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56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623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由于差异溶蚀作用,由碳酸盐岩强烈风化形成的红色风化壳通常表现出独特的剖面构型:风化壳发育深厚、下伏基岩面强烈起伏波动、溶沟和石牙相间展布。以黔中岩溶台地之上发育的红色风化壳——平坝剖面为例,通过宏观地质、地球化学、粒度分析以及矿物学等方法,并以邻近的两个石灰土剖面(罗吏剖面和龙洞堡剖面)作对比,对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论证了微地域搬运是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尤其是厚层红色风化壳形成过程的一种方式。溶沟部位的风化壳,从风化前锋向上的一定深度范围内,为原位残积风化的产物(残积层);在此深度以上的部分,为地势较高的相邻石牙部位不同风化程度的残积物的搬运堆积(堆积层),也是导致风化指标随深度呈锯齿状波动的直接原因。后者一般组成剖面的主体。风化壳的年代地层学表现为,在残积层,从风化前锋向上,风化年龄由新到老;在堆积层,从下到上,风化年龄由老到新。风化前锋是一个重要的地球化学作用场所,在这一狭窄的界面上,伴随碳酸盐矿物的快速淋失,残余酸不溶物开始了明显分解。而风化壳的后期演化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达到重力平衡的剖面(即风化壳表面平缓、不发生微地域搬运的剖面),在由表及里的风化作用下,从地表向下的一定深度范...  相似文献   
922.
2005年5月15日、16日,平煤集团四矿矸石山先后发生两次自燃爆炸灾害,8人遇难,122人受伤,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论文首先介绍了平煤集团四矿煤矸石的物质组成,分析其致灾原因:高含硫煤矸石的存在是引起煤矸石山自燃的决定因素;煤矸石的堆积方式以及有效的粒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煤矸石的透气性,是引起煤矸石山自燃的促进条件;突发降雨是本次灾害的主要导火索。在燃料含量一定,清除比较困难,燃烧已开始并还在不断堆积矸石的情况下,降温和隔氧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本矸石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用注浆法为主,辅以高温区域表面喷射浆液、挖掘沟槽、表面覆盖等灭火方法;对今后避免矸石山自燃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3.
河南省花岗岩地质地貌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欣祥  冯进城 《地质论评》2007,53(B08):239-240
河南省地处秦岭造山带的东段,有着长达3.0Ga以上的构造演化历史,由于板块的俯冲碰撞作用,构造运动非常复杂,岩浆活动十分强烈。河南省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分布非常广泛。河南省花岗岩总面积超过1.45万km^2,占全省面积的8.7%、基岩区面积的32.2%,占整个秦岭——大别山造山带花岗岩(面积为4万km^2)的36.2%多,是中国著名的花岗岩密集区之一。河南省花岗岩及其不同的岩石类型很好地揭示和反演了东秦岭板块构造的每一个特定的构造演化阶段和岩浆动力学过程。河南省花岗岩的地质地貌也很具特色。以花岗岩为主形成的世界级、国家级及省级地质公园有6处之多,以花岗岩为主形成旅游的风景区多达二十多处,遍布河南全区。河南花岗岩地貌景观丰富多彩,具有雄、险、奇、幻的特征,各种景观形象逼真、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河南省花岗岩地貌景观有九大类型,主要由内、外营力地质作用所造成。构造运动、花岗岩节理系统、岩石结构、水流冲刷、风化剥蚀等地质作用是造成河南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基本因素。河南省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已成为一种新的重要自然资源,为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24.
一种新型钾矿资源的物相分析及提取碳酸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发现的华北某地白云质泥岩的K2O含量平均达10wB%, 钾资源储量巨大, 其成矿地质环境独特而复杂, 矿石的物相组成以微斜长石、白云石和粘土矿物为主, 是一种新的非水溶性钾矿资源类型. 实验结果表明, 以碳酸钠为助溶剂, 经中温焙烧, 钾矿石分解率可达99.4%. 焙烧熟料中K2O的浸出率超过70%, 且在水浸酸化反应过程中, 原矿中的大部分杂质离子Fe3+, Ti4+, Mn2+, Mg2+, Ca2+等与硅铝质胶体同时沉淀析出, 为制取电子级碳酸钾提供了可能. 硅铝质胶体废渣可用于生产一类新型建材——矿物聚合材料. 研究表明, 综合开发利用该新型非水溶性钾矿资源, 在技术上完全可达到“清洁生产”的现代工业要求, 具有规模化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25.
冯宝华 《地层学杂志》2005,29(11):641-644
简介酸性火山事件岩层的产状特征,及其在地层学和地质调查中的意义。着重介绍此类岩层中放射性元素和K含量较高的特点,论述它在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测量中,具有独到的功能。目前用昂贵的岩矿测试方法,已发现很多火山事件岩层,可能有些尚未被发现。因经费所限,无法进一步研究,用现有的大量核测井资料进行研究,所需经费很少。尤其是对哑地层和用古生物地层学方法,研究划分和对比,长期存在争议的地层,用等时标志层及其核测井资料,进行微细高分辨岩层对比,解决上述问题,指导地质调查和地层学研究。最后略述当前火成岩和超高压变质岩地层研究中核测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6.
东天山尾亚复式岩株形成时代讨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尾亚复式岩株由尾亚超单元(外环)及环形山超单元(内环)组成。由完全不同成分、不同岩浆源的两个独立岩浆作用,沿同一通道就位的产物。外环为碱性辉长岩、石英正长岩、碱长花岗岩,内环为钙碱系列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北侧侵入于早石炭世卡拉火大山组及白尖山超单元中。依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其生成年龄270.67-267.3Ma,为早二叠世;环形山超单元生成年龄230-250Ma,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927.
引起红土表层硅铝比值增大原因的可能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i/Al或SiO2/R2O3常常作为表生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硅铝比或硅铝铁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中国南方的红土风化壳,是强烈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被认为处于或经历了脱硅富铝化阶段,但是在红土剖面上部常常出现该比值不降反升的现象。给运用这一指标指示化学风化强度带来了困难,通过对贵州平坝,新蒲及花溪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化学风化程度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南方几种不同结晶母岩上发育的红土的化学风化强度指标的对比讨论。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原因。指出Fe,Al氧化物的下渗和淋失作用及其硅质的相对富集是引起中国南方红土表层出现Si/Al和SiO2/R2O3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8.
凡是有小型蒸发观测项目且夜间不守班的台站,如果夜间有较强降水,易造成蒸发皿内的水由倒水嘴溢出,从而造成蒸发缺测.此外,白天遇有强降水天气也会因值班员的粗心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从器内取水,造成蒸发缺测.  相似文献   
929.
冯伟民 《中国科学D辑》2001,31(5):413-420
NS93-12-58柱样含有丰富的微型腹足类.对底栖腹足类和浮游腹足类(翼足类)的研究表明,1.4万年来南海南部陆架海平面经历了上升,短期下降,再次上升的过程.在柱段底部到200cm,腹足类个体普遍较大,尤以Turritellafiliola特别发育,显示末次冰消期阶段主要为内陆架环境;氧同位素曲线在柱样200~150cm持续变轻,腹足类复合分异度和简单分异度均呈高值,T.filiola有规律地减少,都显示了全新世早期海平面上升的特征.尤其是这一时期翼足类特别发育,它的含量甚至超过底栖腹足类,表明早全新世曾出现过高海平面,并导致南海周边海峡的开通.但是在柱深100cm,T.filiola再度极为发育,可能指示了海平面发生过短期下降,并有可能导致向南海峡的再次关闭.在柱深55~50cm,Scaliolaglareosa喜冷种较为发育,可以作为晚全新世气候变冷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30.
冯长明 《地质通报》2001,20(2):170-177
在浙东沿海火山-侵入岩地区系统地研究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分、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年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机制,确定存在成分演化和结构演化两种同源岩浆演化序列。详细划分了侵入体,归并和建立单元、超单元及超单元组合三级等级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