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为了科学地评价钻井液性能质量,要实时动态检测钻井液的流变性。钻井液流变参数自动检测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实时自动检测循环钻井液流变性的目的。系统软件的设计与模型建立,提出了一种新的钻井液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2.
随着理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环境因子仅进行空间估计和量化已不再满足精准农业等地理分支学科的精度要求,因此人们在传统地统计方法的基础上衍生出时空地统计学。该方法将时间域和空间域紧密联系起来,运用时空插值和随机模拟,更客观全面地描述地物的区域性时空分布。本文首先阐明了时空地统计学的主要概念及历史应用领域,随后介绍了当前主流的时空地统计方法及其各自的精度与适用领域,最后总结了时空地统计方法研究的不足和方向。  相似文献   
33.
中国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是对生态系统生物生产能力在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分区,本项研究根据序列划分、相对一致性、主导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共轭性、县级行政单元完整性等原则,把全国划分为12个1级区(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域)、64个2级区(生态系统生产力地区),区划结果反映出中国生态系统生产力等级分布存在有明显的等级阶梯分布,而且这种阶梯分布与中国地貌轮廓的3级台阶有良好的关联,总的来说,全国大部分生态地区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可以农田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作为参照,而有些生态地区由于其利用结构的特殊性、对各类生态系统投入的不平衡导致了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综合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34.
蔡发田 《矿产与地质》2001,15(5):305-310
运用“矿源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找矿理论。叙述了喜峰口-凌源成矿带金成矿条件。划分了金矿类型,总结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5.
从内蒙古固阳 -武川地区的麻粒岩中 ,新近获得了 ( 2 648.5± 4 .6)Ma的单颗粒锆石U Pb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和 2 673Ma2 0 7Pb /2 0 6Pb表面年龄 ,这是内蒙古地区 (包括晋冀蒙交界地区 )迄今获得的最大的锆石U -Pb年龄值 ,为华北陆台北缘 (西段 )麻粒岩相带的地壳演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结合地质体之间的野外地质关系 ,对所获得的年龄信息进行了合理的地质解释 ,认为它代表研究区最后一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代。同时探讨了后期岩浆作用、变形变质作用对测年数据地质解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碛物与冰雪融水混合形成的一种碎屑重力的沉积。综合泥石的砾石成分、冰川擦痕、冰冻痕、巨型漂砾等及其某些沉积特征和源区地质背景,认为鄂尔多斯东北缘早白垩世泥石流沉积为冰川泥石流成因,这一发现暗示了晋北隆起在早白垩世曾有山谷冰川存在,并对我国白垩纪陆地古冰川及其古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北沟长城式金矿是与热压致裂作用有关的角砾岩型金矿 ,发现该矿的地质意义在于丰富了该区金矿类型 ,扩大了该区的找矿领域 ,对该区找金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官地水电站坝区承压水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官地水电站坝区存在的复杂化学成分的高水头承压水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该区特定的地貌位置、岩体结构、裂隙的组合关系和地应力环境共同决定了本区承压水的形成、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9.
西南某坝区右岸由海西期花岗岩组成。除断裂构造发育外,右岸岩体蚀变类型多,分布广,风化和卸荷强烈,深度大。上述现象组合在一起,使右岸岩体极为复杂。实地调查表明,这一复杂岩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右岸丫口后山穹隆新生代以来曾经经历过较强烈隆升导致放射状和环状张裂隙发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
攀西古裂谷构造-岩浆作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 5× 10 4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从攀枝花地区华力西期岩浆岩的侵位方式、侵位深度、分带性及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 ,论述攀枝花地区该期构造岩浆作用的规律性 ,并根据岩石、地层的分布情况和剥蚀深度 ,提出攀西古裂谷具“双裂谷模式”特征 ,与东非裂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