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51.
东莞主要森林群落凋落物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2 km×2 km的UTM网格对东莞市不同的森林群落类型进行了详细调查,以研究森林凋落物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凋落物碳储量显著高于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物碳储量之间差异极显著,其碳密度大小依次为:湿地松-阔叶混交林>相思林>马尾松-杉木林>荷木林>桉树林>杉木-阔叶混交林>马尾松-阔叶混交林>荔枝-龙眼林>青皮竹林.针叶林的单位凋落物碳含量最大,占59%,大于阔叶林;相思林和荷木林单位凋落物碳含量仅次于马尾松-杉木针叶林.不同的经营措施对森林凋落物碳储量有显著的影响,经封山育林的林分凋落物碳储量最大.坡位对凋落物碳储量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坡位的降低,森林凋落物现存量和碳密度随之降低.东莞市森林凋落物碳密度为4.25±0.15 t/hm2,凋落物碳储量总量为0.23±0.008 Mt.凋落物的碳储量动态直接关系到土壤碳储库,采取合适的经营措施,减少人为干扰造成的凋落物的流失,最终对于提高本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会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2.
葛汉清  刘刚 《江苏地质》2009,33(1):60-63
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南环快速路东延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叙述在保证吊装长大钢筋笼和接头桩的安全性、可靠性、使被吊物体不发生弹性变形和降低抗弯强度的情况下,选择起重设备、确定吊点位置、配备吊具,并介绍接头桩、钢筋笼的吊装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3.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M6.8级强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东南末端,野外地质调查初步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并未发现明显的地表破裂迹象.本文基于震后科考GNSS流动观测和震中周边连续站观测资料,解算并提取震中90 km范围内31个测站的静态水平向同震位移.结果显示:GNSS同震形变场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观测到的最大水平向同震位移达23 cm,震中距50 km范围内同震位移量普遍大于1 cm.基于GNSS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同震滑动分布显示泸定地震地表破裂主要集中在磨西至田湾之间,主破裂深度2~8 km,最大滑动量~1.96 m,地震矩9.25×1018N·m,对应矩震级MW6.6.静态库仑应力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增强了震源破裂区周边活动断层的库仑应力,并触发了大量余震,余震主要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强区域.结合震间闭锁分布、历史地震及库仑应力变化,我们认为未来需要密切关注与磨西断裂交接的安宁河、大凉山断裂以及康定—磨西段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4.
基于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Ⅰ)再分析资料,按照国际通行的阻塞高压(阻高)定义,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天气图人工主、客观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获得了1979—2018年5月和6月逐日北半球中高纬度阻高活动的无缝隙分布;并利用线性相关和信息流因果关系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东北亚(鄂霍次克海)阻高与北半球其他阻高活动区特征及其联系。根据阻高活动集中程度与占北半球活动总天数的百分比,选定8个5月阻高主要活动区和10个6月阻高主要活动区。从统计结果来看,5月北太平洋、北美和乌拉尔山阻高活动占前3位,6月东北亚阻高活动天数跃升第1位。值得注意的是,初夏在贝加尔湖以南、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阻塞形势,称为青藏高原北阻高。5月和6月北半球各阻高活动中心集中的纬度分布,自西向东具有“正弦波”特征,其主要活动区引起的同期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的异常虽不尽相同,但均具有一定的遥相关特征;5月和6月东北亚阻高活动天数的年际变化分量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5月东北亚阻高是6月贝加尔湖阻高活动年际变化的稳定影响源,是6月青藏高原北阻高活动年际变化的不稳定影响源;唯有5月北太平洋阻高是6月东北亚阻高年际变化的稳定影响源。2019年6月北半球阻高活动异常的区域位于欧洲,达19 d,为气候平均值(7 d)的2.7倍,也是导致欧洲大陆初夏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55.
TEQC与CF2PS在GPS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刚  李征航  于晓歆 《地理空间信息》2010,8(5):146-148,151
提出一种采用TEQC+CF2PS的预处理模式。首先利用TEQC软件进行GPS观测数据的质量检核,然后利用CF2PS将检核结果进行成图,并根据检核结果进行编辑,剔除观测误差比较大的观测数据,进而提高GPS观测数据的质量,并提高后续的数据解算质量。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对韧性剪切带中区域构造、小型构造和显微构造的对比,证明这3种样式的构造在几何学和运动学方面具有相似性,进而采用分形理论,利用显微构造和小型构造的研究方法,借助遥感技术对东天山地区的大型韧性剪切带进行了应变分析。经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说明显微构造的研究方法适用于遥感区域构造分析。分形理论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将是遥感地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7.
随着地矿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了管理和组织海量的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模型的有效构建成为地矿信息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简要介绍了空间数据模型的分类和层次结构,着重讨论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以及用统一建模语言构建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8.
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充足和环境清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能源环境研究对 于中国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能源环境是不同种类能源在不同状态、利用方式和区域尺度下对环 境影响的形式、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可以用“能源环境立方体”分析框架中能源种类、生命 周期、区域尺度三个纬度来分析。目前能源环境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不同能源的环境影响研究、 化石燃料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研究、农村能源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研究等方面, 还与能源 经济、能源技术、能源政策等领域的研究紧密相连。本文在系统总结能源环境研究的基本内涵、分 析框架和理论基础, 以及能源环境领域常用的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 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述评, 提出了未来能源环境研究的主要趋势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9.
为建立海洋电缆弯曲加强器参数化设计方法,使用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弯曲加强器设计参数研究.基于海缆及其弯曲加强器的几何结构及受力特点,建立了基于多相耦合梁单元的平面有限元模型,可以计算并分析海缆及其弯曲加强器在一定角度的张力作用下的形变与等效应力分布.通过多个案例系统性地分析了弯曲加强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即根部直径、锥体段长度及材料弹性模量,对海缆弯曲挠度、曲率及等效应力分布的影响.文中原创性地提出了弯曲加强器组合设计参数φ(t,L,E).通过定量分析确定了其与海缆最大曲率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并由此设计了参数化的弯曲加强器设计流程.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组合参数与海缆最大曲率之间关系的准确性和参数化设计流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0.
大巴山侏罗纪叠加褶皱与侏罗纪前陆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大巴山是NWW_SEE走向的中央造山带中惟一的向南凸出大型弧型褶皱带,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构造特征明显不协调。研究表明,大巴山弧型构造卷入了侏罗纪地层,因此不属于三叠纪中央造山带。秦岭、大别山和大巴山最新的证据证实侏罗纪曾经发生陆内俯冲作用,大巴山是侏罗纪陆内造山作用的产物。大巴山西侧为典型的叠加褶皱变形样式,三叠纪近东西向褶皱叠加上近南北向褶皱构成横跨型干涉变形图像。由此,确立了侏罗纪复合前陆的存在,证明中国东部甚至亚洲东部侏罗纪陆内造山的广泛性,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是波及亚洲中东部的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