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混合岩型铀矿是康滇地轴上最有希望取得找矿突破的铀矿类型,海塔地区的铀矿化即是该类型铀矿的典型代表。本文针对区内的长英质脉矿石、富晶质铀矿石英脉矿石和含矿热液石英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早期混合岩化热液成矿阶段为高温、中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80~540℃,盐度变化范围为16.15%~23.18%NaCl eqv,是区内铀成矿的主要阶段;晚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为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20℃,盐度变化范围为5.56%~23.18%NaCleqv,是区内富铀矿的形成阶段。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测试表明,长英质脉矿石石英包裹体中以CH4、CO2为主,其次为H2O和N2;而富晶质铀矿石英脉及含矿热液石英脉石英包裹体中以H2为主,部分含有CO2、CH4、H2O。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混合岩化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水与变质水的混合,而晚期热液叠加改造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中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52.
水工工程对长江下游渔业的胁迫与补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江下游及河口区鱼类物种丰富,特有性高,能构成渔汛的经济品种均集中在该江段,其可捕的经济鱼类品种及渔获量为全江之首,该水域鱼类区系复杂,是长江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随长江干流上水工建筑的大量建造,江湖被隔绝,洄游通道被阻断,海水的入侵、生境的破碎、水文条件的改变等导致了渔业生态功能的削弱,对下游鱼类可捕量、天然鱼类资源、物种多样性、种质资源产生了严重影响,通过对下游渔业资源特征进行了描述,结合当前重大水工建筑:水电工程、调水工程、航道工程、大桥工程及沙石开采工程,介绍了长江水工工程的规模与现状,探讨了不同工程对鱼类环境业已显现的影响,以及对渔业生态和资源的破坏作用,剖析水工工程对渔业可能造成的潜在伤害,同时就工程规划的设计理念、渔业生态的补偿措施提出了建议,指出渔业部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保护下游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急待开展的科学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53.
春季禁渔期间长江下游鱼虾蟹类物种多样性变动(2001-2004年)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长江春禁期4-6月间,下游江段渔获中出现鱼、虾、蟹共12目、30科、81种.安徽、江苏江段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上升并趋于稳定,其中Shannon—Wiener(H’与H”)在1.593—2.563范围内呈上升并趋于稳定、Margalef在0.866—2.755范围内呈明显上升、Pielou、Simpson和McNaughton指数在窄幅波动中趋于稳定,波动范围分别为0.717—0.827;0.120—0.269;0.365—0.616.河口区多样性指数正处于波动中,Simpson和McNaughton指数分别从0.195升至0.315;从0.534升至0.758,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各江段年间捕捞证发放数与ShannonH’的回归分析表明两者呈负相关线型关系.  相似文献   
54.
城市湖泊作为城市与自然之间进行水气交换的蓝色空间,具有供水、防洪、休闲、气候调节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诸多生态服务功能。中国地域辽阔、城市众多,不同区域的城市湖泊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目前已有研究对我国省会城市和个别大型城市的湖泊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等开展研究,但全国范围内各行政等级单元内城市湖泊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仍缺乏综合分析。本研究基于中国城市湖泊数据集,从城市分布的地域单元、行政等级、城市规模3个方面对城市湖泊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并结合自然和人类活动要素,初步探讨影响城市湖泊分布规模和丰度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共有约11万个面积大于0.001km2城市湖泊(不包括太湖、滇池等大型湖泊),总面积约2112 km2,约占全国城市(遥感城市不透水层区域)面积的1.1%。城市湖泊的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和分异特征,数量超过70%的城市湖泊分布在约20%的县(区)级行政单元,约21%的县(区)级行政单元基本没有(<10 m遥感影像分辨率下10个像元)城市湖泊分布。城市湖泊数...  相似文献   
55.
56.
传统的高光谱分类通常仅考虑单一像元的光谱或纹理特征,分类后容易出现地物破碎的现象。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混合分类方法,将面向对象的分割结果与传统的像元级分类结果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对象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了2种具体的混合分类方法,即多尺度分割的SVM分类和多波段分水岭分割的SVM分类。前者将地物光谱的可变性进行弱化处理,转化为多尺度均质对象单元进行分类;后者融入了地物的空间信息和形态学特征,对分割得到的同质区域进行分类。将这2种分类方法应用于航空高光谱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混合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2.63%和96.13%,与传统的像元级分类法相比,分别提高了10.14%和13.64%,有效地解决了分类后地物的破碎现象。  相似文献   
57.
中国地震发生频率与烈度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虑不同区域地震记录具有时间长度不等的特点,对“震中分布分震级网格点密集值”算法进行改进,结合 GIS 的空间分析方法将地震目录中的点数据空间化为能反映地震发生频率的栅格数据;依据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关 系以及地震烈度在空间上的椭圆衰减模型,选择逼近和近似的计算手段,并结合空间插值方法得到中国地震烈度 分布的栅格图。从地震频率分布结果上看,大致以宁夏、甘肃、四川和云南为界,中国西部地区3 级以上的地震发生 频率要高于东部地区;从地震烈度分布结果看,中国甘肃、陕西、宁夏、山西、河北、四川、云南等位于地震带内的区 域在发生地震时产生的烈度较高。  相似文献   
58.
以北京地区地热流体中温度和矿物质含量较高的东坝凹陷南部地区作为实例,在完整的地热钻孔及相关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断裂构造、热储层、热储盖层、地温场、流体水化学特性和富水性等地热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造成该区地热流体中温度、矿物质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受太阳宫断裂北段、良乡—前门断裂和楼梓庄断裂的切割作用,东坝凹陷南部地区热储层下落近千米,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黑箱子”区域。这种独特的地质结构导致东坝凹陷南部地区接受东南城区地热田侧向补给较少,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还原环境;太阳宫断裂北段存在深部的热源通道,地层深部的高温热流顺断裂上涌在东坝凹陷南部地区的热储层富集,因此该区地热流体表现出温度高、矿物质含量高、富水性差的特征,该研究对我国今后地热资源的开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
范志强  唐辉明  汪丁建  刘凯  温韬 《岩土力学》2016,37(Z2):665-672
传统剩余推力方法的基本假设仅适用于理想塑性材料或应变硬化材料,对具有应变软化特性的坡体其适用性受到限制。基于土体的应变软化性质,探讨了其剪应变和抗剪能力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条块底部的应变协调方程,对滑坡条块推力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考虑应变软化特性的滑坡抗滑桩设计推力计算新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改进的方法计算得到的滑坡当前稳定性系数介于分别取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所获的结果之间;所得的抗滑桩设计推力值相较残余强度算得的值小,较峰值强度算得的值大,介于两者之间;能考虑土体应变软化特性的设计推力计算是依据滑坡当前状态进行,既能够起到及时遏制滑坡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又比较符合坡体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0.
聚类分析在土地工程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质环境所受的压力和影响与日俱增,工程地质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工程建设。本文通过实例研究,从岩土体承载力入手,确定不同高度建筑物的适宜性,利用聚类分析划分不同高度建筑物适宜区。评价结果合理,有利于指导工程建设,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对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