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6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1989年8月,从大亚湾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iris的胆囊中发现粘孢子虫拟单囊虫属一新种,定名为鲾拟单囊虫Coccomyxa leiognatha sp.nov.,该种孢子前部较宽大,中后部窄小,外观似手榴弹状,体前部具一棒状或椭圆形极囊。  相似文献   
72.
73.
论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由海水鱼类寄生甲壳类的寄生引起的宿主鱼类的血液,生长,生理功能和行为的病理变化特点;描述了寄生虫对寄主组织和体表造成损伤和破坏所形成的组织病理特性;此外对现有的鱼类甲壳动物病的防治药物和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4.
应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苯酚、硫酸铜刺激红笛鲷(Lutjanussanguineus)后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受体(NCCRP-1)基因在不同组织里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LPS刺激红笛鲷24 h后NCCRP-1在红笛鲷头肾、脾脏、胸腺、肝脏、心脏、脑、肌肉和肠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头肾表达量最高,脾脏次之,然后依次是肝脏、脑、肌肉、胸腺和肠,心脏表达量最少。LPS、苯酚和CuSO4刺激红笛鲷后,随着刺激时间的增长,NCCRP-1表达量在各组织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以头肾为模式组织,RT-PCR的结果显示,红笛鲷NCCRP-1在LPS、苯酚和CuSO4的刺激下的表达模式相似,随着时间的增加NCCRP-1表达量逐渐增加,分别在24、9、12 h处达到最高,达到对照组的52、30、24倍左右,之后表达量开始下降。免疫组织化学表明,NCCRP-1只在头肾、脾脏和胸腺的特定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75.
研究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ZQGY08的培养与生长特性,探讨脑心浸液(Brian Heart Infusion,BHI)培养基的营养因子、初始pH值、溶氧、温度等因素对无乳链球菌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无乳链球菌培养基营养因子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生长的最适初始pH为7~8,培养温度为28~37℃,振荡转速为180~200 r/min。在BHI培养基中添加20 mg/mL的酵母粉和2 mg/mL的葡萄糖即可在对数期获得最大细菌量。  相似文献   
76.
制备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临床分离株ZJ02的灭活疫苗,采用注射和浸泡2种方法,研究疫苗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免疫保护效果和血清抗体效价。注射组以4个不同浓度的白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罗非鱼,浸泡组以相同免疫剂量的灭活疫苗分别与消旋山莨菪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氯化钠3种佐剂免疫罗非鱼。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疫苗对罗非鱼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血清中的抗体效价水平均显著性提高(p<0.05),注射组和浸泡组的抗体效价最高分别达到1∶256和1∶128;注射组中不同剂量的疫苗免疫组免疫保护率较高,高浓度组可达到95%,浸泡组中使用3种佐剂的免疫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9%、64%、55%。表明无乳链球菌灭活疫苗对罗非鱼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性,免疫剂量在5×108~4×109cfu/mL之间对注射免疫效果有显著性影响,消旋山莨菪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氯化钠对浸泡免疫效果具有不同的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77.
流沙湾贝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浅水地带(20°22'103″~20°28'526″N,109°55'341″~109°59'185″E)的贝类资源进行周年调查,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贝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流沙湾采集到的贝类有3纲7亚纲13目42科79属104种,其中帘蛤科24种,牡蛎科、贻贝科各6种,汇螺科和蜒螺科各5种,其他各科均小于5种;贝类组成表现出温带性质,温带种类占绝对优势,该海湾贝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的中国-日本亚区,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8.
根据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CD40基因cDNA全长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红笛鲷头肾组织中扩增出CD40 ORF序列和去信号肽序列,分别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相连,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命名为pET32-CD40和pET32-△CD40,并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经IPTG诱导后,分别于54 ku和53 ku处有清晰的目的蛋白条带。融合蛋白的表达效率最佳的表达条件,pET32-CD40是诱导温度37℃,起始D(600nm)为0.4,IPTG浓度为0.08 mmol/L,诱导5 h;pET32-△CD40是诱导温度37℃,起始D(600nm)为0.6,IPTG浓度为0.10 mmol/L,诱导6 h。在各自优化的表达条件下,pET32-△CD40融合蛋白表达量较pET32-CD40融合蛋白高。RNAstructure软件分析发现,CD40的mRNA 5′端序列形成复杂且较为稳定的二级结构,不利于翻译的起始,表明信号肽序列的存在可能对CD40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溶藻弧菌外膜蛋白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注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测定其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及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作用。注射OMP0.5、1.0和1.5mg.ml-1后3个实验组的凝集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血清溶菌活力在注射后急剧上升,在6h时达到最高,随后下降,到96h时基本恢复正常。0.5和1.0 mg.ml-1OMP组的抗菌活力在12h时达到最高值,且在12—72 h之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5 mg.ml-1组(p<0.05)。血清溶血活力在注射后3h达到最高值,在1—96h内,实验组的溶血活力维持较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5、1.0和1.5mg.ml-13个OMP实验组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5.9%、75.6%和70.7%。  相似文献   
80.
应用已知的标签序列通过RACE-PCR和RT-PCR方法成功克隆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560和563 bp,开放阅读框分别为429和444 bp,各编码143和148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690和16400,理论等电点为7.79和6.61。氨基酸序列BLAST结果表明,红笛鲷α-珠蛋白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相似性分别在59%~79%和55%~80%之间。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的α-珠蛋白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红笛鲷与真鲷(Pagrus major)、金头鲷(Sparus aurata)和鰤(Seriola quinqueradiata)等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