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12°~22°N,116°~122°E)表层沉积中的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硅质与钙质生物丰度和比值的定量分析以及碳酸盐含量的测定,发现碳酸盐含量、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以及钙质生物比值随水深的增大迅速减小,而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值和硅质生物比值以及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类的百分含量却随水深的增大迅速增加.研究表明,调查区内微体化石丰度和比值以及碳酸钙含量的高低,与碳酸盐溶跃面(lysocline)和碳酸盐补偿深度密切相关,碳酸盐溶跃面和碳酸盐补偿深度南、北还存在一定差异,碳酸盐溶跃面南部较北部深,南部在2 600 m上下,北部则在2 200 m上下;碳酸盐补偿深度也是南部的较深,南部为3 600 m上下,而北部在3 400 m上下.  相似文献   
182.
江苏省盐城市滩涂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做好利用滩涂发展海水蔬菜这篇文章,培植、发展和壮大盐城市的海水蔬菜产业,走出具有独特优势的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新路子?最近,我们就此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并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3.
南海东部海域的沉积作用和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1998年在南海东部海域采集了195个表层和24个柱状沉积物样,对沉积作用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1)南海东部海域具有典型的边缘海沉积特征,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碎屑、生物碎屑、火山碎屑、浊流沉积物组成,沉积作用具有多样性;(2)黄岩岛以北海区沉积物中基性岩组分含量为23.2%,陆源硅铝质组分含量为76.8%,这两种组分的理论计算值与海底沉积物实际分布相一致;(3)由碎屑矿物分析得出陆源矿物、混合矿物、自生铁锰矿物和中基性火山矿物四种矿物组合区,矿物组成和含量差异反映了物源和沉积环境的变化;(4)对沉积物中大于0.063 mm的物质全组分分析表明,生源组分占66.97%,其中钙质生物含量为23.43%,硅质生物含量为43.54%,钙质生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水深小于3 500 m的海区,硅质生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水深大于3 500 m的深水区;(5)南海东部海域火山沉积作用明显,海底扩张区沉积物中铜、钡、铁、锰、钴、镍、砷等金属物质分布与海底构造和海底中基性火山活动密切相关;(6)对沉积物粒度、物质组成和生物化石组合分析表明北部陆坡区69柱187.5~190.0,287.5~280.0,377.5~380.0 cm,深海平原区149柱157~187,187~194 cm,南部陆坡区323柱280~350 cm在粒度上表现出浊流沉积特征;(7)对锶同位素物源示踪和粒度、矿物的研究表明,北部陆源碎屑向南一直扩散到约17 N,西吕宋海槽是亚洲大陆物质特别是我国大陆物质向南海东部海域输运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4.
侵入体中黑云母含铜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侵入体中黑云母铜含量的几种测试方法,概述了铜在不同地质环境黑云母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存在形式以及黑云母含铜性的实验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黑云母含铜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5.
186.
川滇地震活动的格局及周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川滇地活动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从8世纪来,本区经历了两个较完整的地震活动时期。(2)在两个活动时期至,大震呈现不同的空间格局。(3)20世纪以来的最近一个地震活动时期里,显示出两个活动周期。(4)在两个活动周期里,Ms≥6.5级地震具有空间上的重演。(5)一些孕震区的地震活动存在同步和滞后现象。对于长的地震活动时期有空间格局的改变,对短的活动周期有空间重演;从长期来看格局的改变是主要的,从短期来看地震的重复性是主要的;地震活动的同步和滞后现象反映了应力的传播。目前,川滇地区正处于最近一个地震活动时期的最近一个周期的前半期向后半期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7.
本文从震级—频度 LogN=a-bM 和累积频度关系 LogN_c=a_c-b_cM 得出小地震区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强度M_(max)=a_c/b_c (1/b_c)Log(b_cL_n10)-(1/2b_c)Log(1 b_cL_n10)。以此研究了26个地震区(其中欧洲17个,川滇9个)的最大地震强度,与观测资料基本符合。比较各作者用于欧洲17个区的不同方法,结果大体一致,但本文的结果与观测资料更为接近。在一般情况下,M(max)≈a_o/b_c,当 b_c 值很低时,这一估计偏高。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8.
189.
生物成矿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葵联 《矿床地质》1992,11(1):93-96
生物能在其细胞内积极地富集各种元素,生成活性很大的化合物(如H_2S),这些化合物对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亲铜元素的活动性具有强烈的控制作用。生物有机残余物也多少会受到化学、微生物和成岩作用过程的改造,它们利用其固有的还原性质,酸性和螯合性质同金属发生反应。普遍认为,一些企属  相似文献   
190.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在昆明成立。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共32人,其中,闵子群任主任委员,晏凤桐、时振梁、李裕彻任副主任委员。专业委员会挂靠云南省地震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及代表共50人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发来贺电。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