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中国东部晚元古代—三叠纪古板块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认真选择现有的、比较可靠的古地磁资料基础之上,综合构造变形、沉积古地理、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的资料,再造了中国东部各板块自晚元古代(晨旦纪)到三叠纪的古构造图。晋宁事件以后直到古生代的整个时期,华南各板块与中朝板块张裂分离,保持相当的距离并在中、低纬度地带不断迁移,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演化史。三叠世末期,临沧、保山地体拼合到扬子板块的西侧,湘桂板块可能插入南华板块;中三叠世末期南华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并使它们发生普遍的褶皱;晚三叠世末期,扬子板块才与中朝板块拼合,中国东部各板块联成一体,使构造格架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22.
陶波火山带(Taupo Volcanic Zone)位于新西兰北岛的中部,呈北东向延伸,长270公里,宽约16—24公里(图1).这个火山带是新西兰地热田的主要分布地带,已有二十余年的勘探与开发历史.虽然近百年来,在这里做了大量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工作,但至今还存在着一些重大的地质问题没有解决.一般都认为,火山活动与地热田是受活动断裂控制的.然而,沿着活动断裂并不是在每一个地点都可以出现活火山和地热田的.本文将重点讨论陶波火山带活动断裂的特征、性质及其与地热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把构造形变与力学分析相结合是从十九世纪末叶开始的。从那时候起,许多学者不断地进行了各类构造形变与应力之间关系的探讨,并做了一系列有助于解决构造形成机制的岩石力学试验与物理模拟。早在四十年代,李四光就明确指出用构造形变反推构造应力场(他当时主要是指主应力方向的确定)的基本原理,并系统闸述了各类构造与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关系。五十年代中,格佐夫斯基把用极射赤平投影求主应力轴空间方位的方法引进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开始用共  相似文献   
24.
相对均一的岩石在受外力而发生破裂形变时,常出现两组共轭剪切断裂,它们相互支叉而切错方向相反。这种共轭剪断裂,有人叫做X型断裂,也有人称之为棋盘格式构造。剪切破裂面与最大主压应力轴(δ_3)之间的夹角,通常被称为剪切角(φ)。另外一种表述的方法是用两组共轭剪断裂面之间的两面角,这个角度通常近下90°,一般情况下,一对是锐角,另一对是钝角。指向最大主压应力轴(δ_3)的角矩,常被叫做共轭角(2φ)也有人称为压缩角。  相似文献   
25.
六十年代前,热田勘探方法还处于探索时期,一般都是以基础地质工作为主,配合少量地球物理勘探(以电法为主)然后进行钻探。那时的钻探常常带有相当大的冒险性,钻探的命中率不高。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进,地热田勘探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进入了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的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把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6.
关于应力分析,从来都认为应该包括应力方向,应力大小以及其它有关因素的讨论。然而在构造应力场的地质研究中,七十年代以前却一直停留在应力方向的探讨上,无法深入地探讨古构造应力大小。七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外利用显微构造估算古构造应力值,取得了新进展,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超显微构造中晶体的位错密室(Disloc-  相似文献   
27.
福建漳州盆地活动断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形态学和运动学的角度,确定并系统地研究了二十条主要活动断裂。北西向断裂以正-左行走滑型为主,北东向断裂以右行走滑-逆断层为主,两组断裂构成活动断裂网络。用 C14年龄数据计算得到了最近5990—1870年以来,各取样点地壳平均升降速率的变化范围是+3.53mm/a 至-0.65mm/a。用布仑法求得的九龙江活动断裂现代平均滑动速率是1.7mm/a。更新世至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是以缓倾角、走向为 NW290°左右为特征的。350m 深处最大主压应力是700—760bar。两组断裂交汇形成的高渗透率带,对形成对流型中、低温热水型热田是十分有利的。此外,对该区的地震活动性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福建省岩石圈的热状态与地热资源的远景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地表硅热流值、剩余热流值、岩石生热率、岩石热导率等参数的研究,按一维稳态模型估算了福建岩石圈内不同深度的地温数值,以此为依据,结合地质构造背景的研究,分别探讨了各类地热系统在福建存在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在福建不存在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地热系统,暂时也不可能开发福建的干热岩系统。然而,中低温水热系统十分发育。它们受活动断裂控制,广泛分布于闽东南,无异常热源,地下水循环深度较大,水温一般均低于150℃,流量不够充足,但水质优良,可作为宝贵的热水资源而加以直接利用,不宜当作能源来开发。  相似文献   
29.
“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笔谈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及其演化中,人们认识到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构造.因为现代海洋年龄仅两亿年,大陆岩石圈则全面系统地保留了四十六亿年来岩石圈的变形构造和演化过程,所以大陆及其边缘被列为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我国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在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中,中国大陆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复杂纷繁的构造图景.为了探索我国东部大陆构造及其形成演化的规律,开拓找矿远景,今秋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中国东部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讨论会”.本刊约请几位专家对大陆构造中的几个问题抒发己见,供关心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的同志们参考.今后我们还将采用这种笔谈形式对地质领域的重大课题进行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30.
关于岩石圈构造应力场的起因问题,近三十年来,一直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过去的大地构造学说,如收缩说、扩张说、脉动说、对流说、地球自转速率变化说等等均未能完满地解释岩石圈内构造运动的起因.六十年代兴起的板块构造学说,把由霍姆斯(Holmes)1944年早提出的地幔热对流说加以发挥,认为位于软流圈之上的刚性岩石圈在地幔热对流作用下不断地移动、增生或消亡,似乎这是引起岩石圈内构造应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