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华北东部青岛地区煌斑岩广泛发育,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方面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研究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岩浆的源区性质、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而推断研究区的地质演化过程。研究区内煌斑岩的SiO2含量(W(SiO2))为39.13%~51.26%,属于钾玄质碱性岩。样品的稀土元素整体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Ce和Eu异常(分别用δCe和δEu表示)不显著。样品微量元素总体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Ba、K、Pb)和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亏损的特征,具有典型的俯冲特征。源区为三叠纪时北向俯冲的扬子板块析出的熔体,交代上覆华北板块地幔橄榄岩而形成的地幔交代岩。白垩纪时,俯冲带岩石圈大范围坍塌,软流圈上涌形成伸展环境,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煌斑岩。  相似文献   
242.
南天山北缘乌什塔拉地区东泉戈壁岩体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少量的镁铁质包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 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 305±1 Ma。岩石富碱(K2O + Na2O=7.58%~ 8.44%),富钾(K2O/Na2O=1.09~1.33),高 Mg(# 51.6~58.5), A/CNK 为 0.92~1.00 之间,属于准铝质高 Mg# 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 亏损重稀土(HREE)、高场强元素(Nb,P,Ti),强烈亏损 Y(10.17×10-6~14.84×10-6)及 Yb(1.054×10-6~1.374×10-6), 弱—无的负 Eu 异常(0.60~0.99),总体表明东泉戈壁岩体为壳 - 幔岩浆混合成因,具有碰撞晚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东泉戈壁岩体的侵位表明在塔里木板块与伊犁—中天山板块碰撞造山作用晚期的挤压环境中,由于幔 源岩浆的底侵作用,使得下地壳底部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指示南天山晚古生代残余海盆的闭合。 东泉戈壁壳 - 幔岩浆混合型花岗岩的确立表明晚石炭世南天山地区一次重要的地壳垂向生长事件。  相似文献   
243.
对采自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50°E附近5个站位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样品主量元素、TAS分类图解和AFM图解显示,SWIR研究区样品类型主要为低钾拉斑玄武岩。相对原始地幔SWIR区玄武岩具有Ba、Nb、Sr负异常,K表现为正异常。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均为左倾型,具有轻微的Eu、Ce正异常;SWIR区玄武岩都起源于上地幔,SWIR玄武岩则明显向EMⅡ端元偏移。SWIR玄武岩地幔源区相对最为富集,可能为DM和EMⅡ的混合源区,存在少量的陆壳成分。研究区玄武质岩浆起源深度为尖晶石橄榄岩区域处于中度还原环境下,经历了明显的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  相似文献   
244.
甘肃寨上超大型钨、金(锑)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成矿带西段,属于复合矿床,具有显著的多期次、多物源和多成因特点.年代学结果表明,矿区至少存在早期钨矿化(220 Ma)和晚期金矿化(140~120 Ma)两期成矿作用.钨矿为破碎蚀变岩型,矿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时空和成因上与同时代富钨的闪长玢岩脉(220~210 ...  相似文献   
245.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的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在腹部静脉血管最佳单能量成像中的图像质量,优化腹部静脉血管的成像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腹部能谱增强扫描检查患者30例。通过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出最佳单能量值,分别用30%ASiR、40%ASiR及50%ASiR算法进行重建,分析比较三组图像及混合能量组图像中各静脉的CT值、图像噪声SDn、CNR及SNR。由放射科两名资深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四组数据进行主观评估并记录评分。结果:混合能量组与其他三组在CT值、SDn、CNR及SNR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30%ASiR组、40%ASiR组及50%ASiR组图像在CT值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3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SNR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30%ASiR组与40%ASiR组,4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SNR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下腔静脉主干、左肾静脉、右肾静脉、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3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30%ASiR组与40%ASiR组,40%ASiR组与50%ASiR组之间的SDn、CNR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三组图像之间的SNR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最佳单能量(65 keV)+40%ASiR在腹部静脉血管的成像质量较其他三组有所提高,可以在临床腹部静脉血管成像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46.
高崇龙  王剑  靳军  纪友亮  罗正江  刘明  任影  张月 《地质论评》2020,66(6):1650-1674
冲积扇是盆地边缘一类重要的沉积体系类型。相较于其他沉积体系,冲积扇的研究程度仍相对较低,但研究热度不断增加。由于冲积扇极其复杂的沉积机制和演化过程使其研究目前在国际上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并且冲积扇的分类方案仍存在争议。据此,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对冲积扇的沉积地貌要素、沉积作用类型、沉积机制、沉积模式、控制因素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从成因机理出发提出新的冲积扇成因分类方案。研究认为冲积扇可划分为基岩型、阵发型、河流型及特殊型4大类。其中阵发型冲积扇可进一步区分出泥石流型、片流型、非限制性河泛洪流型、阵发性河道型及过渡型5亚类;河流型冲积扇可进一步划分为单体系河流型、多体系河流型冲积扇及末端扇3亚类。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冲积扇成因类型也将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希望通过本文对冲积扇沉积机制研究进展的介绍和成因分类方案的探讨,能为冲积扇沉积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47.
本文以黄河口和小浪底水库表层沉积物、利津水文站悬浮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物质组成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稀土元素(REE)的含量、配分模式、分异特征及其制约因素,探讨了黄河沉积物REE的物源示踪意义。结果表明,黄河口和小浪底水库表层沉积物、利津水文站悬浮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值分别为178.16×10-6、181.38×10-6、158.26×10-6;三种沉积物REE的上地壳标准化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的略右倾模式,轻稀土的分异程度与黄土相比较高,而重稀土未出现明显分异;Eu和Ce相对于上陆壳物质REE没有发生明显分异;黄河口表层沉积物REE配分模式和分异程度与利津站悬浮沉积物相似度较高,而与小浪底水库沉积物略有差异。黄河口沉积物中的∑REE除受到源岩和沉积物粒度的显著影响外,主要与碳酸盐、磷酸盐及Fe-Mn氧化物等矿物和物质相结合。黄河沉积物REE分异显著弱于长江沉积物,造成两者差异的因素主要为源岩不同导致的沉积物组成的差异,这可作为两类沉积物识别的重要标志。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现代黄河沉积物REE组...  相似文献   
248.
249.
空间演化、空间溢出与兰州都市圈工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业经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出发,选取2006-2015年兰州都市圈各县市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演化分析方法研究兰州都市圈工业经济空间发展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来分析其工业经济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通过溢出效应的分解来探寻兰州都市圈工业经济溢出效应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兰州都市圈工业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城镇发展水平空间溢出总效应最强,工业集聚与资本投入的空间单向溢出效应为负但空间溢出总效应为正,工业经济及其影响因素溢出效应的强弱主要受区位相邻距离影响。  相似文献   
250.
墨西哥湾油气区位于美国、墨西哥和古巴相环抱的海域,为世界上油气最为富集的三大油区之一。美国和墨西哥都在加紧推动墨西哥湾地区的油气开发,美国对墨西哥湾的油气资源开发,是通过面向全球的大石油公司招标,对墨西哥湾海上油气区块租赁出售,实行联邦和州两级立法和管理体制。墨西哥的油气管理采取国家垄断管理模式,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只能参与二次石化产品的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