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几种固沙植物的水分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研究对象是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地区几种固沙植物和地带性旱生植物。在测定其水势、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蒸腾强度和持水力等生态生理指标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各个植物种水分关系的特点和适应干旱环境的方式。  相似文献   
32.
干扰与植被关系研究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学家在全球、区域、局地、景观、生态系统、植被、种群、物种等各个尺度研究干扰的生态作用。就植被与干扰的关系而言,生态学家一方面关注植被对干扰的适应,另一方面关注干扰对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再调节。综合干扰作用和受干扰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干扰与植被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的生态作用研究面临诸多挑战,诸如背景局限、比较局限、方法局限、认知局限。目前,大多数的相关研究是为资料(即为相关综合提供例证研究)、实证(即检测已存在的理论和假说)和实践(即为特定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而开展的。对植物干扰适应机制的高度的理论概括和对干扰状况下全球植被动态进行预测是目前研究干扰的生态作用的生态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33.
荒漠绿洲PRED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荒漠绿洲PRED系统是一个相当脆弱的系统,自然灾害频繁、水分失衡导致的生态风险大。在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这些因子对绿洲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权值,影响最大的前三位因子是:人均水资源量、绿洲化面积、人口素质、其权值分别为0.124、0.077、0.062。计算了河西走廊20个县(市、区)的SDI,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萧北蒙古族自治县、嘉峪关市和玉门市、金川区,其SDI分别为0.437、0.406、0.405,排在最后面的依次是: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其SDI分别为0.150、0.213、0.217。分析了这种格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4.
自动站校准中不合格传感器的技术处理,已被山西省气象局批准为立项课题,课题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到各种超差传感器的处理方法及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对2005年校准中不合格气温传感器的技术处理过程分析,首先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5.
干旱、半干旱区几种典型生境蛴螬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 1999年,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几种典型生境(腾格里沙漠生态系统、内蒙古典型草原、科尔沁沙地)的蛴螬群落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绢金龟(Serica orientalis Motschulsky)在3个采样区的优势度均为最高,3个采样区蛴螬群落的次优势种相互间有差别,内蒙古典型草原多为黑皱鳃金龟(Trematodes tenebrioides(Pallas))和弓斑常丽金龟(Cyriopertha arcuata(Gebler)),科尔沁沙地为黄褐异丽金龟(Anomala exoleta Faldermann)和灰胸突鳃金龟(Hoplosternus incanus Otschulsky),腾格里沙漠生态系统为黄褐异丽金龟(Anomala exoleta Faldermann)。腾格里沙漠生态系统蛴螬群落组成单调、密度极低是不言而喻的,科尔沁沙地蛴螬群落密度不如内蒙古典型草原高,多样性指数是最高的。就3个样区蛴螬群落的相似性而言,科尔沁沙地与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相似性要低于与腾格里沙漠生态系统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6.
沙漠及绿洲不同覆被下大气CO2浓度的梯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美国生产的开环气体交换系统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沙漠及绿洲不同覆被下大气CO2浓度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大气CO2浓度为366μmol·mol-1,秋季大气CO2浓度梯度在1~ 10m高度范围内为0,CO2浓度与气温呈线形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与空气相对湿度呈线形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86。秋季绿洲区CO2浓度高于沙漠区,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CO2,是绿洲区CO2浓度高于沙漠区的主要原因。绿洲不同覆被类型其CO2浓度梯度明显不同,影响CO2浓度梯度的主要因素为:人类活动、覆被变化、气象因子。覆被变化研究得出,杨树林初秋光合作用最强时在10m高度范围内CO2浓度可降低22μmol·mol-1;另外得出,降雨能够明显降低空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37.
在科尔沁沙质放牧草地,人为的小面积实验放牧情况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随放牧强度的提高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动物密度降低、群落丰富度减小。放牧强度提高时,土壤动物生物量、密度季节动态和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变化规律,重度放牧下以上指标并不明显低于封育区。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对放牧扰动的响应各自不同。以相似性指数比较土壤动物对不同牧压的响应,结果为中度放牧区较接近封育区,而重牧区分异最大。  相似文献   
38.
青藏高原几个主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青藏高原作物生育期间的太阳辐射及其强度,均高于我国内地,而且短波辐射比例大,光照时间长,不仅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重要代谢过程,而且不同光质对高原植物植株的生长高度、根系的萌生发育、叶绿素含量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贮藏物质的积累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影响。昼夜温差大这一环境特点与高原作物高产之间的关系尚存争议,但对作物的品质确实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在高海拔、低气压(低CO2含量、低O2含量)条件下,植物表现出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升高、光补偿点降低、适温偏低,暗呼吸速率较低等特点,因而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光能,也有利于植物体内干物质的积累,而且高海拔对植物体内不同代谢成分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虽然青藏高原的多个环境因子,如太阳强辐射、蓝紫光成分多、昼夜温差大等,对高原小麦的高产来说不可缺少,但平均气温较低导致的高原地区小麦生育期明显延长是其干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高于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南中国海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2012年10月采自南中国34个站位的表层、500 m层、底层海水中的16种多环芳烃(16PAHs)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南中国海海水中16PAHs的含量相对于其他类似广阔水域较低,分布特征大致呈现500 m层表层底层。经特征PAHs组分分析判定南中国海海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