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格局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潘桂棠  徐强  王立全 《矿物岩石》2001,21(3):186-189
本文根据长期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地质调查和考察实践,在系统研究全球构造,尤其是特提斯地质的基础上,概要阐述了全球洋-陆构造体制的转换论、多岛弧盆系统论、造山作用过程论,并依此“三论”作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地构造结构单元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眉山市在城市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软弱地基、砂土液化、基坑开挖与支护和基坑降(排)水等岩土工程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看法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通过对新疆库木库里盆地地层层序、岩石、沉积物粒度分布、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的研究,识别出冲积扇、三角洲、湖泊三种沉积相。认为本区是寻找砂(砾)岩型铜矿、油气、岩盐、石膏等与沉积有关矿产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14.
海洋环境中的锇同位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锇同位素示踪和定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提供其它同位素无法给出的重要信息,在海洋环境中应用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因此锇同位素在海洋环境中的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环境中的锇同位素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富钴结壳、海底铁锰结核、富有机质沉积物、富金属碳酸盐和深海远洋粘土中的锇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较多研究;②对海水中锇的浓度、滞留时间,以及现代海水的锇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精确测定;③初步建立了过去80Ma以来海水锇同位素组成的演化曲线;④对深海橄榄岩、大洋玄武岩、俯冲带岩石和大洋中脊喷出的热液流体的锇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⑤探讨了海洋环境中影响海水锇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制约因素,初步揭示了海洋环境中的锇同位素组成对古海洋、古气候和古地理的指示意义。较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锇同位素在海洋环境中的研究现状,对于指导以后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昆仑多岛弧盆系及泛华夏大陆的增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自从Rodinia超大陆在晚元古代解体之后,冈瓦纳大陆群与泛华夏大陆群间从晚元古代至中生代始终存在一大洋-特提斯洋。从早古生代至中生代,特提斯洋分三个阶段向泛华夏陆块群俯冲,形成了弧后扩张、弧陆碰撞和弧前增生。弧后盆地扩张到达小洋盆,出现蛇绿混杂岩。由于早期大陆边缘已向南发生了增生,继后的弧后扩张和前锋弧的位置也就相应地向南迁移了。因而蛇绿岩带、岩浆岩带会出现多条,且从北向南时代有从老变新的趋势。由于陆缘向南裂离,并到达高纬度位置,或者如洋岛的生成,随着洋壳的消减速、俯冲,高纬度的沉积体向低纬度的不断增生,这样就出现了生物的冷暖型混生。且从泛华夏陆块群或从冈瓦纳大陆群裂离的块体不能越过大洋中脊拼合在另一大陆块体上。因此,泛华夏大陆的西南缘-昆仑带只是在弧后海底扩张、弧-弧碰撞、弧-陆碰撞的多岛弧造山作用、向南不断增生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黄万堂 《甘肃地质》2002,11(2):93-96,86
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学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其形态特征、自然属性及成因 ,可分为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遗迹等几类。加强地学科普宣传 ,发展地学科普旅游 ,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打造地球科学文化 ,还可宣传兰州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镇旬铅锌矿田主要矿物的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满堂  王文昭 《陕西地质》2000,18(2):9-15,37
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及重晶石镇旬铅锌矿田的主要矿物,不同世代的闪锌矿,其形态,颜色及矿物共生组合的差异,反映了形成条件的差异,主要矿物的化学成份。微量元素含量,反映了本区铅锌矿床与西成一凤太地区的喷流沉积改造型铅放床一样,即与国内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有相似之处,更与典型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构造抬升对地表化学风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秦建华 《地学前缘》2000,7(2):517-525
全球新生代构造抬升 ,特别是南亚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和南美安底斯山脉和Altiplano高原在新生代的抬升对地表化学风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对地表化学风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造山带地区化学风化能力的提高 ;而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的物理影响 ,即通过对大气和海洋循环的影响来对大气变化产生作用 ;一是通过对地表硅酸盐岩石的化学风化造成大气CO2 变化和全球温度的改变 ,从而对气候变化产生间接的生物化学效应。目前看来 ,新生代构造抬升造成的大气CO2 浓度减少是造成全球新生代气候变冷的重要原因。这已得到了近 10年来计算机大气环流模型 (GCMs)数值模拟和野外实验研究的支持 ,但在关于地表化学风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以及海洋Sr同位素是否可作为反映地表化学风化速率变化的替代性标志和气候变化反馈机制等方面 ,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FY-3B TOU臭氧总量产品空间分辨率为50 km,在开展小区域或精细化的臭氧研究时,需要获得更高分辨率、更具有准确和可靠性的臭氧插值数据。常规的数据插值方法没有考虑TOU臭氧总量受短波辐射、海拔高度的影响,所得到的插值数据参考性不强。文中介绍TOU多元回归插值方法,方法采用程序设计方式,动态分析TOU与短波辐射、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并根据一元回归模型结构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再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TOU进行插值。使用OMI臭氧总量数据对插值结果开展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多元回归算法的插值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且该插值方法及程序设计对其他类似的数据插值、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实践证明,用于金属矿勘查的常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勘查手段之一。但是实际工作中一些直接影响其工作效果的技术问题往往被忽视,造成其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符,严重制约了该方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作用发挥。笔者仅就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和粗浅认识,对影响用于金属矿勘查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效果的7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总结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