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孙鲁平  曹宏  姚逢昌  首皓 《地震学报》2010,32(2):167-174
地震勘探中平面波分解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与反演领域均得以广泛应用,通过正演算法模拟平面波记录有助于理解和检验平面波分解的效果和精度.本文给出一种用以模拟复杂介质中平面波的数值算法,考虑了振幅随入射角度的变化.与前人研究的平面波模拟算法相比,该算法基于波动方程的单程波解法,不但适用于横向非均匀介质,在地层倾角水平条件下还能够准确模拟振幅随入射角关系.通过Marmousi模型的计算实例,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Based 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eismic data and well logs, we discuss the problem of matching seismic traces and well logs and present a new matching method based on event search in instantaneous phase which greatly improves seismic resolution. The method is based on flattening events in instantaneous phase to compare the seismic traces to the well log traces with the same phase. We calculate the coefficients using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extrapolate the well logs. As a result, the events in the seismic profile are continuous and match well with well logs. We apply this method to the Mao-2 well in Daqing Oilfield with good results.  相似文献   
23.
孙鲁平  首皓  张玉华  曹自强 《现代地质》2012,26(6):1244-1249
AVO分析和反演需要地震资料处理时最大限度地保持振幅相对关系,然而常规处理中球面扩散补偿、拉伸畸变和多次波均会影响振幅相对关系,海上地震资料尤为严重。提出一套面向海上地震资料的τ-p域保幅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τ-p域无需球面扩散补偿且多次波周期性增强的特点,减少球面扩散补偿与多次波对振幅相对关系的破坏,通过τ-p域拉伸因子非时空变换的特点减少动校拉伸产生的频率和能量畸变。最后通过挪威海上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
"两年前的今天,当飞机从昆明飞抵新德里机场时,跨出机舱第一步,呼吸着异国他乡的空气,内心充满着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因为我是代表中国铝工业,代表祖国."2006年12月12日,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电解铝厂320kA电解车间副主任龙琼在平果铝宾馆二楼会议室感慨地说道.  相似文献   
25.
在贵州铜仁地区施工页岩气地质调查井,因地层构造较复杂,上部灰岩地层岩溶、溶隙发育,在钻井过程中存在井壁易垮塌、掉块卡钻,井内漏失严重,供水困难等难点。秀页2井设计井深1900 m,由于钻井液漏失严重,水泥浆封孔堵漏过程中发生掉块卡钻事故,处理无果导致钻井中途报废。移机重新开始,采用较大口径开孔、多级绳索取心钻进、分段水泥堵漏、多层套管护壁的方案,顺利终孔。本文重点从水泥封孔堵漏方面总结该孔的钻井技术经验,为该区域页岩气井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27.
郑顺义  何源  徐刚  王辰  朱锋博 《测绘学报》2018,47(6):825-832
本文基于机器视觉探讨数字摄影测量三维构像下的智能数据处理要素之一:海量点云高效管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GPU的hash map三维点云数据组织的改进算法,算法可以高效地完成数据的动态插入、更新和索引,而不受数据规模限制。同时,通过传感器位置姿态估计当前活动范围,进行主机与GPU的数据交换,保证了GPU的低内存占用率。在搭载不同等级显卡(GTX960、GTX1050、GTX1060)的计算机设备上试验,本文算法均可以达到60 fps以上的帧率(单帧处理点云数:2.11×105),证明算法满足了三维构像中三维点云数据高效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
首皓  孙鲁平  丁玲 《现代地质》2023,37(1):121-126
在地震勘探中由于与反射信号时差小,层间多次波在近偏移距难以完全去除。地震剖面道集上近偏移距多次波的存在增加了反演的多解性,此外多次波在叠加剖面上形成的假反射也增加了解释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滤波的层间多次波衰减方法,首先通过倾角滤波衰减中远偏移距的多次波,然后将含有残留的层间多次波的道集按照随机顺序排序,最后应用预测滤波方法按照随机干扰去除剩余的层间多次波。经实际数据检验,本方法对近偏移距小时差层间多次波具有良好的衰减效果。  相似文献   
29.
何源首  胡珀  侯一筠 《海洋与湖沼》2019,50(6):1201-1208
本文利用台湾东北陆坡附近海域持续一年的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DopplerCurrent Profilers,ADCP)定点深水测流数据提取了观测站点处黑潮跨陆坡入侵强度的时间序列,并与美国海军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CoordinateOceanModel,HYCOM)分析数据中提取的观测站点处以及台湾东北陆坡东西区段黑潮入侵强度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黑潮在观测站点处的跨陆坡入侵强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季节内变化特征,并且与台湾东北黑潮主轴位置的摆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黑潮主轴东(西)移,则黑潮在台湾东北陆坡西段及观测站点处的入侵显著减弱(增强),而在台湾东北陆坡东段的入侵显著增强(减弱)。此外,观测站点处黑潮跨陆坡入侵强度的时间序列还显示出较强的10d和20d左右的短周期信号,其中10d的周期信号对应着东海黑潮斜压不稳定波动的特征周期,而20d的周期信号则体现了台湾东北附近海域局地涡旋的短期变化。  相似文献   
30.
降水(P)与气温(T)之间的关系,即水热关系(PTR),在夏季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干旱—高温热浪(或洪涝多雨—凉夏)极端气候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三峡库区内的清江流域,存在发育良好的洞穴,其沉积物中碳氧同位素序列长,可一定程度代表降水或气温信息,存在构造长序列PTR指标的可能性。从现代器测与再分析记录出发,研究清江流域PTR的演变特征和成因,可为利用石笋碳氧同位素构造PTR代用指标提供一些物理基础和启发。本文利用清江流域6个站(巴东、建始、利川、恩施、五峰、宜昌)1960~2016年逐日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及NCEP耦合预报模式再分析(CFSR)、日本气象厅55年再分析(JRA55)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ERA-interim)等3套资料,分析了清江流域PTR季节性差异、年际与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1)PTR有明显季节性差异,夏季为显著负相关,其他季节不明显;2)夏季PTR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表现出20~25年准周期振荡特征。在过去的几十年间, 1965~1976年和1993~2011年期间水热相关不显著,而1977~1992年为显著负相关,即分别在1974年、1986年、1992年发生了年代际转折;3)夏季PTR年代际变化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有一定的联系。在水热显著负相关时段(1977~1992年),夏季风偏弱;PTR不显著时段(1965~1976年和1993~2011年),夏季风偏强;4)机制上,夏季风减弱,南北方气流交汇位置靠南,清江流域水汽增加,上升运动增强,云量与降水增加,导致地表热通量减少,地面气温下降,PTR为显著负相关。夏季风增强时,南北气流交汇区北移,清江流域水汽减少,下沉运动增强,导致云量减少而地表热通量增加,使得气温上升,进一步使气温垂直递减率增加,降水效率对降水贡献为正,表明气温上升利于降水增加,同时云量/降水对气温的影响减弱,但并未消失,使得PTR不显著。5)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PDO)对清江流域夏季PTR起着一定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