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海蕴(Nemacystus decipiens)为研究对象,经85%乙醇脱脂后,通过热水和2%碳酸钠提取并结合乙醇分级法获得了4个多糖组分(NW1~2和NA1~2)。运用HPIC、HPGPC及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量以及基本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A1是褐藻胶,经1H-NMR分析,其M/G为0.34。NA2及NW1~2均属于岩藻聚糖硫酸酯,且岩藻糖含量均达80%以上。NW1和NW2中岩藻糖(Fuc)、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木糖(Xyl)和鼠李糖(Rha)摩尔比分别为100∶5∶3∶16∶1和100∶5∶4∶4∶1。NA2中不含葡萄糖,其Fuc、Gal、Xyl和Rha摩尔比为100∶13∶1∶2。多糖NW1~2和NA1~2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939.8,1001,223.6和402.3 kD。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厚叶切氏海带(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为原料,经提取分离获得4种多糖(KW1,KW2,KA1和KA2)。运用电泳、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及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分别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量(Mr)以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W1与KA1是Mr为520 kD和430 kD且M/G(6.14和1.90)显著不同的褐藻胶;KW2是以岩藻糖(82%)为主的岩藻糖硫酸酯;KA2是以半乳糖(34%)、岩藻糖(27%)和甘露糖(21%)为主的杂聚硫酸多糖。KW2和KA2的Mr和硫酸基含量分别为536 kD和427 kD及30%和21%。经1H-NMR分析表明,KW2的硫酸酯基主要存在于岩藻糖残基的C2和C4位。  相似文献   
13.
以κ-卡拉胶(硫酸基含量25.1%,分子质量83.1 kD)为原料,研究了二甲基亚砜-甲醇法(DMSO法)、三甲基氯硅烷法(CTMS法)以及苯并四甲酸-三氧化二锑法(PMA法)对其脱硫后多糖样品的得率、硫酸基含量及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κ-卡拉胶经三种方法脱硫后,样品得率分别为45.3%、50.6%和62.0%,脱硫率分别为42.2%、48.6%和82.8%,分子质量分别为15.7、22.3和4.75 kD.通过红外光谱和硫酸基含量分析表明,PMA法脱硫效果优于DMSO和CTMS法.PMA法不仅对κ-卡拉胶有效,而且适合于l-卡拉胶、λ-卡拉胶和岩藻聚糖硫酸酯的脱硫.  相似文献   
14.
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与鄱阳湖保护区内湖泊水位变化的关系.2003 2007年越冬季节,采用直接计数法调查鸟类的种群数量,通过非参数回归分析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最高值分布在不同水位,但峰值水位差异较小,且种群数量与水位关系的总体趋势呈现一致性.随着保护区内湖泊水位的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倒V字形趋势.在水位由16.0 m降至14.8 m(吴淞高程)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步增加达到最高峰;在水位由14.8 m降至13.5 m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水位下降而减少.当鄱阳湖水位处于14.5~15.5 m之间时,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其种群数量最高点出现在水位14.8 m左右.2003 2005年3个年度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相似,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单峰趋势,峰值水位均位于14.75~14.90 m之间,2006和2007年平均水位升高,鸟类种群数量分布的峰值水位也高于前3年,峰值水位出现在15.25 m附近.由于受到良好保护,大湖池和沙湖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稳定,而梅西湖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本研究区域中,水位在14.5~15.5 m之间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位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珊瑚藻硫酸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经乙醇脱脂后,再依次经冷水、热水和热碱水溶液提取,从中获得了3种多糖(COW,COH和COA)。运用气相色谱法(G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等方法对其单糖组成、重均分子量以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W与COH均由半乳糖(Gal)和3,6-内醚-半乳糖(AnG)组成,COA则主要由葡萄糖(Glu)组成;3种多糖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24.6,28.4和15.8 kD;硫酸基含量分别为19.0%,15.5%和12.6%。经FTIR和13C-NMR分析表明,COW和COH均属于含有κ-卡拉胶和硫琼胶的杂聚糖,COA为6-硫酸-α-1,4-葡聚糖。  相似文献   
16.
MINI-MAC2816型是Aero已有的GPS测量接收器系列的自然扩充.MACROMETERV-1000于1983年引进并很快建立了利用干涉测量技术进行高级控制测量的功能(Hothem和Fronczek.1983).继此系统之后,于1985年又出现了更便于携带的双频MACROMETER Ⅱ^TM系统(Ladd等,1985;Welshe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刺松藻(Codium fragile)为原料,依次经冷水、热水提取,得到2种粗多糖CFC和CFH,经Q-SepharoseFF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分别从CFC和CFH中得到组分CFCP1~P6和CFHP1~P5,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分别运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高效离子色谱法(HPI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其分子量、单糖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松藻中多种结构复杂的多糖,CFCP1和CFCP6属于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CFCP4和CFHP5属于丙酮酸化的硫酸半乳聚糖,CFHP1和CFHP2分别属于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多糖CFCP2、CFHP2和CF-HP3中除了含有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甘露糖外,还含有木糖、鼠李糖和岩藻糖。这些结构特殊的多糖为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