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位于中印度洋脊23°52’S的Edmond热液区发现于2000年,属于典型的以玄武岩为宿主的活动热液区。首次测得了Edmond热液区9件硫化物的铅同位素和6件样品的硫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硫化物矿石的206Pb/204Pb为17.879~17.970,207Pb/204Pb为15.433~15.550,208Pb/204Pb为37.743~38.130。Pb-Pb图解表明,Edmond热液区硫化物的铅同位素数据与中印度洋脊玄武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较一致,与印度洋沉积物和锰结壳相比具较低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说明硫化物中的铅主要来源于地幔(玄武岩),海水的贡献微弱。硫化物的δ34S为5.7‰~7.2‰,明显高于玄武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0‰),认为Edmond热液区硫化物中的硫除地幔的贡献外,海水中硫酸盐还原作用产生的硫的贡献可能超过30%。中印度洋脊Edmond热液区存在非常活跃的浅循环系统,可能是造成硫化物中硫同位素组成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深海橄榄岩来源于上地幔,上地幔岩石在上升出露到海底的过程中,普遍与下渗海水发生蛇纹石化作用。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伴随着地幔、洋壳及海水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因而是研究上述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础。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蛇纹石化深海橄榄岩的分布、矿物组成及结构特征,讨论了蛇纹石化作用的温、压条件及蛇纹石化过程中的化学元素迁移,并探讨了深海橄榄岩蛇纹石化作用与热液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海底沉积物中蕴含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海底沉积物中水合物的成藏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分布范围和储量估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水合物相平衡影响因素研究大多局限于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对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及机理关注较少.收集整理了气体组分、孔隙水盐度及离子组分、沉积物粒度和孔隙半径...  相似文献   
54.
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深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山钼矿深部钻探表明矿体下部存在着矿化花岗斑岩体,所获岩芯显示其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该岩体具有高Al、Na和Sr,低Mg、Y和Yb,以及高Sr/Y和La/Yb比值等特点,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来源于较深的含石榴子石的源区;岩石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构造判别图解表明,岩体形成于造山后的构造环境.因此,白山钼矿岩体可能为加厚下地壳熔融的产物.白山钼矿床的成矿作用可能与埃达克质岩浆活动有关,其成矿过程得益于高Mo丰度的地壳源区、成岩过程中提供流体和岩浆高氧逸度环境等.  相似文献   
55.
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具有包裹结构和孔洞结构,并且含有丰富的生物遗迹。利用电子探针对位于不同结构单元(包裹结构和基质)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和钙质生物壳体进行了Mg/Ca和Sr/Ca分析,结果显示:自生碳酸盐矿物Mg/Ca变化范围为0.50~39.19mmol/mol,平均为12.50mmol/mol,Sr/Ca变化范围为0.06~2.90mmol/mol,平均为0.53mmol/mol;钙质生物壳体Mg/Ca变化范围为1.14~84.57mmol/mol,平均为24.57mmol/mol,Sr/Ca变化范围为0.77~1.84mmol/mol,平均为1.08mmol/mol。Mg/Ca和Sr/Ca的关系显示自生碳酸盐矿物均具有低到中等的Mg/Ca、低Sr/Ca的特征,没有明显分组现象;但是钙质生物壳体却根据其在岩石中的结构位置呈现明显的分组现象,基质钙质生物壳体具有高Mg/Ca、中等Sr/Ca的特征,包裹的钙质生物壳体具有低Mg/Ca、中等Sr/Ca的特征。根据碳酸盐矿物和钙质生物壳体的Mg/Ca特征,认为基质钙质生物壳体是在甲烷渗漏环境下钙化的,无机碳酸盐矿物的出现影响了其Mg/Ca;而包裹的钙质生物壳体是在非甲烷渗漏环境下钙化的,由于生物扰动、灌洗等作用以包裹团块的形式保存在碳酸盐岩中。依据Sr/Ca在成岩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推测最初形成的基质钙质生物壳体可能具有较现在高的Sr/Ca。研究结果在甲烷渗漏信息地球化学指标提取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6.
海山是富钴结壳主要的成矿载体,结壳成矿分布不仅受到海洋最低含氧带、碳酸盐补偿深度、生物生产力、物质来源、海水氧含量等大尺度宏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海山地形、沉积作用和底层海流冲刷等小尺度微观因素的控制。通过对以中太平洋R海山为主的水下结壳成矿与分布的深入研究,发现结壳富集区以海山浅水区域为主;地形地貌上的尖顶高地区、顶坡过渡带、山体鞍部、山脊、斜坡上部等区域结壳质量较好,覆盖率高;下斜坡、山谷、山顶平坦区和斜坡区平缓台地是结壳贫乏区,结壳厚度小、覆盖率也低;15°以下的小坡度地形结壳成矿较好,3°~7°最佳,15°以上的大坡度区质量有所下降,陡崖区最差。地形对结壳分布和成矿起基础性影响作用,沉积作用和底流冲刷分别起到阻滞和促进作用,海流是保持低坡度区结壳长期稳定生长的关键因素,地形控矿本质上是和底层流联合对抗沉积堆积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7.
珠江三角洲脆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第二大河三角洲。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的加强,珠江三角洲自然的固有脆弱性和人为的特殊脆弱性显著增强。自然的固有脆弱性包括基底沉降、新构造运动、地震、软土层、海平面变化、海水入侵、风暴潮与洪水等;人为的特殊脆弱性包括污染、过度采砂和抽水、人工填土及人工建筑等。通过对目前珠江三角洲各项脆弱性分散研究文献和资料的收集汇总,把珠江三角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归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脆弱性的研究还存在初级定性描述、相互矛盾、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监测-预警-应急机制不够完善。认为珠江三角洲脆弱性研究还应加强定量分析,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重视各脆弱性之间的耦合作用及珠江三角洲脆弱性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研究珠江三角洲对脆弱性变化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58.
南海北部ZHS-176孔古海洋学记录:氧同位素和有机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海北部陆坡ZHS-176孔进行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和有机碳的研究,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演化历史。ZHS-176孔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揭示了末次冰期期间的气候波动,如末次盛冰期、Heinrich事件1、Blling-Allerd暖期与新仙女木事件在南海北部陆坡均有响应。同时,在全新世阶段存在3个强降水期和3个弱降水期。ZHS-176孔有机碳以生物成因为主,随着夏季风的增强,陆源物质含量增加,但在3kaBP以后由于华南地区夏季风减弱而导致陆源输入减少。  相似文献   
59.
马里亚纳俯冲带弧内坡由于俯冲的太平洋板片的侵蚀而出露了相当于弧下地幔成分的橄榄岩,这些橄榄岩是研究岛弧岩浆作用及弧下地幔流体交代作用难得的样品。报道了马里亚纳南部关岛以南的弧内坡橄榄岩的矿物组成、主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岩石具有非常难熔的矿物组成:橄榄石具有很高的Mg,斜方辉石中的Al2O3含量极低,尖晶石具有很高的Cr。滑石、蛇纹石和角闪石(透闪石为主,有少量镁角闪石和浅闪石)则指示了流体在中低温度下对橄榄岩的交代作用,并表明流体可能含有较高的SiO2、Al2O3和Na2O。全岩的主量元素中,CaO和Al2O3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很低,而MgO的含量较高(干体系下多在43%左右),显示岩石经历了高度熔融。微量元素中,U和Sr的含量较高,相对富集,可能是来源较浅的板片流体化学特点的反映。  相似文献   
60.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世纪,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作为空间信息数据收集、存储、快速访问、综合管理、智能分析和解决实际空间问题的有力工具,具有强大的时空处理能力,已开始在海洋诸多领域进行应用.概述了MGIS的发展概况、基本功能,分析其在海洋研究各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MGIS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