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4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Hydrogel nanoparticles can be prepared by using linoleic acid (LA) modifie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CMCS) after sonication. Bromelain can be loaded onto nanoparticles of LA-CMCS.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tivity of the immobilized enzyme, including temperature, storage etc.,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bromelain for heat and storage was improved after immobilization on nanoparticles. The Michaelis constant (Km) of the immobilized enzyme,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free enzyme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immobilization could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he enzyme and strengthen the affinity of the enzyme for the substrate.  相似文献   
42.
北极周边陆架海域第四纪时期曾多次受到冰川活动的影响,但楚科奇海作为北极陆架海之一,其第四纪古冰川活动的存在尚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本文利用2019年中国第十次北极科学考察中获取的楚科奇海北部的陆架和陆坡上700余km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数据,在剖面上识别出了冰川接地带楔状体、冰成碎屑流沉积、冰下混杂沉积和冰下水流沉积等多种类型的冰成沉积结构,可知研究区曾受到古冰川作用的影响。陆架坡折处被半远洋沉积隔开的上下两套接地带楔状体、隆起东南宽海槽中冰成混杂沉积中的层状泥质透镜体都指示研究区存在不止一期古冰川活动,且均曾扩展到楚科奇陆架边缘。  相似文献   
43.
利用高分辨率水深、重力、地磁和多道反射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楚科奇边缘地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划分了区域构造单元。研究表明,楚科奇边缘地不仅是楚科奇大陆架外缘独特的地形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单元,与周边的加拿大洋盆、阿尔法-门捷列夫大火山岩省、北楚科奇陆架盆地和阿拉斯加被动陆缘等构造单元在地球物理场和区域构造上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楚科奇边缘地是一个地壳减薄的微陆块,新生代早、中期发生了大规模的E-W向构造拉伸作用,基底断块的差异性升降塑造了当前的地形地貌和沉积层的发育。边缘地可能形成于北楚科奇盆地侏罗纪-早白垩纪的张裂作用,而内部盆-脊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则可能与加拿大海盆相边缘地俯冲作用停止后的均衡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44.
海洋弧菌碱性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酸铵沉淀、Sephadex- 75 ,Sephadex- 10 0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化海洋弧菌 (Vibriop acini) X4 B- 7菌株产生的碱性蛋白酶 ,得到电泳纯酶制品 ,并对纯化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纯酶的分子量为 2 7KD,等电点 p I=8.7,最适反应 p H9.0~ 10 .5 ,最适反应温度 5 0~ 6 0℃。ED-TA对酶活力没有影响 ,高酶浓度可以降低 SDS对酶的抑制作用 ,该酶可用于解聚组蛋白。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 :酶对 DNA酶有降解作用 ,而对 DNA没有降解作用 ,该酶有希望应用于核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45.
黄河流域农村经济差异及空间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晨光  乔家君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1):1329-1339
研究黄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揭示其经济差异的驱动机制和实现黄河流域农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GeoDA和GIS软件,结合ESDA-GIS空间分析法,深入分析了1990-2013年黄河流域332个县级行政单元农村经济的差异及其空间演化。结果表明:①近20多年来,黄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整体水平不断上升。高及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且呈团状集聚,中等水平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传统的农牧区,低及较低水平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头及周边地区。空间格局以高水平区为中心,逐渐向周边低水平区扩散,分层现象较明显;②1990年以来,黄河流域农村经济的空间集聚效应呈逐渐增强态势,以显著高—高和显著低—低类型区为主且稳定性较强,而显著高—低和显著低—高类型区则较少;③区位、产业结构和政策是导致黄河流域农村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青藏高原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汇聚-碰撞拼合过程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中部隆升历史及其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羌塘地块古地磁研究对理解上述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羌塘地块西部改则地区晚三叠世灰岩的系统古地磁测定,获得其高温剩磁分量。但是这一高温剩磁分量未通过褶皱检验,表明为后期重磁化的结果。研究剖面高温特征剩磁平均方向在地理坐标下为Dg=349.3°,Ig=40.4°,κg=45.4,α95=6.5°,相应的古地磁极为76.4°N,311.1°E,dp/dm=4.7°/7.9°。这一古地磁极与羌塘地块早白垩世约110~100 Ma的古地磁极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重合,表明其重磁化的时代为早白垩世约110~100 Ma。综合分析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古地磁结果,并结合海相地层、蛇绿岩和洋岛等地质证据,显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西段闭合的时间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约110~100Ma。改则地区晚三叠世灰岩的早白垩世晚期重磁化作用与羌塘/拉萨地块西部的碰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及周边区域是南极大陆火山、地震等新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与南设得兰海沟、南设得兰群岛一同构成南极大陆边缘现存唯一的"沟-弧-盆"构造体系。本文基于"雪龙"船第28、第30航次实测数据及两个航次的国际共享资料,利用均衡改正数据处理方法获得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莫霍面深度及其分布规律,分析深部构造-断裂的区域分布及其重力异常特征等。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的空间重力异常呈条带状分布,走向总体与地形相近,布格重力异常则由两侧向中间升高,大致在坡折处形成异常场值为100×10-5 m/s2的分界线,在中央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海山处形成两个异常高值圈闭,异常值最高为150×10-5 m/s2。莫霍面深度以弧后扩张中心为最低值,向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半岛两个方向递增,深度从12 km递增至陆坡位置的24 km。  相似文献   
48.
一种产血纤维蛋白溶酶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发酵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进行了产生纤维蛋白溶酶菌株的筛选培养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该菌为一种短杆状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具有对血纤维蛋白的产酶依赖性。用此菌作为菌种进行发酵产酶的最适条件为:碳源,木糖1.5%,氮源,血纤维蛋白1.75%;发酵液初始PH7.4;接种量5%;发酵时间24h。  相似文献   
49.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古地磁研究对约束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所导致亚洲大陆内部构造缩短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晚白垩世红层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学研究。本研究共获得了30个采点共约298块/个定向古地磁样品。通过系统热退磁分析,共获得25个采点的有效特征剩磁方向。这些特征剩磁结果同时通过了褶皱检验和倒转检验,表明岩石可能记录了原生剩磁方向。25个采点的特征剩磁方向平均值为Ds=355.7°、Is=28.5°、κs=41.6、α95=4.5°,相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72.8°N、288.0°E、dp/dm=2.7°/4.9°。等温剩磁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显示所获得的古地磁方向不存在明显的磁倾角浅化现象。本次研究结果限定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晚白垩世的古纬度为15.2±3.7°N(参考点:31.9°N/93.8°E)。通过对比拉萨、羌塘地块古地磁数据和亚洲大陆古地磁参考极表明:(1)晚白垩世以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拉萨地块南缘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构造缩短;(2)晚白垩世以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94°E经度方向上)与亚洲大陆刚性块体之间发生了约1150±330km的南北向构造缩短。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甲壳质及其衍生物作为载体固定化酶和细胞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甲壳质是甲壳动物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生成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聚合物。甲壳质的化学结构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生物高聚物,其化学性质稳定,而且耐热性好。特别是分子中存在有氨基,既易于与酶共价结合,又可络合金属离子使酶免受金属离子的抑制,同时容易通过接枝改性,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固定化载体。本文介绍了固定化载体的制备、固定化方法和应用。1 固定化载体的制备方法1.1 壳多糖的制备以新鲜虾蟹壳为原料分别用2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