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张璋  耿全如  彭智敏  丛峰  关俊雷 《地质通报》2015,34(203):262-273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日土—多龙地区为一条燕山期岩浆弧,已相续发现多处大、中型矿产,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弗野岩体位于该岩浆弧西侧,岩性以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为主,蚀变较强;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后亏损Ba、Nb、Ta、Sr和Ti,富集 Th、U和Pb;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表现出整体向右缓倾,显示负Eu异常;D1046和D1049两件样品的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Hf(t)主要集中在-5.2~-12.2区间,TDM1模式年龄介于0.98~1.28Ga之间;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19.06±0.48Ma和120.03±0.6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属于I型花岗岩类,源区物质来源于幔源物质和下地壳物质。根据该岩浆弧带的岩体特征判断,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至少在中侏罗世已经开始了向北的俯冲作用,且在早白垩世这种向北的俯冲作用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32.
西藏那曲地区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 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彭智敏  耿全如  张璋  丛峰 《地质通报》2011,30(7):1050-1059
对西藏那曲地区的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流纹岩的时代为116.6Ma±0.81Ma,属早白垩世,与区域上多尼组和则弄群的时代一致,属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说明该火山岩不属拉贡塘组,应不整合于拉贡塘组之上。流纹岩SiO2含量均值为71.01%,富集Rb、 Th元素,亏损P、Eu、Ti元素,εHf(t)值集中在-0.030~2.277之间,平均值为0.75,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82~782Ma和1015~1175Ma,大于流纹岩的形成时代。流纹岩具同碰撞型火山岩的特征,不具传统岛弧环境的特征,构造环境可能存在两种可能: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已经结束,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开始碰撞;班公湖-怒江洋还未完全关闭,残留洋与拉萨地块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下地壳不断加厚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流纹岩。  相似文献   
33.
高永娟  林仕良  丛峰  邹光富  陈莉  谢韬 《地质通报》2014,33(10):1482-1491
对滇西梁河地区早白垩世闪长岩岩株中的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获得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18.7Ma±1.5Ma和119.8Ma±1.0Ma,表明它们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基本同时形成。其中在闪长岩中发现1颗约140Ma的岩浆锆石,可能指示梁河地区早白垩世初期的岩浆事件,2颗晚三叠世锆石继承核的年龄分别为208.2Ma±6.7Ma和221.9Ma±2.4Ma,记录了印支期的岩浆活动。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相似的全岩εNd(t)值(-8.03、-7.70),但却表现出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118.7Ma:-5.60~-3.28;119.8Ma:-6.73~-3.09),表明它们来自于结晶基底重熔的长英质岩浆与幔源岩浆的混合。不同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显示,与北冈底斯带相比,滇西梁河地区早白垩世幔源组分参与花岗质岩石形成的程度较低。滇西梁河地区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地壳加厚的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34.
北冈底斯带日松花岗岩体的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日土县-拉梅拉山口一带的日松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日松花岗岩体属钙碱性岩类型,绝大多数样品含透辉石标准分子。富集Rb、Pb、Th等而亏损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明显亏损。稀土元素呈现出右倾缓倾斜型的特征,且存在较为明显的负Eu异常。与前人研究确定岩体的时代为晚白垩世-始新世不同,本文认为岩体的侵位时代主要为白垩纪,可分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两期。获得二长花岗岩样品(D1045-2)的LA-ICP MS锆石U-Pb年龄为108.4±2.1Ma(MSWD=2.4,n=18),结合锆石稀土元素特征、岩浆振荡环带特征(CL图像)及锆石Th/U比值,上述年龄可以代表岩体的形成年龄(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样品(D1045-2)的εHf(t)为正值,介于1.49-3.86间(平均值为2.50);而石英闪长岩样品(D1045)的εHf(t)多数为负值,介于-2.09至0.15之间(平均值为-0.69)。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分别在763.0-884.5Ma(D1045-2)、959.1-1073.5Ma(D1045)之间。两件样品的εHf(t)和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均具有较小的变化范围,暗示岩体的岩浆物质来源应该具有较为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日松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基本反映了北冈底斯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时间和源区等特征,其成因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向南俯冲过程中幔源物质参与岩浆形成演化有关。本文研究成果,为研究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证据。  相似文献   
35.
内容提要:滇西腾冲–梁河地区发育古近纪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岩浆活动信息。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51.4±0.4Ma,其176Hf/177Hf比值为0.282554~0.282592,εHf(t)= -6.65~-5.30,其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46~1.55Ga。腾冲–梁河古近纪花岗岩以高SiO2 (68.96%~78.68%)、高K2O (4.56%~6.29%)和高Al2O3(12.40%~16.42%)为特征,K2O/Na2O比值为0.93~7.24,Al2O3>(K2O+Na2O),A/CNK值为0.99~2.31,属于富钾钙碱性偏铝–强过铝质花岗岩;绝大多数样品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Eu/Eu*为0.19~0.51),富集Cs、Rb,亏损Sr、P、Ti、Ba、Nb、Ta,具有Pb的正异常。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主要源于区域上地壳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认为腾梁地区62~51Ma的花岗岩是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高峰期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36.
西藏那曲地区的中—晚三叠世嘎加组中存在一套闪长玢岩,对这套闪长玢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获得的年龄为115.4±0.6Ma,属早白垩世,与区域上多尼组和则弄群时代一致。闪长玢岩Si O2含量均值为57.96%,富集Rb、Th元素,亏损Nb、P、Ti元素,与上地壳具有相似的蛛网图曲线。εHf(t)值在2.0~4.1之间,平均值为3.0,岩浆来自新生地壳。结合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综合分析,闪长玢岩可能形成于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碰撞环境,115Ma时研究区洋壳俯冲作用已结束,进入陆—陆碰撞的演化阶段,随着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的碰撞,地壳不断加厚,慢慢聚集在浅部岩浆房中的大量岩浆把已经加厚的地壳不断加热,从而引起上覆地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37.
罗平生物群下部凝灰岩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叠纪大灭绝之后到生物复苏经历了漫长的6Ma,大灭绝对生态环境的摧毁和之后环境动荡是使复苏时间推迟的根本原因。在罗平生物群(安尼期)下部发现的火山活动证据——凝灰岩(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其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46.6±1.4Ma,新的年龄数据对罗平生物群年龄下限提供了约束,为生物复苏与辐射提供了精确时间点,且为区域地层对比和划分提供了时间框架。  相似文献   
38.
林仕良  丛峰  高永娟  邹光富 《地质通报》2012,31(203):258-263
分布于腾冲地块东南缘的高黎贡山群片麻岩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深熔和糜棱岩化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片麻岩中的锆石具有深熔锆石的特征。在取得的15个锆石年龄数据中,14个数据的206Pb/238U年龄为454.4~546.7Ma,平均年龄为489Ma±16Ma,仅1个数据为261.9Ma。测试结果表明,腾冲地块东南缘的高黎贡山群岩石在早古生代遭受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包括混合岩化),而这正是泛非事件在腾冲地块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39.
阿尔泰南缘泥盆纪流纹岩的地球化学和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新疆阿尔泰南缘克朗和麦兹盆地内泥盆系康布铁堡组发育浅变质的酸性火山岩,岩相学特征和主量元素组成表明它们的原岩为流纹岩。该流纹岩具有高SiO2、较高(Na2O+K2O)、低TiO2和低CaO含量,属于亚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强烈为特征。在不相容元素蛛网图上,流纹岩相对于洋脊花岗岩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在Nb-Y和Rb-(Y+Nb)判别图上,它们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这些结果显示,所研究的流纹岩形成于与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的陆缘火山弧环境。本文研究结果为阿尔泰南缘在泥盆纪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认识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40.
勐养侵入岩体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28 Ma)、花岗闪长岩(113 Ma)和辉长质(123 Ma)、闪长质包体(120Ma)组成。暗色包体主要分布在花岗闪长岩中,包体岩性主要为辉长岩包体和闪长岩包体。包体具有岩浆结构,部分包体具有塑性流变特征,有些包体具有淬冷边和反向脉,包体中可见针状磷灰石,表现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寄主岩石与暗色包体同为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寄主岩石与暗色包体的的稀土配分曲线模式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形态基本一致,为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所有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U和Nd)、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Ce和Zr)。勐养早白垩世侵入岩形成于岩浆弧环境。暗色包体具有低的Si O2含量(Si O2为48.02%和59.8%)和高的Mg#值(Mg#=48.1~68.5),表明暗色包体的原生岩浆应是板块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受后期岩浆混合作用的改造。暗色包体锆石的εHf(t)为3.6~6.2,Nb/Ta值为12.1~15.4,显示岩浆源区具有亏损地幔特征。黑云二长花岗岩的Mg#=33.5,Nb/Ta值为10.9,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花岗闪长岩锆石的Mg#=44,Nb/Ta值为12.5,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和地壳,为黑云二长花岗岩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腾冲地块早白垩世勐养侵入岩体及其暗色包体的的成因,是左贡—保山板块洋壳向南西俯冲在波密—腾冲地块之下,使区域地壳不断加厚并导致区域重力均衡隆升,深部地壳物质在加热后抬升减压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量的花岗岩浆。由于俯冲洋壳板块在俯冲、碰撞过程中诱导的幔源岩浆与重熔物质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包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