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497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01.
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平  梅丽辉  江俊杰  张然 《江苏地质》2010,34(2):117-122
蛇绿岩带是大陆造山带中残存的古大洋岩石圈和上地幔的残片,它记录了洋壳地幔的对流、变形、熔融以及交代过程;蛇绿混杂岩带是不同时代、不同大小、不同构造环境的沉积物及洋壳和上地幔的残片,经俯冲消减、碰撞后混杂堆积构成的无序组合带,它涵盖了洋盆形成、俯冲消亡、弧-弧或弧-陆碰撞到陆内汇聚的造山作用时空演化全过程.从班公湖蛇绿岩带内部结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研究,最后从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及区域对比3个方面,分析了班公湖蛇绿岩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202.
鄱阳湖水患区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就是在查明区域环境地质背景的前提下,对水患灾害发生的规模、强度、频次,灾害活动的孕育条件、变化规律,以及成灾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经济特征,诸如人口、财产、工程建设活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水平、防灾能力等进行调研,同时还必须对水患的危害范围、破坏程度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出全面而综合的评价。简言之,水患危险性分区评价就是分区对其危险性、易损性、破坏损失性、防灾工程效益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据此,本文将鄱阳湖水患区划分为3个高风险区(南昌市区、九江市区及永安堤段高风险区)和5个一般风险区(赣江尾闾、抚河尾闾、修河尾闾、信江尾闾及饶河尾闾一般风险区)。  相似文献   
203.
在阿拉斯加的Anchorage,使用水平定向钻机(HDD)在房屋与公路主干道下面安装一根虹吸管直到湖的底部,利用虹吸作用来控制湖水的水位,完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湖泊水位控制和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204.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Anchorage,使用水平定向钻机(HDD)在房屋与公路主干道下面安装一根虹吸管直到湖的底部,利用虹吸作用来控制湖水的水位,完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湖泊水位控制和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205.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OEP值0.93~1.0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Pr/Ph值为0.77~1.5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藿烷以C30占优势,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四环萜烷;规则甾烷∑(C27+C28)>∑C29,∑C27/∑C29值为0.79~ 1.20,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7甾烷略占优势,上部C29甾烷略占优势,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C27值为0.51 ~3.63,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4-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含量在剖面垂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6.
青藏高原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羌塘复合型前陆盆地充填模式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根据沉积物碎屑组分、粗碎屑楔状体、边缘相、古流向和沉积、沉降中心等重建了盆地结构、古地理和古地貌,认为该盆地是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多岛洋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特殊类型的复合前陆盆地,它的形成和发展同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碰撞和对冲有关,是盆地两侧板块边缘的大型逆冲作用的产物。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央隆起地貌景观交替性变化和盆地中“三砂二灰”的幕式沉积特点,将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羌塘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分为 5个阶段,其中巴通期和牛津-提唐期是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期,而巴柔期、卡洛期、提唐-贝里阿斯期是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活动强烈时期,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产生大量的构造负载,导致中央隆起强烈地挠曲隆升,造成了盆地中的幕式沉积,产生构造层序和层序,恢复了羌塘前陆盆地沉积记录与两侧缝合带的逆冲作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7.
通过横穿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羌塘地区的格尔木-唐古拉山口(西段)和共和-玉树(东段)两条天然地震探测剖面的综合研究, 揭示东昆仑-羌塘地区岩石圈结构的如下特征: (1)地壳厚度自南往北由70~75 km减小至55~60 km, 西段厚度变化幅度(10 km)较东段(20 km)小; (2)地壳具高速与低速转换界面相间组成的层状结构, 东段中地壳为透镜状低速层; (3)在150 km深度范围内岩石圈的物理状态具高速体和低速体相间特征; (4)岩石圈结构不连续性表明地体边界及地体内部存在150~250 km深度的3条主要的岩石圈剪切断层带: 昆南-阿尼玛卿岩石圈剪切断裂带、金沙江岩石圈剪切断裂带和鲜水河岩石圈剪切断裂带. 推测青藏高原北部存在岩石圈规模的向东挤出作用.  相似文献   
208.
雁列式断层变形过程中物理场演化的实验研究(一)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马胜利  邓志辉 《地震地质》1995,17(4):327-335
在双轴压缩条件下对挤压型和拉张型雁列式断层变形破坏过程中声发射、断层位移及应变场的时空演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两类雁列式断层具有类似的变形破坏过程,即前期以雁列区的破裂贯通为主,后期以沿断层的滑动为主。但挤压型雁列区内可积累较高的应变能,有较强的应变释放和声发射活动,雁列区对滑动始终起着阻碍作用;而拉张型雁列区内难以产生快速的应变释放和较强的声发射活动,雁列区对后期的滑动也无明显的阻碍作用。两类雁列区贯通所引起的失稳均有明显的前兆,而在随后滑动过程中失稳前兆的出现,取决于断层不同部位或段落之间是否有应变传递  相似文献   
209.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