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正> 甘肃省张掖祁连山水源林研究所,是全国唯一的水源涵养林专业研究所。从1978年7月1日成立以来,在国家林业局以及省、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关君蔚教授等国内著名林业专  相似文献   
12.
以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海拔梯度上土壤肥力因子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云杉林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呈碱性,pH值均大于8.0;高海拔地区(3 300 m)含水量达到过饱和状态,各土层含水量均大于100%;随海拔升高,全氮含量呈增大趋势,全钾含量呈减小趋势,而全磷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不同海拔梯度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海拔3 300 m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海拔段(P<0.05)。(2) 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其中3 300 m处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高达325.93 g·kg-1,是本海拔段其他土层的1.6~1.8倍,是同土层其他海拔段的1.3~2.0倍。(3) 土壤肥力因子间关系密切,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和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4) 不同海拔梯度土壤肥力质量为:3 300 m>3 200 m>3 100 m>3 000 m>2 900 m。  相似文献   
13.
皱纹盘鲍杂交F1AFLP标记偏分离现象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德  刘晓  张国范 《海洋科学》2007,31(10):70-76
运用AFLP标记技术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及杂交F1代共86个个体进行分析,检测了32对AFLP引物组合,共产生2688个AFLP片段,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84个片段。在子代中分离的片段有483个,包括母本标记230个,父本标记135个,双亲本共有的标记118个。卡方检验表明167个母本和100个父本标记符合1∶1的孟德尔分离比例,78个标记符合3∶1的分离比例,其偏分离比例分别达到27.4%,25.9%和33.9%。本研究发现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偏分离标记都主要是纯合子过剩,初步推测造成偏分离的原因可能与两个鲍鱼群体的某些基因不兼容有关。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北坡垂直带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祁连山北坡垂直带山地草原、森林、高山灌丛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山地草原<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且海拔3 100 m以上土壤碳、氮含量显著高于3 100 m以下土壤碳、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大多表现为0~10 cm含量高于10 cm以下各层次的含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13,0.874,n=117,p=0.001),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883,-0.869,n=10,p=0.001),表明了气候因子对有机碳和全氮在垂直带上的空间分布起决定作用。整个垂直带土壤碳氮比在7.8~24.7间,有利于有机质矿化过程中养分的释放。作为祁连山北坡垂直带乔木林主体部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土壤碳密度为18.13kg/m2,与一般常绿针叶林土壤碳密度相当,但远小于针叶林中的云冷杉林土壤碳密度。  相似文献   
15.
祁连L山主要植被下土壤水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亚高山灌丛林、牧坡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土壤水的空间垂直动态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可划分为土壤水分易变层、利用层、调节层三个层次;土壤水的时间动态可划分为土壤失水期、聚水期、退水期、稳水期四个时期。土壤水总的特征是,不同植被地类的土壤水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降水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掖市湿地植被资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走访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张掖市城北郊湿地植被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区系成分中,世界性分布和北温带分布种子植物科区系成分占主要优势;植物有45科124属195种,植被主要有沼泽草甸植被和灌丛植被两大类型;湿地植物生长季节景观特征明显;人为干扰所引起的湿地生境恶化,使湿地植被由湿生植物群落向旱生植物群落逆向演替,同时湿地污染严重,使得群落结构逆向变迁。建议加强张掖市城北郊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7.
影响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面塌陷的原因很多,属于次生黄土的粉土、砂土等在菏泽地区地表广泛分布,次生黄土湿陷作用是诱发地面塌陷主要原因。造成粉土湿陷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原因。内因与本身的物质成分有关,如: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等;外因主要是水分和压力作用。黄河冲击平原各种微地貌的存在增加了发生湿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牛赟  刘贤德  李新  张学龙  赵维俊 《中国沙漠》2014,34(6):1685-1691
林分空间结构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关系一直是森林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我们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选取林分空间结构、林冠截留和河川径流等监测样地,采用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多度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因子及其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2 819株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胸径、树高、冠长、冠幅、冠幅面积的分布曲线比正态分布平缓,树龄、胸径断面的分布曲线比正态分布剧烈;径级从1~5 cm到26~30 cm、高度级从2~4 m到18~20 m、冠长级从2~4 m到12~14 m、冠幅级从2~4 m到4~6 m,其多度分别为89.4%、94.4%、77.8%和82.7%.(2)林冠截留年总量和平均截留率分别为139.1 mm和35.28%;(3)从相关系数分析来看,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他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小;坡度对这些因子几乎没有影响.径级与多度、冠长与多度均符合三次多项式关系;胸径与树高、冠长、冠幅、树龄符合线性多元回归函数;雨量级与林冠截留率呈反比.本文可为流域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conditions for inducing mito-gynogenetic (endomitosis) diploids by hydrostatic pressure in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 Pseudosciaena crocea. In haploid control groups, the development of eggs was activated with ultraviolet radiated semen. All fry presented typical haploid syndrome in the haploid control groups, and were verified as haploids using cytometry. After hydrostatic pressure treatment, morphologically normal fry reappeared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and time of pressure shock. Fry with normal appearance in the pressure treated groups were verified as gynogenetic double haploids (GDHs), containing only one allele from the female parent at all four diagnostic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a fixed duration of 3 min, the optimal intensity of blocking the first mitosis was determined to be 40 Mpa, which was similar to that of blocking the second meiosis. There was a “window” of starting time, from 36.1 min to 38.1 min post-insemination at 25.0±1.0°C, within which the production of GDH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Maximum production of morphologically normal fries, 9.36%±2.97% of developed eggs, was found when the eggs were shocked with hydrostatic pressure at 40 Mpa for 3 min, starting from 38.1 min post insemination at 25.0±1.0°C.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区苔藓层对流域水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祁连山苔藓层对流域水文的影响可以人为干扰和控制水文,还可以正确评价下垫面产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该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独特的结构层次,不仅在森林土壤发育、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水文生态效应显著。利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结合的办法对祁连山苔藓的持水能力、截留能力、保水能力以及一个生长季节的含水动态进行分析,获取第一手数据100 880个。研究表明:(1)苔藓季节含水量变化较大,5月含水量最高,7月最低,海拔3 300 m最高,2 700 m最低。(2)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截留量呈多项式关系,2006年6月降水量3.2 mm,截留量3.1 mm,5月和9月降水较高,分别为8.6 mm和7.4 mm,截留量为5.8 mm和4.6 mm。(3)有苔藓林地和无苔藓林地土壤水分差异明显,体现苔藓保水性,有苔藓林地土壤水分蒸发较小,林内土壤水分变化不大且稳定;无苔藓林地土壤水分蒸发大,变化明显且不稳定,随着气温的升高慢慢趋向递减。(4)苔藓层越厚,最大持水量越大,厚度达到3.0 cm的最大持水率为519.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