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197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01.
全方位观测系统是目前海上一种可以实现连续环状采集的地震观测系统,它有效扩大目标层上面元的采集方位范围,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地下构造信息,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本文在波前构建法三维射线追踪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获得模拟偏移振幅强度作为照明量,来衡量目标层对不同观测系统的照明响应,为评价和优化不同观测系统提供指导依据.测试结果表明:与平行观测系统相比,全方位观测系统在目标层上的照明能量的连续性和均匀性最好,能够有效地改善平行观测系统下照明阴影区的照明效果,是一种理想的观测系统,可以广泛适用于海上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地震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902.
选取位于珠江口万顷沙ZK316-2钻孔进行孢粉、硅藻和岩性等分析,重建了珠江口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海退旋回和古环境特征。孢粉和硅藻分析表明:晚更新世期间该区域主要经历了一次大的海侵海退,期间有2次小的海平面波动。晚更新世地层海相特征明显,孢粉组合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其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林为主,孢粉组合以青冈属、蕈树属、金缕梅科等亚热带种属为主,期间出现的海桑属推测为滨海相沉积,指示了当时海平面的位置。晚更新世的海相沉积尽管14C测年结果为老于30 ka左右,但经过区域孢粉组合、硅藻特征、海平面高度等因素的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下部海相层的年代更可能属于MIS 5期,而期间2次短暂的低海面记录可能与5b和5d海平面波动有关。钻孔上部13.9 m以上为全新世2 232 cal. a B.P.以来的沉积,孢粉分析表明植被仍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但人类干扰因素的禾本科、松属、芒箕和火灾记录(炭屑)大量增加,指示了沿海人类活动增强和大规模农业的发展,这与全新世晚期海平面下降和三角洲的快速加积作用基本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903.
通过不同的方案设计对中国陆态网测站进行解算,研究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测站坐标和接收机钟差的影响,并分析在不同地磁模型下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较为活跃时,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陆态网测站垂向坐标的影响能达到1.2 cm,对接收机钟差的影响接近4.4 mm;不同地磁模型下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的影响很小。还分析了纬度、基线方向与长度对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4.
川北元坝气田二叠系长兴组49个碳酸盐岩样品的稀土元素(REE)和钇(Y)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ΣREE)普遍较低(平均1.50×10-6),说明岩石样品几乎无陆源碎屑的混入,且未受到深部热液的影响。页岩标准化后的白云岩REE特征表现为轻稀土(LREE)亏损、正La异常、负Ce异常(0.49~1.08,平均0.75)、普遍的正Eu异常(0.89~46.00,平均4.68)及较高的Y/Ho值(28.82~63.47,平均43.04),总体表现出与海水的REE配分特征类似,表明白云化流体为还原性的海源流体,白云岩形成环境为埋藏环境。元坝气田长兴组构造平缓,白云岩横向上连续分布,碳酸盐岩δ18O(-7.07‰~-2.92‰,平均-4.95‰)相对较重,岩心与岩石薄片未观察到角砾状或条带状的热液白云岩典型构造,均说明元坝气田长兴组未受到深部热液流体的影响,白云岩较高的正Eu异常与深部热液流体无关;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的产物单质硫和富硫沥青,表明元坝气田长兴组基质白云岩形成之后的TSR作用导致了地层水极度还原的环境,从而造成了白云岩较高程度的正Eu异常,反过来说明了TSR作用对白云岩储集层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905.
根据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觉罗塔格构造带中企鹅山群火山岩企鹅山群火山岩分为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均具有高铝、低钛和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与典型的岛弧玄武岩相似。钙碱性玄武岩具有显著的Eu的负异常,其不相容元素含量显著高于拉斑玄武岩,在La/Sm-La图解中,钙碱性玄武岩为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拉斑玄武岩则为平衡部分熔融的产物。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企鹅山群火山岩源自亏损地幔。在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中样品均落入岛弧玄武岩范围内。通过综合该区岩石组合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认为企鹅山群为康古尔洋壳向北俯冲在大南湖岛弧南侧形成的石炭纪岛弧火山岩。  相似文献   
906.
在波浪水槽中采用格栅振动的方式产生湍流,研究振动格栅产生湍流的特征。本文开展了4类实验,调节测量点到格栅平均位置的距离、格栅振动频率、振动冲程,采用ADV测量水体中单点的脉动速度。实验结果显示,湍流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离格栅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呈幂指数增大,随着振动冲程的增大而呈幂指数增大。同时还比较了两个不同格栅产生湍流的不同。结果显示,在波浪水槽中,振动格栅产生湍流的强度还与格栅的长度尺寸有关,这与在水箱中振动格栅产生湍流的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907.
为研究泥岩含量对昔格达土混合填料路用性质的影响,对不同泥岩含量的混合料进行重型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CBR及回弹模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机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除受泥岩颗粒粒径、含水量及泥岩含量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混合料中泥质粉砂岩的含量;昔格达土人工混合料室内击实结果与实际的天然随机混合料的击实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实际工程混合填料中泥岩含量、含水量、板结程度及团块状泥岩量等对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进行动态取值。当泥岩含量(质量分数) 低于65%时,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泥岩含量增加而线性增大,当泥岩含量大于65%后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泥岩含量增加而减小;混合料回弹模量值随泥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对泥岩含量与CBR值间的多项式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合料CBR值与泥岩含量的多项式回归方程,两者间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908.
王新志  谌民  魏厚振  孟庆山  余克服 《岩土力学》2018,39(11):4093-4101
钙质土颗粒因形状不规则而产生咬合嵌固效应,导致土压力传递特性不同于一般黏性土。为研究不同工况下钙质土地基及挡土墙土压力的分布与响应特征,在某珊瑚礁场地对在建的护岸和道路路基在填土和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土压力进行了动态监测,重点对填土自重、车辆移动荷载及压路机振动碾压荷载下钙质土中土压力的传递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填土过程中钙质土中的侧压力系数为0.2~0.3,平均值为0.25;实际观测到的路基竖向土压力远高于按照理论公式计算的土压力;经过碾压的路基在深度为3.28 m处,重型车辆的附加荷载很小。22 t振动压路机在振动碾压时,地基在深度为2.73 m处附加应力增量极小,因此难以提高该深度处土体的密实度;而浅层土体的土压力增量较大,可有效得到压实。  相似文献   
909.
井间电磁波CT技术在长江大堤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井间电磁波法层析技术(CT)是一门新技术,它将医学CT的原理成功地运用于地学中,依照电磁波在地下有耗介质中传播规律及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关系,反演透视剖面上的物理参数的分布,最后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长江大堤武汉段附近的碳酸盐岩地区,由于地势较低和长江水位动态变化,使地下水长期作用于灰岩裂隙,往往使岩溶或破碎带更加发育,形成地下溶洞,给长江大堤和附近的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危险。通过井间电磁波法层析技术共90个电磁波CT剖面测试,发现有28个CT剖面出现异常。此次的探测,为长江大堤周边安全的防治提供可靠精确的地下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10.
余成华  李菊凤 《岩土力学》2010,31(3):939-943
在软土分布地区,高速公路的“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者的最主要问题,而对软土路基的沉降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则是其中的难点。利用改进的剑桥模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以珠江三角洲某高速公路试验段的地层数据进行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过程的流固耦合模拟,通过模拟结果来对比实际检测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表明,表面沉降和分层沉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能很好地吻合,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路基沉降变形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