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二维非线性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组,以多个分潮同步输入,做耦合数值模拟,进行潮汐数值预报。结果表明,K1潮波等振幅线分布与历史潮波图明显不同,此线呈舌状向北伸展,特别在湾的南部海域,其中央区振幅很小,10cm等振幅线可以伸至北纬19°以北。O1分潮的分布与K1分潮类似;北部湾北部以全日潮为主,湾的南部潮汐性质指标数2.0的等值线呈舌状向湾内神,两侧为不正规日潮,中间为不正规半日潮。4.0等值线向北推移,在19°N以南中央海区预报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不同;南部海区中央一带潮差很小,最大可能潮差不超过2m,这种分布与前人结果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的综合调查及开发利用,海上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新建和扩建港口的逐渐增多,潮位的频率分布和不同重现期的极值水位等已成为港口和航道工程中十分重要的参考数据,我国已确定在港工建设中取对应保证率1%的潮位为设计高水位,对应保证率98%的潮位为设计低水位,50年一遇的高(低)水位作为校核高(低)水位,此外,乘潮水位的频率分布在航道、港工及岸边工程中也有着重要用途。按“港口  相似文献   
13.
江苏近海的激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海洋激流,尽管已在1963年就由美国WoodsHole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学家Hollister在旧金山召开的IUGG会议上提出,但几十年来,却因资料的缺乏而未能作进一步的论证和分析.一些国家的海洋工作者,在解释大洋海底一些沟渠的冲刷原因时,认为这是大洋海底激流所致[1~3].我国研究者修日晨在对海流异常观测记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于1978年提出“不论在大洋或近海,均存在着一种急流”[4],讨论了海洋中存在的激流现象.  相似文献   
14.
黄海西部,北面和我国相接,西北与渤海沟通,东邻朝鲜半岛,南与东海相连,长约860公里,平均宽度465公里,平均深度44米,是一个半封闭的长方形浅海,山东半岛突入海中,其顶端成山头与朝鲜的长山串之间海域最窄,将黄海分成南、北两部分.黄海在这种形状和地形影响下,形成特有的潮波系统.作者曾对本海区进行了潮汐数值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国内外有关学者的计算结果做  相似文献   
15.
黄海潮汐特征(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我们在文献[3]中,对黄海潮汐要素的分布进行了分析.本文则对黄海的潮流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并着重对某些特定时刻的潮流场和潮位场的同步变化加以分析,进一步说明黄海潮汐、潮流特征.黄海潮汐、潮流以半日潮为主.因此,我们以主要半日潮流M_2为例,说明黄海潮波的一些特征,对日分潮也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16.
南海东部区域的海流状况—Ⅱ.海洋激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南海东部1997年11月实测的高密度流流资料,分析了海流的形态,发现了海洋激流现象,它具有流速特别大,持续时间短暂和突然发生以及随机现象等复杂性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经验模分解方法和Hilbert变换,指出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并用此方法对南海东部区域的海流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了该区域海流的频率结构和波谱性质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给出了一些特征值。  相似文献   
18.
海洋热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存在着温度差而蕴藏的能量,亦称海洋温度差能.全球海洋热能的贮量是非常之大,威克等人的估算约15×10~(23)焦耳.本世纪七十年代末,人们首次实现了海洋热能转换成电能,从而获得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动力,证明了现代技术条件下开发海洋热能的可能性.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热能资源,仅南海海区的可能动力就有1.5亿千瓦.我国的海  相似文献   
19.
对南海东部海域 1 997- 1 998年实测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统计得出潮流各方向的出现频率、平均流速及最大流速、各月平均流速和最大涨落潮流速及流速和流向的联合分布 ;经调和分析 ,给出了各主要分潮流的调和常数和潮流椭圆要素 ;确定该区域属于正规全日潮流性质。  相似文献   
20.
前言能源问题,是当今人类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可再生性新能源——海洋能,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能源丰富,但是,我国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工作比起先进国家,起步较晚.1958年在水电部领导下,各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对潮汐能的蕴藏量做了普查.而后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普查,对100多个港湾和30多个河口的潮汐能量做了估算.只是上述工作,仅限于沿岸港湾和河口地区,为了对整个中国海的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