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的西部,处于中国西部活动带和东部稳定区域之间的结合部位,其物源体系研究是探讨该地区盆—山演化的关键,但是前人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的物源体系研究还较薄弱。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榆林安崖剖面富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对富县组砂岩进行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特征对富县组的物质来源、源区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并结合周缘潜在源区的稀土元素数据对物源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富县组物源来自同一物源体系,物源物质主要形成于再旋回造山带构造背景,母岩岩性为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稀土元素分配整体表现为“缓右倾斜”的样式,呈平坦型分布,与阴山造山带源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相似,指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富县组的主物源区为阴山造山带。二叠纪—三叠纪,古亚洲洋板块俯冲形成的洋壳根部发生断裂拆离导致大量的花岗岩侵入阴山造山带,至早—中侏罗世富县组时期被风化剥蚀,随后被搬运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沉积。  相似文献   
312.
为揭示洞穴系统中SO42-和NO3-离子来源及其对洞穴碳酸盐溶解的影响,通过对麻黄洞6个水点自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进行为期一个完整水文年的系统监测,对于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麻黄洞洞穴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以及HCO3·SO4-Ca·Mg型;(2)通过实地调查与元素比值法综合分析可知,麻黄洞NO3-与SO42-各水点来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麻黄洞NO3-主要源于农业活动和大气N沉降,而SO42-主要以农业活动、石膏溶解为主要来源,SO42-和NO3-均参与了岩溶作用,加速了基岩的溶蚀,这一过程主要受离子浓度、径流大小以及补给模式影响;(3)基于水化学计量法和稳定同位素技术估算可知,SO42-和NO3-洞穴水DIC的贡献为0.05~0.61,释放DIC的同时改变了水中离子浓度,对于岩溶作用形成扰动,总体呈现出旱季>雨季、滴水>裂隙水的特征.同样,由于岩溶区的复杂和不可知,在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时应当注重多种方法的结合与比较,提高研究精度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313.
CO2作为岩溶作用的驱动力,在岩溶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岩溶区特有的地上地下二元结构表明,洞穴系统作为地下空间的窗口,对其CO2及δ13CCO2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贵州绥阳麻黄洞上覆土壤空气CO2、洞穴内部和外部大气参数以及CO2浓度和δ13CCO2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麻黄洞洞穴空气和上覆土壤空气CO2与δ13CCO2均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表现出雨季CO2浓度高、δ13CCO2偏轻,旱季CO2浓度低、δ13CCO2偏重的特征。(2)土壤CO2是内源性CO...  相似文献   
314.
阿勒泰南缘诺尔特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十分发育,其中正格河一带出露一套片理化蚀变流纹岩与含凝灰质英安流纹岩的岩石组合,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前人将其划为石炭纪红山嘴组a段。本次工作对其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为早泥盆世(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400.4±3.6)Ma),时代不同于红山嘴组所属的石炭纪。其岩性明显区别于红山嘴组b、c段地层,且稳定成规模出露,故对此套流纹岩组合进行了重新厘定,暂命名为正格河火山岩。岩石Si O2含量在69.77%~75.16%,里特曼指数为1.26~1.70,(Na2O+K2O)介于5.90%~7.28%,A/CNK值介于0.88~1.16,显示钙碱性、偏铝质岩石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REE介于189.20×10-6~308.47×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5.82~7.86),铕负异常(δEu=0.45~0.75),具有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作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正格河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15.
基于动态Z-I关系雷达回波定量估测降水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静  钤伟妙  韩军彩  连志鸾 《气象》2015,41(3):296-303
选取石家庄市新一代天气雷达2009-2012年29个降水过程雷达二次产品数据(低层5个仰角及组合反射率因子)和加密自动站逐分钟降水资料,依据与雷达回波强度最相近及与自动站位置距离最近的原则,建立随时空变化的动态Z-I关系,来定量估测无自动站观测格点的降水量,从而实时获取高分辨率雷达估测降水资料;对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与自动站观测降水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利用交叉检验方法分析了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降水的平均误差较小,为—0.6mm·h-1,能较好地表现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显示出不同等级降水的面积和演变,具有反演40 mm·h-1以上的强降水中心的能力,表明该方法具有业务应用价值,对强降雨灾害的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16.
红色碳酸盐岩是华南奥陶系的一种具有紫红—砖红色调的代表性沉积岩,其中可能蕴含特殊的古环境信息。湖南湘西三百洞地区具有一条出露良好、厚层为主的红色碳酸盐岩剖面,主要发育于大湾组和牯牛潭组内,文章对该段地层采集了355件碳、氧同位素和Mn、Sr元素分析样品,以及10件牙形刺化石样品进行研究。根据牙形刺样品约束,大湾组底界可能大致相当于弗洛阶顶界,大湾组和牯牛潭组界线在达瑞威尔阶中下部,牯牛潭组顶界大致相当于达瑞威尔阶顶界。据显微薄片鉴定、δ13C-δ18O相关性分析和Mn-Sr元素评估,推断样品受到成岩作用影响不大。355件同位素测试样品显示三百洞剖面的δ13C和δ18O均为低幅高频振荡,δ13C在-0.38‰~1.67‰之间,δ18O在-9.34‰~-7.21‰之间,其中可与全球对比的同位素事件有大坪阶底部碳同位素负漂事件(BDNICE)和达瑞威尔阶中部碳同位素漂移事件(MDICE),可以间接对比的有达瑞威尔阶下部碳同位素负漂事件(LDNICE),此外还有2...  相似文献   
317.
介绍了基于TerraSuite的三维影像平台,分析了结合TerraSuite与ArcGIS软件实现网络化三维平台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TerraSuite与ArcGIS的网络化三维空间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318.
三峡库区广泛分布侏罗系红砂岩,在水库运行期间红砂岩的渗流-应力耦合特性关乎库区内多数滑坡和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借助岩石多场耦合三轴试验系统,对三峡库区侏罗系红砂岩开展了不同围压、不同渗透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红砂岩的三轴压缩力学特性和渗透率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红砂岩的峰前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孔隙压密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微裂隙稳定发展阶段和非稳定发展阶段。红砂岩的力学参数与渗透压的关系呈负相关,与围压呈正相关。(2)随着围压升高,红砂岩的破坏模式由张拉破坏过渡到剪切破坏。(3)不同渗透压下,渗透率曲线呈平稳发展→缓慢上升→快速上升3阶段演化规律;不同围压下,渗透率曲线先降低后升高。(4)从能量角度分析了渗透压和围压对岩石的作用,验证了渗流对岩石的劣化效应以及围压对裂纹发展的抑制作用。本试验对鲜有报道的侏罗系红砂岩的强度、变形和渗透特性做了系统的研究,对渗流-应力耦合课题有补充意义。其工况根据三峡库区边坡岩体的应力水平来确定,试验结果对分析库区边坡稳定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19.
目的:考察枸杞西洋参配伍的急性毒性及其增强免疫、降血脂、常压耐缺氧和抗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最大耐受实验考察枸杞西洋参配伍的急性毒性作用;通过碳粒廓清指数法、免疫器官重量法、血脂测定法、常压耐缺氧法和负重游泳法分别检测大鼠的免疫功能,碳粒廓清指数,脾、胸腺指数,血脂[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以及常压耐缺氧与抗疲劳的相关指标。结果:枸杞西洋参配伍,在最大给药量为54 g/kg(生药量)时,未见小鼠死亡。转移因子组,枸杞西洋参高、中、低剂量组廓清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0.9%氯化钠注射液组、辛代他汀组及枸杞西洋参高剂量组的TC、TG、LDL-C、HDL-C,中剂量组的TG、HDL-C,低剂量组的HDL-C,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西洋参组,枸杞西洋参高、中、低剂量组存活时间、负重游泳时间,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枸杞西洋参配伍使用的急性毒性较小,具有增强免疫、降血脂、耐缺氧及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0.
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岩浆的集中供给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岩浆扩张段(NVR)与相邻的非转换断层不连续带(NTD)地壳结构的差异,而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离轴与沿轴地壳结构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揭示岩浆集中供给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选取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区2010年海底地震仪深部探测中平行于洋中脊距轴部偏北约10 km的离轴测线d0d10,使用射线追踪正演和反演的方法,得到了NVR和NTD北侧离轴区域的地壳及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并与轴部速度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NTD北侧离轴区域的地壳厚度约5.2 km,其厚度明显大于轴部NTD下方地壳厚度(~3.2 km),由此推测洋脊轴部NTD区域形成的地壳在不断减薄;(2)NVR北侧离轴区域的地壳厚度约7.0 km,其厚度亦大于轴部NVR地壳厚度(~5.8 km),表明在洋中脊演化过程中洋脊轴区域的岩浆供给在不断减少,其活动性在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