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01.
利用1980-2017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481站逐日气温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比研究了大气低频振荡对中国冬季三类(即:全国类、东北类和东部类)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初和21世纪00年代后期以来事件偏多,冬季温度均具10~30天显著周期。通过对对流层大气环流场分析发现,在低层三类事件主要受低频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影响,SH在全国类最强,东北类最弱;SH范围在全国类最大,南边界可达长江以南,在东北类和东部类中偏东。此外偏西的低频阿留申低压也是影响东北类事件的主要低频系统之一。在中层,全国类和东部类事件均有低频横槽转竖并和东亚大槽合并的过程,横槽在全国类中纬向尺度更大,东北类主要受东北冷涡度的影响。在高层,在全国类事件中温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弱,副热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强;东北类温带急流西强东弱,副热带急流西弱东强;东部类中温带急流整体持续偏弱,且偏弱程度大于全国类,副热带急流西强东弱。要分别关注低频500 hPa高度场上-12天(全国类)、-9天(东北类)和-10天(东部类)的西部预测信号...  相似文献   
102.
渤、黄、东海夏季环流的三维斜压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拉格朗日时均观点描述环流,建立起潮流与准定常流共同占优势系统中的陆浅海环流模型,并诊断计算了夏季渤、黄、东海的三维环流图。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渤、黄、东海主要流系的特征。对照冬季结果,对渤、黄、东海环流的季节变化做了阐述。从环流垂向分量的分布图上,可发现渐闽近海、长江口外存在较明显的上升流区。另外,对夏季渤、黄、东海的热盐环流和潮致余流分别进行了模拟,发现它们均能在黄海构成一逆时针向的五流系统,这对形成和维持夏季黄海冷水团的存在有重要作用。热盐环流的模拟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环流含有“热成流”的成分;通过Lagrange余流的计算发现环绕黄河冷水团的环流还含有“潮成流”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3.
借助MITgcm模式使用二维非静力近似在水平方向采用不等间距网格,模拟了陆坡非旋转重力羽状流的流动。模拟显示陆坡上的重力羽状流的运动比较复杂。通过数值实验,发现改变地形或调整冷源强度都会影响沿陆坡下沉的低温高密度水的羽状流形态,潮汐亦会对重力羽状流有一定的影响。经计算发现在陆坡处,Richardson数小于1/4,宜发生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并由卷挟导致环境流体与高密度流体混合,沿着斜坡加速下滑。  相似文献   
104.
枯竭型油气藏储气库一般采用套管射孔完井方式,注、采气需要“缓进大出”,要求储层与井筒良好沟通.针对枯竭型油气藏储气库射孔完井工艺复杂、要求高、地层保护难度大等特点,阐述了射孔方式及工艺优选、射孔参数优化、射孔压实带改造技术、多级负压起爆技术等内容.该项射孔完井技术在中石化文96储气库13口井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启东市水产供销公司是一个具有4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下属12个独立核算单位,4个合资企业,现有职1000余人,固定资产2700万元。近几年来,他们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兴企”道路,由传统养殖走向科学养殖、水产品初级加工走向深度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效益成倍上升,实现利润连续五年  相似文献   
106.
气象因子对剑川龙门机井水位的影响及水位异常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子岩  张启明 《地震研究》1990,13(3):277-282
剑川龙门机井水位变化呈现出在长周期升降背景下同时存在年变化的规律性,主要是受大气降水和旱涝趋势的制约。它的短期震兆异常是水位变化的“正向加速”现象。本交给出了异常判别指标及其效力检验。  相似文献   
107.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1980-2019年日最低温度资料、 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提供的逐月海表温度(SST)资料,分析了北方冬季寒潮强度异常时空特征及北半球中纬度海温异常(SSTA)对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北方单站寒潮强度存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98年之前寒潮强度年代际变化更明显,1999年之后寒潮强度的年际变率更大。华北地区寒潮最强,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交界处次之。(2)寒潮强度主要有全区一致型、东西反位相型及三极型异常分布,且全区一致型异常基本能反映强度总体时空变化特征。(3)北太平洋前春到冬季的类似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负位相型(类“-PDO”型)SSTA、北大西洋前秋与冬季负SSTA有利于北方寒潮增强。秋季两大洋SSTA对寒潮强度的作用相当,冬季北大西洋SSTA影响更显著。(4)前春到前秋北太平洋类“-PDO”型SSTA及秋冬季北大西洋SSTA,激发出冬季负北极涛动(“-AO”)、正欧亚太平洋(“+EUP”)型、类太平洋-北美(“PNA”)型、负北大西洋涛动(“-NAO”)等遥相关型或波列异常;两大洋SSTA存在类似跨季节“接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109.
未来百年夏季青藏高原臭氧变化趋势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大气气候通用模式(WACCM3)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中2001年到2099年A1B、A2、B1三种排放情景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三种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地区未来百年臭氧总量在夏季(6—8月)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该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百年夏季高原区臭氧总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A2情景下臭氧增长最快,B1情景下增长最慢,但相对于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原区的臭氧总量增长较慢,即高原区臭氧谷加深。高原区高空污染物的减少以及局域Hadley环流的减弱是未来高原区臭氧总量增加的原因;而南亚高压的增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辐散增强则可能是高原区臭氧谷继续加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对泰缅毗邻区比洛克锡钨矿区含矿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分析。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流体主要为富液相包裹体和H2O-CO2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结果显示,均一温度为200~350℃,盐度(w(Na Cl))为0.43%~12.42%,石英脉中H2O-CO2三相包裹体成矿压力为102~350m Pa,估算成矿深度在0.34~1.37 km。这些数据表明,石英脉型钨锡矿主要形成于岩浆演化晚期的中高温岩体顶部。结合前人稳定同位素等分析结果,认为比洛克锡钨矿存在4个矿化阶段:(1)早期高温产于细粒花岗岩内的黑钨矿±锡石±黄铁矿矿化;(2)与石英±钾长石脉有关的黑钨矿矿化;(3)叠加在中期钾化和钨矿化上的云英岩型锡矿化;(4)晚期中高温(220~350℃)低盐度(5%Na Cleq.)混合流体为主的石英脉型钨锡矿化。结合研究区的区域构造演化及岩浆演化特征研究,建立了比洛克锡钨矿的找矿模型,并对该区进一步找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