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介绍了子区稳健滤波方法及作用。并建立了可变步长、角度滤波窗口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方法能得到较好的滤波结果。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ONGC)获海上第1口深水气发现井。该井水深428m,完井深度267m,在1650~2133m深度范围内,钻穿56m厚的上新世地层。  相似文献   
13.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厚冰川覆盖层上方,存在着空间上与地下矿体有联系的地球化学异常。现存的模型只能解释薄覆盖层中的地球化学异常,对这类异常何以会在厚层且年轻的覆盖层中出现,则无法作出解释。此前还没有提出过能够解释厚覆盖层中地球化学异常的新模型。本文讨论了现存模型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种新的解释 模型,认为电化学引发的物质搬 是厚冰川沉积层上方地化异常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将有助于了解南海的沉积作用,特别是元素从近岸到海洋的运移与沉积规律,以及第四纪以来沉积作用的发展演化。 60年代以来,Niino,H., Emery, K.O.等人曾先后研究过南海北部陆架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台湾省的J.T.Chou和Ju-chin Chen研究了台湾海峡和陆架部分地区沉积物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自196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南海北部大陆架、中西沙及海盆南部海区进行了调查研究。上述这些工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空前活跃.在技术方法方面,传统的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与化学抑制剂注入开采法获得了不断的发展与改进;新型开采技术如CO2置换法与固体开采法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最近我国还研制出适合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水力提升法.在开采研究实践方面,全世界已在3处冻土区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研究.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研究结果,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中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展现了现阶段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总结了这一领域取得的经验与认识,强调了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研究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油气化探的近期进展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玉平  赵克斌  吴传芝  蒋涛  王国建 《地质通报》2009,28(11):1614-1619
近10多年来,中国油气化探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展了油气化探异常类型及成因机理研究,进行了烃类垂向微渗漏模拟试验,提出了“气相压驱裂隙渗透”理论;在酸解烃、蚀变碳酸盐、荧光、紫外等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热释烃、高效液相色谱芳烃、物理吸附气、微生物专性烃菌等新方法;进行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无机成因气的油气化探应用研究;开展了复杂地表区如沙漠、戈壁、黄土塬、山区等化探技术方法的研究;进行了雪样地球化学方法试验;海上化探蓬勃发展,尤其在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和台湾海峡开展了大量油气化探工作;研发了新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评价技术,如决策分析、分形几何、人工神经网络等得到应用,建立了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油气化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7.
油田水地球化学技术综合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武  程同锦  吴传芝  胡斌 《物探与化探》2003,27(6):416-418,422
介绍了油田水分析测试技术、油田水化学成分分类及模式识别技术、油田水化学成分与油气藏的关系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油田水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中油公司(CPC)计划于2009年10月对其邻海的一个凝析气田进行开采,该凝析气田位于台湾海峡高雄以西的近海区。位于台湾海槽的F构造气田水深120m,据认为含有2400亿立方英尺(240bcf)的可采气,外加不明储量的凝析油。该气田发现于几年前,当时油价太低,因而没有开采。据中油公司  相似文献   
19.
地表土壤碘用于油气勘探的主要依据是:在地表可以获得足够光源的情况下,碘元素可替代轻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有机碘化物。地表土壤碘异常具有两种典型的异常模式——顶部高值异常与环晕状异常。根据土壤碘异常模式的形成原因,认为未开采远景区土壤碘高值异常可用于筛选有利含油气区带,详查时还可用于预测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已采区的碘浓度高值异常,则可指示已知油气藏的扩展区。文中以实例阐述了这一认识。地表土壤碘指标的油气勘探意义在于,当与其他勘探方法结合应用时,它可从另一视角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沉积物元素分布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之一,研究其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将有助于了解南海的沉积模式和元素从大陆到海洋的运移与沉积规律,以及新生代以来南海地区沉积作用的演化。本文将通过因子、点群及趋势面分析,对南海北部的沉积环境进行分区,并初步研究一些有代表性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南海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