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解济南趵突泉泉域重点渗漏带下伏可溶性岩补源渗漏特征.、影响因素及对泉水的影响,以小岭重点渗漏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补源试验、模型评估等方法,分析小岭重点渗漏带下伏可溶性岩石岩性、厚度、岩溶发育情况、影响因素及补源渗漏量,评估补源效果。结果表明:小岭重点渗漏带下伏岩层为炒米店组,岩性主要为中厚层微晶灰岩、薄层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厚度自东向西从7.6m向56.3 m增厚,岩溶发育较弱,受千佛山断裂影响,发育规模大的断裂带两侧岩溶越发育,岩溶发育带越宽,补源渗漏能力越强。在钻孔补源条件下,小岭重点渗漏带断裂两侧精准补源地段炒米店组地层补源渗漏量为20 023 m3·d-1。在综合考虑其他补源措施的情况下枯水期补源量为15 000 m3·d-1、补源时长1个月对泉水的影响值为2 cm。  相似文献   
82.
赖锦  凡雪纯  黎雨航  赵鑫  刘士琛  刘小平  李栋  庞小娇  李红斌  罗瑀峰 《地质论评》2021,67(6):67120021-67120021
通过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结合常规、成像以及核磁共振等测井资料,对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阜二段页岩“七性关系”和“三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阜二段页岩储集空间包括粒间孔、颗粒溶孔、晶间孔、有机质孔以及微裂缝,不同孔径孔隙含油性均较好。根据物性参数、孔隙空间建立了储层品质划分标准,由I类到Ⅳ类束缚水饱和度逐渐变大。阜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TOC基本都大于1%,根据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K 含量和ΔlgR建立了TOC测井模型,并根据TOC大小实现烃源岩品质划分。地应力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阜二段脆性指数基本都大于40%,可压裂性好,根据脆性指数实现工程品质划分。在“七性关系”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储层品质、烃源岩品质以及工程品质三者叠加完成了单井“甜点”段优选,甜点主要分布在泥脖子、七尖峰、四尖峰和上山字和中山字段,结果与试油资料相吻合。研究成果可为页岩油测井评价和甜点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3.
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空间选择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 MAS) 是一种进行复杂系统分析与模拟的强有力工具,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选择模型(Agent-Based Model of Residential Location-ABMRL),将多智能体建模的方法应用于居民居住区位决策行为和地价动态变化的研究中,旨在探索与模拟居民在居住选择过程中的复杂空间决策行为,以及居民之间、居民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过程。ABMRL模型由表征各类居民的多智能体层和表征地理环境的元胞自动层组成,对应人地关系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人类与自然环境。该模型认为居民迁居的动力源于内部的经济社会压力和外部的居住环境刺激。利用ABMRL模型模拟和验证了居住空间分异、圈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绅士化等经典城市理论,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实验区,模拟了该区域居民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过程和地价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4.
基于耦合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的农田保护区预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逸敏  黎夏  刘小平  李少英 《地理学报》2010,65(9):1137-1145
依据农田保护区规划与城市发展模拟相耦合的新思路,开展农田保护区预警研究。以广东番禺为实验区,首先利用基于多智能体的空间优化配置模型(AgentLA) 自动生成农田保护区范围。AgentLA模型能避免产生分散、破碎的空间格局,有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和维护。通过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中的神经网络CA模型对研究区2025 年的城市发展格局进行三个情景的模拟:低速增长情景、基准情景和高速增长情景。最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将预测结果与农田保护区相结合,提取农田保护与城市扩张产生冲突的区域。总体上,冲突的严重程度随着空间上城市扩张强度的增大而加剧,高速增长情景中冲突区域的面积较大。冲突区域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农田保护区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否则可能会因城市扩张而被侵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田保护与地区发展之间的冲突。因此,可以根据所提取的冲突区域面积大小、空间位置等特征,采取某种形式补偿,以此取得农田保护与地方利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5.
页岩含气量是评价页岩含气性的最重要指标,对资源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而吸附气含量在页岩气中占有重要比例,因此评价页岩吸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苏北地区古生界3套层系泥页岩样品在一定温度下的甲烷等温吸附实验,获取页岩等温吸附特征曲线,分析了影响页岩吸附气量的主要因素。模拟实验结果显示,苏北古生界泥页岩饱和吸附气含量 V在 1.18~4.85m/t之间,平均2.89m/t;兰氏压力 P范围为2.01~4.24MPa,平均为2.67MPa。各层系吸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以幕府山组、大隆组和龙潭组页岩吸附能力最强,五峰组—高家边组和孤峰组页岩吸附能力较弱。影响泥页岩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描述如下:(1)有机碳含量大小直接影响饱和吸附气含量,有机碳越高,其饱和吸附气含量越大。(2)在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相近、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粘土含量高的页岩,吸附气含量高;在有机碳含量较低的页岩中,伊利石的吸附作用至关重要,伊利石含量高,吸附气含量相对高。(3)随着压力升高,吸附气含量逐渐增加,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吸附气量达到饱和,页岩吸附气含量达到饱和时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临界压力)会随着TOC的增大而减小。本次实验未发现有机质成熟度与饱和吸附气含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断裂对奥陶系古岩溶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龚福华  刘小平 《中国岩溶》2003,22(4):313-317
轮古西地区发育众多断裂,可分为一、二、三级,性质主要为逆断层,走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断裂对古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轮西断裂和轮古9断裂两条一级断裂主要控制了古岩溶宏观地貌: 轮西断裂以东地区为古岩溶高地,以西为古岩溶斜坡;轮古9断裂以东至轮西断裂地区为峰丛洼地地貌: 以西主要为峰林谷地地貌。二、三级断裂主要控制了古岩溶微地貌的发育,地表古水系和暗河常沿着这些断裂发育,呈近南- 北向、北东- 南西向展布。各级断裂带附近古岩溶储层尤为发育。轮古41北断裂群、轮古9西南断裂群、轮古40东断裂群以及轮古15井区断裂群是古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87.
泥页岩层系岩相研究是页岩油勘探的基础工作,由于钻井取心较为困难且陆相湖盆范围小,相变快,使岩相精细识别与预测较为困难.测井曲线精确度高,纵向连续性好,可以准确识别与预测岩相.利用全岩X衍射(XRD)、薄片鉴定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实验数据,将岩相按"三级次-三单元"划分方案进行划分,将测井曲线与TOC值、矿物含量等参数进...  相似文献   
88.
零平面位移高度的Marquardt算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刘小平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02,22(3):233-236
对数风速廓线中的零平面位移高度(d)是描述和估计地表粗糙元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地表风蚀抑制效应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设计了用以计算对数风速廓线中非线性参数d的计算机非线性回归法——Marquardt法,并用砾质床面上风速廓线的风洞模拟实验资料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用Marquardt法计算出的d/h(即d与砾石高度h之比)与砾质地表起伏度(Dv),d与风速(u)之间存都在较好的相关性,从而表明,Marquardt法是计算风速廓线非线性参数d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9.
Q2黄土由于埋藏深,结构相对致密,其湿陷性问题常常被忽视。湿陷系数作为评价黄土湿陷程度的定量指标,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土的含水率、干密度、孔隙比等。由于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所建立的湿陷系数与物理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往往准确度较低。为降低黄土湿陷指标多重相关性对数据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提高预测精度,以彬州渭化乙二醇项目场地Q2黄土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场地地层物性指标及湿陷系数与物性单一指标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筛选了7个与湿陷系数相关性较好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以累积方差贡献率为基础的Q2黄土湿陷系数计算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较低了湿陷系数影响因子之间的多重相关性和相互影响问题,证实了所建立的Q2黄土湿陷系数与独立影响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0.
庄浩铭  刘小平 《热带地理》2020,40(2):217-228
在地理大数据大量涌现的背景下,利用深圳市2009年5月和2016年9月2期出租车轨迹大数据,通过构建2层空间网络,并使用Infomap社区发现算法,发现网络中的全局空间社区和局部空间社区。通过对比空间社区的变化,并结合遥感数据和规划政策等,探讨深圳市长时期多层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划政策制定等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局尺度下,城市的空间结构趋向于紧凑式发展,如深圳市郊区的小空间社区合并成了5个大空间社区,这与深圳2020年总体规划有较大的关联。局部尺度下,城市的空间结构趋向于多中心式发展,如围绕深圳高铁北站和南山中心的2个空间社区分裂成了多个小空间社区,这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