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795篇
海洋学   209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统计1971~2003年桂西北地区7~9月的高温日数情况,并对高温日数偏多年的前期(1~6月)500hPa环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多高温年关系密切的是前期(1~6月)北半球500hPa极涡中心位置偏西及偏于极地。强度偏强;印缅槽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偏小,强度偏弱,脊线、北界位置偏南,西脊点偏东。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Landsat和SPOT卫星遥感影像的主要参数和背景知识,并对它们应用于各种比例尺地图制图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3.
B线隧道是104国道永嘉段的控制工程,隧道跨度大,地质条件差,多次发生塌方事故,为使开挖顺利通过,采用密排超前小导管预注浆,给开挖提供棚架支撑,加固松散土体,防止开挖中掌子面垮塌,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54.
信息时代地图技术美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现代地图表现形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信息时代地图制图技术美的含义和地图技术美的表现形式。并在技术美创新理念指导下,对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来改进地图符号设计,提高地图表现力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和技术尝试.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5.
库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假定坡体孔隙水水位为水平线且不考虑渗透作用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极限平衡法考察了水位上升及下降的快慢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对比计算表明:在水位缓慢变化即坡体内外水位线等高的条件下,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水位坡高比的增大先略减小后急剧增大,且在水位坡高比为0.3处取得最小值,在边坡完全淹没于水中时取得最大值。当边坡完全淹没于水中后,水位高于坡顶的多少对边坡安全系数没有影响;在水位骤降或陡升条件下,相同库水位对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基本上均小于水位缓慢变化情况下的安全系数,故工程实际中无论是排水还是蓄水,都应尽量保持水位缓慢变化,这样才能使边坡处于较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56.
根据影像全站仪的工作原理,总结出在文物测绘中的技术路线,研究点云数据处理过程中拼接、降噪、纹理映射的方法,并通过对模型数据采集精度的分析,给出了合理的数据模型采集值,为影像全站仪快速、可靠的在文物三维数字化建模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7.
林伟 《地质与勘探》2016,52(6):1116-1128
文章通过对中条山地区郭家沟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研究,讨论了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郭家沟岩体侵入时代为元古代,可能与绛县群形成时代较为相近(2200Ma左右)。郭家沟岩体具有岩相分带现象,边缘相为辉长岩,向内渐变过渡为含长辉石岩、变余辉石岩(角闪石岩)等,在岩体的中心发育着磁铁透闪石岩;岩石中Mg O与其他主量元素线性相关,各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显示出岩石受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具有岩浆同源演化的趋势;岩石总体显示出低硅、低镁、高铁、高钛、高钙的特征,相对富集LREE和LILE,而亏损HREE和Nb、Ta、Zr、Y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较弱的Eu异常,V含量较高,具有阿拉斯加型侵入岩体和与火山弧相关的岩浆特征。从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岩体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的构造环境,从侧面也说明绛县群的形成环境应该是大陆边缘俯冲后的伸展环境,而非陆内裂谷。  相似文献   
58.
为了建立鲁中地区土壤水分精细化预报模型,利用2010—2013年农田土壤水分自动站逐日资料进行土壤水分年、月变化特征研究,并结合附近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农田蒸散模型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和曲线估计等方法建立4—6月无降水条件下平原水浇田与山旱田土壤水分1 d、7 d降幅的经验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鲁中地区0~10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年变化趋势和0~50 cm基本一致,年最高出现在8月,最低出现在6月,年降幅最大出现在3—6月,易出现干旱。对预报模型进行回代和预报检验结果显示,回代平均相对误差为0.07%,7 d模型和1 d模型滚动预报第7天0~5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绝对误差分别为-0.15和-2.17 m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7%和-1.56%,模型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性,预报精度较高,为鲁中地区土壤墒情监测和精细化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9.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及其识别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胜章  夏日元  刘莉  唐建生  梁彬 《地质学报》2016,90(9):2490-2501
岩溶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带性是岩溶在垂向上发育不均匀的客观表现。根据现代岩溶理论,通过对大量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按照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强弱及地下水运动方式、岩溶作用方式,将岩溶储层垂向上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溶蚀带、径流溶蚀带、潜流溶蚀带等四个岩溶发育带,并建立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划分的测井响应与岩溶成因组合指标体系。测井响应指标包括自然伽玛、电阻率、井径等;岩溶成因指标包括地下水径流方式、岩溶作用类型、充填特征和岩溶个体形态等。根据岩溶储层垂向带划分标准,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垂向带发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地貌区岩溶储层的垂向带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表层岩溶带以大中型溶蚀孔洞为主,测井显示为高伽玛,低电阻;半充填(或未充填)时测井表现为低伽玛,低电阻;垂向渗滤溶蚀带以高角度溶缝和小型溶蚀孔洞为特征,测井显示为低伽玛,高电阻;径流溶蚀带多发育大型溶洞,测井显示为高伽玛,低电阻;潜流溶蚀带岩溶弱发育,测井显示为低伽玛,高电阻。  相似文献   
60.
龙门山前陆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夹于龙门山推覆造山带与龙泉山褶断带之间。自4.6 Ma以来,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使龙门山造山带强烈隆升,古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使盆地沉积了1套巨厚的半固结—松散堆积物。通过对沉积特征和沉积结构的综合研究,认为龙门山前陆盆地是由自东向西的深部多级俯冲潜滑而引起的浅部由西向东的多层次推覆作用形成的,其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所产生的构造负载是龙门山前陆盆地的成盆动力。岩浆物质的循环过程表明成都盆地在形成过程中遵循物质循环与能量守恒定律。龙门山前陆盆地地质构造的沉积响应表现为:沉积基底整体上向西倾斜,盆地剖面明显不对称;沉积地层与下伏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盆内发育了一系列相间排列的次级凹陷和凸起,并呈雁斜式展布;砾质粗碎屑楔状体的周期性发育。从盆地动力学的角度初步分析了龙门山前陆盆地盆-山耦合关系,龙门山冲断带及其前陆盆地的研究对于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作用以及油气聚集地的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