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51.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 近60 a来国内外对其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 透视黑河流域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 量化分析了论文数量、 核心研究机构、 核心作者群、 研究热点和重点、 主要发文期刊和资助项目来源, 以期为黑河流域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中英文发文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关注黑河流域研究的机构基本上为国内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黑河研究领域处在遥遥领先的地位, 发文量占总量的1/3以上; 水资源、 遥感、 干旱区、 地下水、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等高频词反映出黑河流域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 建立流域集成模型是近期研究的方向; 基金资助来源类型多样, 但最主要的渠道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52.
重要海-气-天文事件与新德里季风降水中δ18O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分析西南季风区印度新德里站夏季降水资料发现, 降水中δ18O变化趋势大致与太阳黑子变化趋势一致, 是温度效应的具体体现. 温度和降水的耦合导致温度和降水量的比值(T/P)与δ18O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ENSO与δ18O的遥相关关系是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气耦合作用的结果, 是降水量效应的反映. 在500 hPa高度, 云滴的蒸发以及与下层向上层传输的季风水汽之间发生稳定同位素交换, 可能是导致500 hPa高度风的速率与δ18O正相关的主要原因, 温度效应及降水量效应对这一关系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3.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个气象站1960-2006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Spline插值法分析了潜在蒸发量变化的空间分异,此外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潜在蒸发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的年潜在蒸发量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偏高,之后偏低,在1967年之前呈减小趋势,之后呈增加趋势,1974年之后又呈减小趋势,1993年之后又呈增加趋势;年潜在蒸发量的年际变化率为-1.67mm,表明潜在蒸发量总体上呈减小趋势;从季节来看,秋季的潜在蒸发量呈增加趋势,其它季节呈减小趋势,其中春季的减小幅度最大;风速是影响潜在蒸发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影响秋季潜在蒸发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相似文献   
54.
During the summers of 1999 and 2000,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in Mt. Yulong,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xygen stable isotope in the atmospheric glacial hydro system and similar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two years have confirmed our conclusion. There is an evide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mount, suggesting that there exits a strong "precipitation amount effect" in this typical monsoon temperate glacier region. There are mark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δ 18 O values in winter accumulated snow, glacial meltwater,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glacier feeding stream. Under the control of varied climatic condition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bove glacial hydro mediums are apparent. Isotopic depletion or fractionation and ionic changes had occurred during the phase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of snow ice, ice meltwater, flowing of runoff and contact with bedrock. The variation of stable isotope in a runoff can reflect not only its own flowing process but also its different feeding sources.  相似文献   
55.
四川螺髻山地区某些混杂堆积物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髻山位于四川西昌以南约15km,该山东侧山麓的邛海—普格断陷谷地内的则木河和鹅掌河分水之处,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抬升和第四纪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形成横亘谷地的梁形地貌,称为大(?)梁子。大(?)梁子系成因不同的沉积物所组成,从而成为第四纪研究者们比较关注的地方。1965年,西南第四纪冰川考察队依据螺髻山东侧大(?)梁子—邛海一带不同时期的混杂堆积物划分出三次冰期,将第一冰期归为早更新世初期,第二冰期归为中更新世中后期,第三、四冰期属何时代本文未作详细说明。近年来,又有研究者认为“邛海以南,鹅掌谷地中一些呈舌状堆积物”为“冰川终碛垄”,并将所发现的紫灰色泥砾、红色泥砾和黄褐色泥砾三种不同特点、不同时代的古  相似文献   
56.
玉龙雪山冰川崩塌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龙雪山是亚欧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分布区。2004-03-12上午,玉龙雪山东坡干河坝山谷上方漾弓江5号冰川区发生一次剧烈的的崩塌,2005年又有小规模的崩塌发生。通过实地考察认为,这是冰岩体崩塌事件。通过对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区域气候变暖对冰川和永冻带稳定性的干扰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原因,特别因为2003年和2005年为两个极端干热的年份。通过与本区其他冰川的变化对比,说明这次冰川崩塌可能是本区一些小冰川对区域变暖响应的另一种方式。同时发现,这次崩塌在现场留下的堆积物,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极易形成泥石流。  相似文献   
57.
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海拔4 500 m气象观测资料,对位于我国最南、亚欧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区近地层气象要素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海拔大陆型冰川——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区近地层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海洋型与大陆型冰川区气温逐时变化呈单峰单谷型分布,均表现出升温快降温慢的特点,观测点5 m层气温高于2 m层气温,二者差值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2:00;受季风气候影响,研究区干季相对湿度小,湿季相对湿度大,年均相对湿度为73.3%,与相对湿度相比,研究区水汽压变化更受控于气温;两冰川区冬半年气压低,夏半年气压高,均表现为典型的"高山型"气压;受冰川"冷效应"影响研究区干季风速大,湿季风速小,因冰川规模较小,研究区冰川风不发达,谷风发育强劲;受季风期云雨影响,白水1号冰川区总辐射在季风前期达到最大值,季风期达到极小值,年均总辐射量低于老虎沟12号冰川同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58.
玉龙雪山冰川稳定同位素分馏冬夏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区冬季和夏季表面积雪、雪坑、融水以及白水河河水中δ18O资料,对比分析了冬季和夏季我国典型季风温冰川系统内稳定同位素分馏行为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冰川系统内各水体相变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分馏程度均比冬季强烈,指示出夏季季风海洋型冰川强烈消融的特点。另外,不论是冬季还是夏季,从表面积雪到融水再到由融水补给的河流,δ18O垂直变化梯度依次增大,反映了从固态降雪向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河水转换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分馏程度逐渐增强,体现了沉积后过程对海洋型冰川区同位素记录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59.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利用祁连山区及河西走廊20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5 a趋势滑动、Spline插值法,进行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的气温在20世纪6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后偏高;气温的年际变化率为0.0298 ℃·a-1,并且升温趋势显著;大部分地区的增温幅度在0.02~0.04 ℃·a-1之间,其中祁连山区的增温幅度大于走廊平原;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分异,大致以黑河干流为界,中东部地区的增温幅度从南到北呈增大趋势,而中西部地区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降水在60年代偏少,其他年代偏多,其中2000年以后明显增多;降水的年际变化率为0.6571 mm·a-1,不过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增加幅度在0~2 mm·a-1之间,其中祁连山区的增加幅度大于走廊平原;降水的年际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北分异,其增加幅度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0.
黑河流域水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16  
作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历来是研究寒区、旱区水文与水资源的热点地区。水资源是联系该流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纽带,更是其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因此,对于黑河流域水资源的研究非常广泛,也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上游产流区的冰雪变化与黑河径流量、黑河出山口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径流量的模拟与预测;中下游耗散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对策;同位素、水资源承载力以及水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措施。今后的重点应从流域的宏观尺度,开展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的综合研究、生态水文学和水污染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