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51.
与常年同期相比,2022年3—4月广东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有3次降水过程、5次冷空气过程和2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冷空气、降水对民生、电力等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2.
马秀媛  芮洪兴  王倩 《岩土力学》2014,35(8):2191-2196
岩体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由连续性状的岩石材料和非连续性状的各种地质结构面组成的复杂地质体。渗透率是影响这种复杂岩体渗透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渗透率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裂隙岩体渗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工程稳定性。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结合达西定律确定裂隙岩体的渗透率。通过自行研发的5种尺寸压力室测定不同尺寸岩石试样的渗透率,得到由不同裂隙、孔洞组合的岩石试样在稳定流、非稳定流下的渗透率,并由此分析得到多尺度岩石的渗透特性。从多组试验结果中分析可得,随着岩石试样的尺寸增加,岩石的渗流通道增多,从而渗透率增大,但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趋于稳定,这一渗透规律对实际工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震前地下水中硫化氢气体的短临前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实际震例为依据,叙述了天山地震带中强地震前地下水中硫化氢气体的短临异常特征。以硫化氢气体为例,对地下气体的地震前兆机理进行了粗浅的讨论。指出中强地震前,硫化氢气体普遍出现短期异常变化,临震突变现象也比较清楚。硫化氢气体在短临异常阶段的特征具有动力过程(应力应变能的预释放)的突发性、气量增长的突变性和异常时间的短促性。文中还对前兆近场和前兆远场在不同孕震阶段中的受力状态和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主破裂前的加速蠕滑和微破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超声振动和低频形变波的传播是临震前地下水中硫化氢气、氡气和其他气体浓度普遍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权陕媛  史久新 《极地研究》2019,31(3):231-245
本文利用再分析月均海洋温盐数据,分别采用基于物理现象和固定温盐量值的锋面识别标准,探究1980—2015年夏季(1—3月)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和极地锋(Polar Front,PF)的变化特征。对此时段的长期变化,两类标准给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在绕极平均意义上,SAF和PF的位置虽然存在南北向摆动,但是在1980—2015年并没有显著的长期移动趋势。在整个空间场上,锋面的位移幅度、稳定性和长期移动趋势均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经过大的地形障碍区时,锋面较稳定,位移幅度较小,而在深海盆区和脱离地形约束的下游,锋面稳定性较低,且经向位移幅度较大。SAF和PF稳定性最高、长期移动趋势最小的区域分别位于印度洋扇区和大西洋扇区。SAF在太平洋扇区的东部海盆区有较显著的长期移动趋势,且南北向位移均存在,PF在印度洋扇区以向极移动为主。在年代和年际尺度上,两类标准给出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分别对两类识别标准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对于PF来说,温度现象类标准总体上稳定性更高,优于等温线标准。  相似文献   
55.
以湖南省长沙市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公园使用者的角度,根据环境行为学理论、场所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研究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使用者的状况和该公园满足使用者各种需求的程度,分析使用者的使用偏好、行为特征和其与公园环境的互动关系,评价该公园使用者的满意度,指出了该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男性与女性使用者在活动空间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男性使用者的活动空间范围更广;该公园的使用者以年龄为19~30岁的人居多;该公园使用者的行为以休闲类和观赏类行为为主;每天10∶00至11∶00和15∶00至17∶30,该公园使用者的人数较多;在8个调查日中,2021年2月21日(周日),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使用者的人流量最多;至少有58%的公园使用者在半个月以内来公园1次;该公园的使用者主要乘坐公交车和私家车来到公园;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使用者对该公园的整体美观性、公园面积和自然野趣性满意度很高,其对该公园的植物郁闭度、水文连通度、设施维护、健身娱乐设施、出入口和水环境质量很不满意;洋湖湿地公园在交通、种植的植物、活动空间和类型、基础设施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6.
为了及时、准确的了解胶州湾水域总悬浮物情况,采用2001—2015年水面实测数据,选取HJ-1、MERIS、LandsatTM/ETM+三个不同卫星数据,通过ENVI软件分析计算TM/ETM数据的多波段组合与总悬浮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相关系数最大者分别构建多元函数回归模型,对胶州湾总悬浮物浓度进行了遥感定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估算因子三波段模型432算法与悬浮物浓度的相关性最好(R20.8),反演精度较高,以此建立了悬浮物浓度三波段半分析+生物光学遥感反演模型,检验值R~2均高于0.85,并通过F检验法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析,证明误差的敏感性差,该模型相关系数及稳定性好。因此,三波段模型在这三种反演模型中精度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