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493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5 毫秒
211.
Dam construction alters natural flow regimes which, in turn, caus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fish communities during and after impound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from impoundment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China, may have affected native fish species. Thus, the status of two lotic freshwater fish species, Coreius heterodon and C. guichenoti, were monitored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cluding fish abundance, individual composition, growth, condition, and mortality. Data on both species were gathered from upstream,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areas of the reservoir and, where available, from studies published before and after dam construction. Lower abundance, slower growth, a less diversified age structure, poorer fish condition (indicated by hepatosomatic index) and higher mortalities were recorded in sites nearest the dam compared with upstream areas. Furthermore, after final impoundment, individual Coreius species inhabiting the area changed, with young individuals becoming more abundant, while upstream of the reservoir the two Coreius species became smaller at a given 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us of the two Coreius species was subject to dramatic changes after impoundment.  相似文献   
212.
213.
在考察我国山东白沙口,浙江江厦、海山、岳浦、沙山,福建幸福洋、大官板七个潮汐电站站址的基础上,认为理想的潮电站址要求地基稳定、地震烈度低于6度、潮差大、风浪小、陆域海域来沙少、水库淤积轻微、海湾腹大口小、工程量小等条件。湾中湾、河口湾是理想的地貌位置,我国浙闽沿海潮差大,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具有发展潮电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214.
215.
渤海古沙漠之推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16.
鲁北沿岸贝壳堤的地质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17.
Hund.  H 夏达英 《海岸工程》1997,16(2):65-74
论述了一台单波段断面同荧不计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实验结果,表明了与在实验室检测条件下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在假定没有荧光污染的条件下,该荧光计对油的探测范围为5×10^-9--100×10^-6g/cm^3。而荧光污染对于沿岸海水如波罗的海、北海和挪威海海是有普遍性的。为了得到油产生的荧光信号,还描述和讨论了对油和污染物产生的荧光信号的总量所作的修正步骤。为了获得在海中,特别是在沿岸、海洋峰面和  相似文献   
218.
辽冀省间海域勘界区海底地貌特征及其划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冀海域勘界调查区海岸与海底地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海岸与海底地貌均大致以红石嘴附近向海一线为界,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是受大石河入海泥沙影响的以堆积作用为主的地貌发育区,潮间带以沙滩为主,水下岸坡上大石河三角洲和水下阶地发育,陆架平原由早期大石河水下三角洲堆积体为骨架构成;东部红石嘴至环海寺地嘴之间是以岬角侵蚀物质供给为主的地貌发育区,潮间带以海蚀平台和砂砾滩为主,水下岸坡上暗礁成片分布,没有水下阶地发育,由于泥沙来源有限,海底动力地貌过程以侵蚀作用为主,芷锚湾海区是以自娘娘庙至芷锚湾一带沿岸小河入海泥沙供给的,以近岸堆积,水下岸坡侵蚀为特征的地貌发育区。  相似文献   
219.
自约6ka前我国海岸轮廓形成以来,海岸线主要呈淤进状态,在距今6-3ka前,因黄河等河流泥沙主要填淤平原洼地,岸线稳定微涨,在距久3ka至20世纪60年代,河流以巨量泥沙使海岸线,尤其是低平的平原海岸线迅速外移;最近30a来,因为黄河等河流入海水沙大量减少,造成目前除行水河口处涨外,多数岸段转为侵蚀或稳定,且被侵蚀岩线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种变化导致了新淤土地的减少,也破坏了原有的沙滩、湿地资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海岸侵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20.
大鹏湾的赤潮生态仿真模型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通过海洋动力学和赤潮生物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个赤潮发生的仿真模型。模型包括水动力、扩用和生物动力学三部分,综合考虑了潮流、营养物质等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对赤潮过程的影响,并以大鹏湾夜光藻赤潮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再现了赤潮发生前海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一次明显的增高,而在赤潮发育盛期营养物质降至低谷的现象并反映了赤潮物质容易在海湾的角落等水交换不畅的地域聚集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