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自 1992年起云南天文台开始了在云南省西北部的天文选址。丽江高美古最终被选择作为未来中国地基天文光学观测的新址点。并且 ,在国家科技部 ,云南省政府 ,以及中科院的支持下 ,2m级天文望远镜项目在 2 0 0 0年 12月获得立项。在文中 ,我们简要的介绍了高美古台址的情况 ,并给出了 2 .4m望远镜的详细情况 ,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32.
北大巴山早古生代地层广泛出露一套超基性、基性岩墙和碱质火山杂岩(包括碱性玄武岩和粗面岩),为研究北大巴山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利用锆石U-Pb定年和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它们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它们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通过对岚皋县和镇坪县的两个辉绿岩墙开展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它们的年龄为399±1Ma和451±4 Ma,是研究区目前已报道的有关超基性、基性岩墙最年轻和最老的就位时代。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主量元素与区内其他基性岩墙位于同一演化趋势线上,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类似于OIB的特征,表明它们来自相同的地幔源区。因此,研究区内基性岩墙侵入事件最早开始于晚奥陶世中期(约450Ma),结束于早泥盆世晚期(约400 Ma),期间经历了多次岩浆侵入活动。对与碱性玄武岩共生的火山碎屑岩中金云母晶屑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获得年龄446±3Ma,代表了火山喷发时间,表明碱性玄武质岩浆喷发活动与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大致同时发生。对粗面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虽未获得准确的岩浆结晶年龄,但较年轻锆石年龄(165±3Ma和229±2Ma)的存在,暗示其形成时代可能属于中生代。系统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北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中的超基性、基性岩墙和碱性玄武质火山杂岩为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最早开始于450Ma,经历了多期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450~400 Ma),结束于早泥盆世晚期(~400Ma)。而粗面岩与上述岩石不是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研究区不存在双峰式火成岩组合,它们可能形成于中生代,属于南秦岭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为南秦岭、北大巴山中生代成矿作用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33.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了 3类包裹体 ,即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资料表明 ,本区的岩浆流体成矿演化可分为 3个阶段 :岩浆阶段 ( >12 5 0~ 90 0℃± )、过渡岩浆阶段 ( 90 0~ 75 0℃± )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 ( <75 0℃ )。部分熔浆的温度之高 (可达 12 5 0℃ ) ,表明其可能是底侵幔源岩浆同熔下地壳形成的。在老庙基岩体、小铜官山岩体、鸡冠石岩体和小陶家岩体中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这 3种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阶段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 ;与此不同的是 ,在鸡冠山岩体和白芒山岩体中仅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两种类型的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不具连续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天水热液为主。此外 ,在小铜官山岩体和鸡冠石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中 ,发现了不混溶包裹体 ,其可能是在压力释放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生排烃模拟实验产物 (残留油和排出油 )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揭示出生排烃过程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生烃初期,液态正构烷烃主要来自干酪根的初次裂解,它们的碳同位素组成不论是在排出油中还是在残留油中,随温度的变化都不明显,呈现较相似的分布特征;在生烃高峰期,早期形成的沥青质和非烃等组分的二次裂解以及高碳数正构烷烃可能存在的裂解,使得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富集13 C,尤其在高碳数部分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另外,实验结果显示排烃作用对液态正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35.
深入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中部一段台地—盆地相序列中的高分辨率碳酸盐岩旋回的特征。在盆地相和开阔陆棚—开阔台地相中分别识别出了最低级别的五级和七级旋回 ,分析了不同级别旋回的组成及其有序叠加方式 ,强调了海平面变化对碳酸盐岩旋回的控制作用。讨论了在开阔陆棚环境中碳酸盐岩的Milankovitch旋回特征 ,并据此进行了不同级别旋回时限的估算 ,为高分辨率年代地层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石质文物风化病害防治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方云  邓长青  李宏松 《现代地质》2001,15(4):458-461
石质文物的风化病害防治必须重视对地质环境的研究 ,地质环境的研究是彻底根治风化病害的前提。论述了风化病害的类型和机理 ,讨论了影响风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环境地质问题 ,提出了风化病害防治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37.
吴志明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04,25(Z2):418-422
在考虑地基土分层的基础上,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模型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并运用传递矩阵,求解层状地基中的单桩和群桩的阻抗函数.在计算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时考虑了被动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最后将相互作用因子和群桩阻抗的本文解与精确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新建铁路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特点往往是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影响因素复杂,常规方法不易客观定量的体现各区段在危险性方面的差异。本文在介绍模糊综合评价法基础上,结合实例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新建铁路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超声波自动雨量计的电路构成及自动测量降雨量的电路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0.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如何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难点,以及常规的叠加法等土地利用配置方法难以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有效地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匹配到具体的土地单元问题,该文利用遗传算法的内在并行机制及其全局优化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强、灵活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