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刘立  陈建军 《吉林地质》1994,13(4):25-31
本文论述了第一旋回砂/砂岩成分作为古气候恢复标志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砂/砂岩粒径—成分趋势,砂/砂岩的骨架成分图解和RFP指数(火山岩岩屑/斜长石十火山岩岩屑)在古气候恢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2.
砂质沙漠(风成砂海)迁移的沉积记录,由理想化的三段砂海相序构进。底海段为前砂质沙漠(fofe—erg,赋存于侧向沉织环境内的风砂体系组成。这些砂体有小型沙丘复合体,锯齿状沙洲(zibars)和沙席形成的风成地层。前砂质沙漠位于砂质沙漠的下风向,即砂质沙漠的前缘,是初始风成沉积作用的产物。与砂质沙漠迁移相关的盆地沉降,使前砂质沙漠之上又发育了称做中中砂质沙漠中段(fore—erg)它以巨厚的,大规模的交错层砂岩为代表,是大型臂形沙丘复合体。在中砂质沙漠内。风对区域沉积作用模式的影响最大,在砂质沙漠中搬运和沉积的砂大部分集中于该区。砂供给减少和砂质沙漠的连续迁移,将在中砂质沙漠之上形成一薄层后砂质沙漠(back—erg)。后砂质沙漠相序上段,与前砂质沙漠区非常相似,存在相以类型的风成地层,并以砂体形式赋存于上风侧向沉积环境的沉议物内。由于风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有限。或砂质沙漠迁移的不完全,后砂质沙漠沉积是薄型,或因易受沉积后的侵蚀作用,而可能移失殆尽。构造:气候和海平面升降均对砂质沙漠沉积有影响,将使理想化的砂质沙漠相序发生不同的变化或改变。下边以北美西部、欧州、非州南部和南美的古代实例为例,来说明砂质沙漠迁移沉积记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3.
为了解决网络实时动态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对并发用户数的限制,提出了采用数据差分格网化方法,研究了数据差分网格化方法在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中的应用,对差分格网化方法进行事后处理和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对比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数据差分格网化方法满足了广大用户对厘米级定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4.
对大港探区下第三系砂岩和碳酸盐岩中胶结物和填隙物期次特征、来源、形成机理以及形成时代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次生加大边的硅质来自粘土矿物的转化、长石的溶解和热对流作用;寒武纪灰岩中的方解石脉来源于沉积时期的原生水的沉积,奥陶纪砂屑灰岩的胶结物来源于大气水成因,从而为有关古流体和古温压特征以及油气运聚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5.
高频湖相沉积节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春燕  刘立 《世界地质》1998,17(2):14-18
高频湖相沉积节律是近年来新兴的分学科--旋回地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频湖相沉积节律注要包括年节律(季侯泥)和太阳黑子节律。湖相沉积节律的研究对于了解天文周期-气候-湖相沉积之年的关系,对于湖相地层的精确对比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频段湖相沉积节律的识别、精确定时、全球对比以及与其它成因节律的区别是今后湖相沉积节律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6.
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天然气动态机制及深部气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大庆长垣的喇、萨、杏油田气油比持续升高,且气油比、CH4含量(干燥系数)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油田唯一的气顶并不位于构造的最高部位,天然气中CO2碳同位素值显示为基底碳酸岩热解成因。这些现象表明长垣内部天然气处于非稳定状态,长垣天然气的变化与深部气有关。深部气首先进入长垣北端的喇嘛甸构造,再依次向南部的萨尔图、杏树岗构造推进,形成了长垣天然气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大庆长垣深部有一个巨大的气田,它不断地向长垣补充着天然气。  相似文献   
157.
含油气盆地中的岩浆活动不但对碎屑岩围岩进行了物理改造,而且也引起了分布局限的热变质作用。同时,岩浆活动也加速了围岩的成岩作用进程。并且直接或间接地为成岩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岩浆活动对碎屑岩围岩的物理改造表现为围岩热拱张裂和气孔一杏仁构造的形成,前者普遍见于三江盆地、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后者发现于松辽盆地南部。岩浆活动引起的热变质作用普遍见于三江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和海拉尔盆地,并且以泥岩围岩的角岩化、砂岩围岩中基质重结晶成绢云母和绿泥石为特征。岩浆活动也可引起氧化硅凝胶在孔隙中的直接沉淀,例如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砂岩中的梳状石英。由于岩浆活动引起了地温梯度的升高,因而在浅部地层中可发现深部地层中才可形成的铁方解石等。岩浆活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片钠铝石和方解石的沉淀见于海拉尔盆地、三江盆地和渤海湾盆地。  相似文献   
158.
为了基本查明冀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占损土地、恢复治理和矿山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利用国产高分遥感卫星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辅以野外调查和走访,对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在广泛收集基础地质资料和遥感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验证建立了该区矿山开发占地的解译标志; 利用ArcGIS平台对矿山占损土地进行了统计与变化分析; 对区内采矿引起的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和采空沉陷等系列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 ①区内2016年度矿山占损土地总面积为49 755.47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6%,且有逐年扩大趋势; ②相较开发占损土地状况,区内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程度低,治理进程滞后,2016年治理率仅为4.7%; ③区内206个金属矿开采点距离重要水源较近,对水体安全构成威胁; ④采矿引起的采空沉陷面积较大,影响周边村庄和生态环境稳定性,直接影响区域总面积达24 351 hm2; ⑤国产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快速、经济等特点,在矿山开发占地和矿山环境调查研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9.
以西科1井第四系乐东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 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茜素红-S和铁氰化钾混合溶液染色、扫描电镜和矿物阴极发光性观察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生物礁-碳酸盐岩的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包括较弱的压实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微生物泥晶化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以典型胶结物岩相学产状为标志, 结合矿物阴极发光性特征识别出了大气水和海水成岩环境.其中, 大气水成岩环境以典型的新月形或悬垂形方解石胶结物为识别标志, 海水成岩环境以纤维状-针状文石为识别标志.成岩环境的垂向分布表现为: 0~27 m深度内为显著的大气水成岩环境; 27~42 m深度内以大气水成岩环境为主, 其次为海水成岩环境; 42~105 m深度内以大气水成岩环境为主, 海水成岩环境的影响弱; 105~172 m深度内大气水和海水成岩环境均出现; 172.00~214.89 m深度内为海水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160.
在大量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松南地区深部层位以富气为特征,烃类气成藏阶段为登二段沉积期及早白垩纪晚期;浅部层位以富油为特征,油气成藏阶段主要集中于明水组沉积末期至古近纪早期;盆地中CO2气主要富集于营城组及泉头组(三、四段),储量丰富且以幔源成因为主,其形成与晚中新世后期火山活动有关;深层与浅层油气成藏时间均早于幔源CO2充注。与深部层位相比,松辽盆地南部浅层具备更完善的幔源CO2充注成因次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可视其为常规油气资源再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