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评价重度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对比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近3年初诊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20例和进行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20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前后上颌前磨牙进行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水平(CAL)的临床效果观察,并拍摄CBCT,利用CBCT随机软件测量牙槽骨骨密度(ABD)。对两组间治疗前后疗效指标的变化值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共40名研究对象合计治疗评估145颗患牙,其中基础治疗组72颗,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组73颗。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组治疗前后PD(-1.25 vs.-2.00,P<0.001)的降低,牙槽骨密度ABD(0.027vs.0.059,P<0.001)的增高较单纯基础治疗组更加明显,两组在CAL变化差值表现不明显。结论:基础治疗合并翻瓣手术治疗比单纯基础治疗在临床指数PD以及牙槽骨密度等方面疗效变化更好。   相似文献   
432.
NW向闽江断裂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地震构造,前人的研究主要针对闽江断裂下游段,对其上游段的断裂位置、地质特征、最新活动年代等缺乏认识。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对闽江上游断裂的展布特征及活动性等获得了新的认识,表明该段存在两组性质及活动年代不同的断层,最新活动年代为第四纪早期。  相似文献   
433.
正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基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地球化学目前有元素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等研究方向。近些年来随着便携式化学测试仪器的普及,又衍生出构造地震地球化学-依据气体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水文地球化学相关理论方法,通过流动观测网、温泉或热水井固定观测点,来观测断裂带不同区段的深浅部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不同组分的物质来源,构  相似文献   
434.
435.
松原5.7级地震震中区土壤氢气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发生5.7级地震,为了探究地震对断层气的影响以及震后断层气变化特征,震后在震中区进行了多期土壤氢气浓度观测工作,得到了震中区氢气浓度的最大值、背景值等多项指标。结合地震前后氢气浓度数据,分析震中区震前、震后氢气浓度趋势性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此次地震活动中,氢气浓度变化有"震前缓慢升高—临震下降—震后迅速升高—强余震前再次骤升"的现象;氢气浓度变化与地震活动间有很好的映震关系,主震对氢气浓度的上升起主要作用,而余震则起诱发作用,余震的活动会使赋存在地下岩石裂隙的氢气释放量增大,表明氢气对余震活动的响应较灵敏;另外,震后某一时刻空气中的氢气浓度也会升高,这可能与区域断层中的氢气逸散到大气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36.
介绍龙华君教授基于“肝-肾-脑”轴论治中风病的临证诊疗思路。龙教授治疗中风病,不忘脑系病之病机,同时不泥于脑系,亦强调肾水枯涸,肝失濡润,气机升降失因,痰瘀互结,郁而化热,引动肝风,脑目受扰,脑髓逆乱,发为中风,创造性提出“肝-肾-脑”轴失衡是中风的病理关键。临证治疗时揆度虚实,进退有度,补中寓通,不拘一法,达到“补而不滞、补不碍邪、补中能消、补中寓通”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分期用药,随症加减,效如桴鼓。并附验案 1 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37.
据俄罗斯《矿床地质学》2000年第42卷第3期刊登的В.Ч.卡赞斯基等人的文章《额尔康斯克铀矿区形成历史及地质特征》中,在进行区域成矿对比时,把它与东南地洼区赣杭铀矿带进行对比。赣杭铀矿一带呈北东45°~60°方向延伸达600km,宽50~80 km,由40余个矿床组成,在空间上产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洼区)和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南地洼区)的结合处。从晚元古代开始,该带发育深大断裂,而且其位置随时间而变,从泥盆系中期到三叠纪为活化的地台体制,然后进入地洼体制或者构造岩浆活化体制[1988,陈国达]。侏罗纪在其范围内或周边地区产生火山构造或者喷发中心,充填了酸性或中性火山岩。赣杭铀矿带成为巨型鄂霍次克—楚科奇—闽浙大陆边缘火山带的旁侧分枝,是太平洋矿带的内带和外带的分界线;在白垩纪,赣杭带轴部又被红色沉积碎屑岩充填,它具有陆内裂谷构造的最终形态特点。 谭克仁供稿 2001.1.19  相似文献   
438.
439.
为研究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泉)地下水化学特征,系统采集了20个天山断裂带地震监测点地下水化学样品,综合运用氢氧同位素、Gibbs图、离子比值、Piper三线图、Na-K-Mg三角图和舒卡列夫分类等方法探讨了监测点的水化学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如下:(1)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泉)水中主导阳离子为Na+,阴离子分别为HCO3-、SO42-和Cl-,TDS介于249.9~10 272.3mg·L-1之间,多数为淡水。(2) δD、δ18O结果表明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泉)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Gibbs图表明研究区监测点地下水元素主要受岩石溶滤控制,南天山和乌鲁木齐监测点地下水受到一定蒸发浓缩控制。离子比值显示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溶解是控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主要因素。(3) Na-K-Mg三角图表明天山地区地震监测井(泉)水多数为“部分平衡水”,部分为“未成熟水”,水—岩反应处于较为活跃的程度,有利于孕震信息的传递,适合...  相似文献   
440.
在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研究中,基于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地下水补给源及循环过程是常用的技术方法之一。本文给出了九江地震台2号观测井水、大气降水、周边水库水及高山泉水等样品的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地下水δ~(18)O测值介于-7.59‰~-6.09‰,平均值-6.99‰,δD测值介于-45.22‰~-39.69‰,平均值-42.32‰,变异异数分别为0.09、0.16;大气降水δ~(18)O测值介于-13.00‰~-1.27‰,平均值-4.74‰,δD测值介于-96.13‰~-4.74‰,平均值-46.87‰,变异异数分别为0.40、0.56,与降水相比,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变化更为稳定。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2017年5~10月表现为明显的降水效应,2018年11~4月表现为明显的温度效应,而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降水效应和温度效应。氢氧同位素及过量氘揭示地下水在下渗补给前经历了明显的蒸发分馏作用,并与围岩进行~(18)O交换,δ~(18)O与δD计算得出的补给高程分别约为647、440m。九江台观测井的观测层地下水为大气降水成因的构造裂隙水,属于大气成因型且循环过程为较稳定的裂隙水补给并形成承压自流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