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413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21.
本文报道了吉林南部金厂沟矿区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确定该区岩体的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1.5±1.1 Ma和227.4±1.9 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富硅、铝、碱和贫钙、钠、镁及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及P亏损,锆石ε_(Hf)(t)介于–15.3~–9.0之间,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介于1.83~2.22 Ga之间。以上特征表明,该期正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钾玄岩系列,与S型花岗岩特征相似,岩浆起源于古元古代长英质下地壳在低压环境下的部分熔融。黑云母闪长岩具有富硅、铝、钾、钠和贫镁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及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和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具有高Sr(735×10~(–6)~1560×10~(–6)),低Yb(0.92×10~(–6)~1.23×10~(–6))的特征。锆石ε_(Hf)(t)为–12.9~–8.5,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1.82~2.07 G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黑云母闪长岩起源于深部的古元古代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吉南地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和区域构造研究成果,认为吉南中生代岩浆作用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与辽东和胶东地区具有相同的年代学格架并构成一条北东向岩浆岩带。吉南地区晚三叠世黑云母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22.
荷尔勿苏铅锌矿床发育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侧、翁牛特旗少郎河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闪长玢岩等;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属热液脉型铅锌矿床。矿化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交代作用阶段和晚期裂隙充填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其温度、盐度和压力等逐渐降低,具有中低温(170℃~316℃)、低盐度(1.2%~3.7%NaCleqv)的特点,成矿压力为11.83~24.30 MPa;稳定同位素碳、氢、氧证据显示了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两部分组成的混合流体参与成矿作用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荷尔勿苏铅锌矿床成矿物质为深源岩浆在构造活动时期再次活化,与下地壳及赋矿围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并在断裂构造有利位置富集成矿。荷尔勿苏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723.
对延边地区新田石英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39±2 Ma,属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较弱的负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与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Th)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Zr、Hf、Ti)亏损,微量元素比值总体接近地壳平均值,反映岩浆源区为下地壳。结合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新田地区石英闪长岩岩体形成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早白垩世早期是区内一个较重要的俯冲阶段,中酸性岩浆侵位活动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724.
领海基点是划分内水、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重要标志,将领海基点数据进行系统管理对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设计开发领海基点管理系统,实现对我国领海基点数据的综合集成、高效管理及深度分析,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全面、真实地展现领海基点及其所在海岛周边环境的三维立体现状。  相似文献   
725.
华北板块周边地区板块的俯冲与碰撞对华北后来的岩石圈破坏可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南口前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时代及形成的构造背景.测年结果表明,岩石为晚三叠世(224±1 Ma)岩浆侵入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98~1.07,属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类.高Sr(394×10-6~545×10-6),低Yb(0.61×10-6~0.93×10-6),判断岩石属于埃达克岩类.岩石的εHf(t)值为-13.2~-6.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 669~1 825 Ma之间,判断岩石源于元古代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岩石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726.
马芳  孙丰月  霍亮  奥琮 《世界地质》2014,33(2):388-398
焦家金矿煌斑岩为钙碱性云斜煌岩和拉辉煌斑岩,为成矿后脉岩。区内煌斑岩及金矿体的产状统计表明,二者产状无明显相关性。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煌斑岩中w(SiO2)为38.56%~47.52%,w(TiO2)为0.85%~2.20%,Mg#为45~70,Rb/Sr为0.02~0.08,显示幔源特征。矿石中广泛发育的含CO2包裹体、辉碲铋矿的存在及前人关于氦氩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幔源物质参与了本区成矿。胶东地区煌斑岩时代集中于89~130 Ma,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本次研究获得其K-Ar年龄为93.5±1.4 Ma,认为焦家金矿中的煌斑岩与金矿化为幔源C-H-O流体分异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形成于晚白垩世中国东部岩石圈持续伸展减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727.
丁清峰  王冠  孙丰月  张本龙  金圣凯 《岩石学报》2010,26(12):3709-3719
通过详尽的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本文简要总结了大场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结合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毒砂地温计,认为大场金矿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辉锑矿阶段、含明金石英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共五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分别形成贫矿化石英脉(成矿温度350℃左右,均一温度为280~360℃)、金-石英-硫化物碎裂岩型矿石(成矿温度301℃左右,均一温度为220~280℃)、金-石英-辉锑矿型矿石(均一温度为160~220℃)和明金-石英脉型矿石(均一温度为160~220℃),最晚的石英方解石阶段则使先前形成的四类岩/矿石发生轻微硅化和方解石化蚀变(均一温度小于160℃)。结合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认为大场金矿成矿流体经历了早阶段静岩压力系统(成矿压力为215MPa,成矿深度8.1km)下的低盐度H2O-CO2-NaCl体系,中阶段静岩向静水压力过度系统(成矿压力为49~108MPa,成矿深度5.5~8.6km)下的低盐度H2O-NaCl体系,以及晚阶段静水压力系统(估计成矿压力小于40MPa)下的低盐度H2O-NaCl体系。最后认为,大场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中浅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28.
大多数海水鱼类靠视觉器官识别并捕捉饵料,光强对其视觉器官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729.
辽上金矿床是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特大型金矿床,以黄铁矿、白云石为载金矿物而区别于"焦家式"、"玲珑式"金矿床.为探讨新类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对该矿床载金白云石C、0和黄铁矿S、Pb进行了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载金矿物白云石中δ13Cv-PDB值为-4.60%c~-3.60‰,δ18Ov....  相似文献   
730.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东昆仑大沙沟一带成矿元素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区域地球化学成果。通过对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地球化学参数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元素的富集与地层、构造、岩浆岩明显相关;Cu、Zn、Au、Ag、Sb、Hg富集成矿可能性较大,可作为区内主成矿元素及指示元素。本次工作共圈定37处综合异常,6处成矿远景区,5处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