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97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360篇
地球物理   342篇
地质学   829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西北黄土高原第四系黄土广泛沉积于新近系三趾马红土之上形成粗糙接触的异质土界面,为典型的易滑层面。为探讨接触界面粗糙度对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影响,研制界面制样装置及剪切仪,开展简化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剪切破坏模式有齿间滑动、齿间滑动-齿面剪断、齿面剪断3种,界面接触角度越大,破坏模式越趋于齿面剪断,接触角度越小,破坏模式越趋于齿间滑动;界面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演化规律表明界面脆性剪切破坏特征明显,且界面接触角度越大,峰值前剪切刚度与剪切破坏位移越大,峰值后剪切位移“跳跃”跌落现象越明显,界面脆性剪断破坏特征越显著;界面剪切过程产生明显剪胀效应,随界面接触角度增大,峰值剪胀角呈先减小而后增大趋势,反映了界面不同剪切破坏模式变化;受界面间初始黏聚强度与剪切破坏模式影响,界面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呈非线性变化,并受界面接触角度影响,峰值强度随界面角度增大呈先增大而后减小趋势,残余强度随界面角度增大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72.
为明确巴布亚盆地主要的含油气系统发育层段——侏罗系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勘探的关系,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沉积背景与古物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相、测井相、岩心相“三相”联合分析及与周边的布劳斯盆地的类比,识别了沉积微相类型,刻画了沉积体系的纵横向展布特征;通过不同沉积相带生烃指标、储层物性参数对比,明确了有利的烃源岩与储层发育区,以指导油气勘探。研究结果如下:(1)巴布亚盆地在中生代侏罗纪具有宽缓的古地貌,盆地西南高,东北部低。侏罗系发育稳定被动大陆边缘三角洲沉积,主要物源来自澳大利亚西部古陆,周缘凸起提供局部物源。盆地内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分支河道间等沉积为主。该层段的沉积特征与同处于澳大利亚北缘的布劳斯盆地侏罗系Plover组的特征相似。(2)三角洲主体来自盆地西南部,纵向上四期叠置继承性发育,经历了两期主要的海退和海侵沉积旋回,并且以上升半旋回为主。中下侏罗统的Magobu组地层主要为进积叠加序列,该时期物源充足,水动力强,而上侏罗统的Imburu组则主要为退积序列,晚期沉积了一套稳定的泥岩。三角洲平面上分布范围广,巴布亚褶皱带处于三角洲前缘带,其砂体被潮汐作用改造成指状或点状形态。(3)侏罗系Magobu和Koi Iange组前三角洲-浅海相带烃源岩品质相对较好,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砂体被簸选和改造为优质的储层,该区带内发育的逆冲挤压圈闭为盆地的潜在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3.
74.
徐文杰 《矿产与地质》1994,8(2):143-144
将花岗石材划分为4大中高档系列及3大中低档系列,并依据1992年花岗石板材产量分布、石材产品出口及1993年供需状况,笔者认为今后几年内国内外市场花岗石名优品种板材市场看好,国际市场石刻品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探空史、气象学史、气候学史、物侯学史、军事地理学史、数理地理学史以及科学家评介、自然科学史理论等几个侧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竺可桢教授在地理学史方面的贡献.以此纪念竺可桢教授逝世二十周年.  相似文献   
76.
77.
本文阐述了对异常涌水量的模糊数学预测方法。如果一个矿区发育数条断层,则把各断层影响充水特征的诸因素进行模糊综合比较之后,就可以用一个已开采的断裂带的涌水量来预测另一个断裂带的涌水量。经过对皖北刘桥煤矿的应用,其结果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78.
我国土壤热流场及与深层大地热流场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岩石圈内的某些过程是气候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依据对土壤热流、大地热流、地震和旱涝关系研究所得到的一些现象和结论,利用气象站地温资料计算了土壤热流,初步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据线性热传导理论设计的热流的计算方法基本上可以满足多年平均土壤热流场计算精度的要求;(2)平均土壤热流场、深层大地热流场、地震带三者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平均土壤热流高值带一般都有大地热流高值带和地震带与之对应;(3)土壤热流距平场与汛期降水场有相似的分布形势,土壤热流距平的变化与强震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9.
On Lidar Appl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of the Atmosphe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advanced subjects on lidar remote sensing of the atmosphere, emphasizing recent studies and developments in lidar application for measuring ozone, cloud, aerosol,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moisture, pressure and wind.  相似文献   
80.
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的热异常时空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66年云南东川6.5级地震前后浅层地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及降水异常的水平结构。分析表明,震前数月浅层地温稳定维持正异常,发震前一个月激剧增温,发震当月达最大,震后降低;震前震中区为负地温距平区,随发震时刻临近,负距平区迅速演变为正距平区,而且强度和面积都不断增大,至发震时达最大,震后不断减小;热异常是从深层传向地表的;震中区震前为旱区,震后为涝区。本文还讨论了震源处热信息传到地表的条件和可能机制,认为在水热活动异常的断裂带上,至少对于浅源地震,对流传热是一种较为可能的传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