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花岗岩压缩带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单轴压力下用测量微电流方法对花岗岩标本表面的电荷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产生这种表面电荷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2.
1986年7月10日和8月12日在盐源县城南西方向相继发生M_S=5.1级和M_S=5.4级地震。这两次地震距地电台分别为16至20千米(宏观震中仅距几千米),震源深度均为15千米左右。在距地电台如此近的地方发生5级以上地震,不但我省是首次,在全国也属少见。其观测结果对孕震信息的反应如何,必然为全国地震系统地电工作者注目。总结这一震例,对今  相似文献   
83.
介质的各向异性会引起大地电磁观测曲线的畸变,对大地电磁数据解释影响很大。这里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了基于二阶插值基函数的二维大地电磁非结构有限元公式,实现了任意地形起伏条件下任意各向异性二维大地电磁响应的数值模拟。各向异性断层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吻合一致,复杂各向异性模型的有限元模拟与已有的有限差分计算结果也相符合,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向异性参数对二维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丽江7.0级地震电,磁异常的跟踪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冕宁台视电阻率趋势异常的落实和跟踪,结合地磁Z分量低点位移和日变形态短临异常出现,应用电、磁前兆异常判定地震“三要素”的标志,较好地预报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  相似文献   
85.
许氏帆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态生理学方法研究了水温和体质量对许氏帆蚌(Hyriopsis schlegelii)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为育珠蚌养殖生理生态学提供基础资料。用生化培养箱控制水温,winkler碘量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9~30℃)条件下,许氏帆蚌的耗氧率为2.504~6.76mg/(kg.h),排氨率为1.963~5.689mg/(kg.h),其中耗氧率和排氨率在27℃达到最高值,30℃均开始下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许氏帆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温度成正比,而与体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6.
清理了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省地震局收到的每周、月度各单位或个人上报的各类异常资料.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井水质变化、泉水变化,气象、动、植物异常现象等.2002~2003年宏观异常现象集中分布在凉山州,多数沿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带以及川滇交界西侧分布;2004~2008年5月宏观异常现象散布在龙门山、龙泉山、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构造带以及川滇交界地区.四川地区宏观异常项数在2002年4~6月,2003年6~8月间为最为集中出现的两个时段,之后零星出现.对震前龙门山构造带附近出现的宏观现象进行分析后,我们看不出与地震间的必然联系,难以作为预测未来大地震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
三维泊松方程数值模拟的多重网格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多重网格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然后应用多重网格(MG)方法求解三维泊松方程,网格尺度从17×17×17逐次增加至257×257×257,并与不完全Chelesky共轭梯度法(ICCG)、Gauss直接解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G方法计算速度明显优于ICCG、Gauss方法,对于129×129×129网格的三维数值模拟费时43s,比ICCG法快7倍,而对于257×257×257超大型网格的三维数值模拟也仅需412s.  相似文献   
88.
岷江源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小平  胡建中 《现代地质》2009,23(3):430-439
为了深入了解岷江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以岷江源地区河谷地貌、新生代盆地、夷平面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区内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河谷地貌以宽谷和窄谷的交替出现为特点,源区发育三级夷平面,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貌差异显著。该区新近纪以来主要经历了早期(5.3 Ma)伸展断陷和中期(1.8 Ma)逆冲推覆兼左行走滑及晚期(0.13 Ma)掀斜抬升演化过程。岷江源区河谷地貌的演化严格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运动控制了河谷以及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形态,影响了河岸两侧阶地的分布、形态与结构。本区新构造运动具有南北分带型和东西向掀斜运动的不对称性等特征。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的活动构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貌证据。  相似文献   
89.
电磁波的阻抗变换作用对地质雷达探测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本文从理论推导电磁波在三层导电介质分界面的反射系数,说明电磁波的阻抗变换作用对地质雷达的探测效果有影响,并且详细分析了电磁波的阻抗变换对地质雷达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在使用地质雷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工作中心频率来避开电磁波的带阻影响.  相似文献   
90.
采用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观测刻有不同“构造”的试样在加压过程中的形变,研究不同破裂孕育区所表现的不同应变异常场特征。其实验结果与大同6.1级地震前后的应变场分布和运用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的西藏玛尼地震、张北-尚义地震后的形变结果对比发现:(1)在一个大地震前后,孕震区出现特征形变场并可以由实验验证;(2)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与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相似,激光全息技术可以在各种模拟条件下研究多种形式的形变异常场特征。建议用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和研究孕震过程中的形变场特别是临近大震发生前的形变场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和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