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390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31.
832.
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技术平台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服务能力是国家地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服务能力在研究和建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开展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技术平台的建设。因此,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技术平台的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方式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根据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的初步设计,对地震应急指挥协同技术平台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未来进一步发展应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833.
城市建筑物震害三维模拟在GIS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用于震害预测在国内外都有较为广泛和成熟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基于二维GIS技术的应用,以图表的形式显示震害预测结果,不能够直观地显示建筑物空间特征。本文以砖混结构建筑为例,总结了不同震害等级的震害特征,将提取的震害特征和建筑物纹理合成,利用Google SketchUp三维建模和ArcGIS Engine开发实现震害三维显示。本文给出了利用三维模拟技术在震害预测研究中的一种方法和思路,旨在为震后应急救援、虚拟救援训练和地震科普教学等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34.
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凹陷北部HZ0811井和惠陆低凸起HZ1811井中中新世-上新世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 识别出显著的米兰柯维奇沉积旋回.通过对短偏心率旋回进行高斯带通滤波, 建立了HZ0811井和HZ1811井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两口井的万山组、粤海组和韩江组分别记录了35个、56个和64个短偏心率旋回, 据此估计出万山组沉积时限约为3.5 Ma, 粤海组沉积时限约为5.6 Ma, 韩江组沉积时限约为6.4 Ma.根据天文年代标尺计算出HZ0811井和HZ1811井韩江组-万山组的沉积速率, 结果表明沉积速率变化显示出明显的1.0 Ma和0.4 Ma的旋回性, 可能与长偏心率周期(1.0 Ma和0.4 Ma)控制的海平面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35.
王素玲  姜民政  刘合 《岩土力学》2011,32(7):2205-2210
水力压裂三维裂缝形态及延伸的预测是评价水力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了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裂缝表面岩体的力学行为,建立了裂缝面上的损伤判据与损伤演化方程。根据岩石力学与渗流力学,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低渗透储层岩体的流固-损伤耦合方程,并采用Newton-Raphson与线性搜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获得了低渗透油层水力压裂三维裂缝的动态扩展过程及最终形态,揭示其力学本质。通过算例验证了理论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裂缝扩展的主要因素,其结果可为水力压裂设计提供较为可靠和准确的预测手段,以提高油层水力压裂措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3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量水质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预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3种模型进行了比较,提出推荐采用Q=C×I×A×10-3公式为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预测模型;以辽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通过模型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对比,分析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预测及收集处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根据国内外渗滤液水质实测值,分析了水质特点。  相似文献   
837.
面向RP的CT图像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反求建模是实现快速成形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CT图像的二维信息,通过图像分割、二值化处理,提取所需边缘轮廓,重构出三维CAD模型,转换成快速成形的标准数据格式,制造出实物三维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国内该领域研究现状基础上,讨论了CT图像反求建模的流程及在快速成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8.
系统梳理了成渝城市群以往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区内地质资源对绿色发展的支撑点。结果表明: 成渝城市群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的60%,页岩气累计探明储量近万亿立方米,涪陵焦石坝等已规模化开发气田; 地热资源较丰富,地埋管热源开发潜力较大; 芒硝等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开发基础较好,具有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现有中型以上岩盐矿产39处,地下空间尚未开发利用,盐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现有153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多含锶等有益元素,建议开展优质矿泉水品牌建设; 地质遗迹特色鲜明,现有164处重要地质遗迹,建议打造恐龙化石群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 耕地资源较丰富,覆盖50%以上的土地面积,总体养分丰富,局部富硒,已形成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品牌,建议开展都江堰—绵阳等地标准化农田建设,培育富硒农产品。建议进一步开展成渝城市群空白区土地质量调查、区域与重点产业地质调查等工作,以期持续提高地质资源对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39.
经验模态分解下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y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we analyzed the observed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in more than 700 stations from 1951-2001 over China. Simultaneously, th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f each station is calculated by this method, and classification chart of long term trend and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distributing chart of China are obtained, supported by GIS, 1 kmxl km re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50 years, the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0.4~C/10a in most parts of northern China, while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Valley, the increas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areas with a negative temperature change rate are distributed sporadically in Southwest China. Meanwhile, the temperature data from 1881 to 2001 in nine study regions in China are also analyzed, indicating that in the past 100 years, the temperature has been increasing all the way in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 South China, Northwest China and Xinjiang and declining in Southwest China. An inverse ‘V-shaped’ trend is also found in Central China. But in Tibet the change is les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840.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构成生态系统多种环境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地质环境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保护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与防治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