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0篇
  免费   773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测绘学   475篇
大气科学   728篇
地球物理   765篇
地质学   2114篇
海洋学   547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286篇
自然地理   46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32.
33.
梭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及其分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T.et.S.)性腺分期的标准对鱼类人工增殖起重要作用,现将1960年于黄骅(渤海岸)及1961—1962年,1977—1978年5月于北塘,1978年又于西湖村调查所得材料作一汇总,以便为野外观察及人工繁殖提供依据.组织切片材料用Bouin氏固定液,以石蜡包埋,海亭氏铁矾苏木精染色或苏木精伊红染色.脂肪用苏丹Ⅲ及Ⅳ染色.多糖用高碘酸-Schiff染色.蛋白质用0.5%四氧嘧啶及高碘酸法染色,全部材料用石蜡包埋,切片厚度8-12微米,大部分8微米.油滴及油球材料用冰冻包埋,切片厚度10微米.  相似文献   
34.
青岛近海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周期外推法预报增水峰时,采用回归计算和增水峰连线外延相结合法预报峰值,然后以此模拟增水曲线对台风在人任意24h之内增水进行过程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5.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36.
本实验进行了不同雌雄比对海带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比(鲜重)为1:1及2:1,实验组出现排卵时间最早,且发育率高,实验第20天,发育率超过70%,孢子体正常。5:1,10:1,20:1实验组随着雄性比例的减少,发育率逐渐降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三个实验组均出现未受精卵及畸形孢子体,雌雄比越大,未受精卵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37.
38.
从地质记录中寻找周期是科学家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最近,Hazen利Trefil(1991)提出了20条科学论点,并提到了地球上的所有事物都以周期模式运转.这个想法在最近对百万个不同的长期的陆地及防外时间序列的周期性分析中得到证实、尤其是RauP利Sepkoski(1984)关于海洋种群灭绝的周期是26Ma的断言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讨论集中在26Ma周期的统计稳定性及内在联系方面一对陆地(潮汐玄武岩,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和陆外(冲击陨石坑)循环过程与周期性生物事件的内在联系的很多研究为“灾变循环”的可能出现提供了证据。然而,对这些记录里…  相似文献   
39.
南沙群岛海域构造地层及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实验2”号调查船1987-1991年测得的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论述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构造层划分、时代属性与分布特征。提出本区自白恶纪中期以来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两个裂谷作用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40.
水产养殖池氨的浓度高时,对鱼、虾的生长和存活即低。许多渔民和虾农都观察池子的总氯氮(TAN)浓度,而且发现浓度超过每升2或3毫克时,就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TAN的浓度。最通常的方法是换水、充气和使用沸石,有时也使用福尔马林和产生的细菌。换水能稀释氨的浓度,对于水源充分的大水体,是有效的。充气是排氨到空气中,但研究结果表明,没有显著的排除效率。天然和合成沸石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