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1.
磷灰石裂变径迹作为一种低温热史重建的研究手段,现已用来约束断裂带的活动时限。但是,通过分析发现,在磷灰石裂变径迹——断裂带活动时限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以致对研究结果造成比较大的干扰。其中,诸如矿物自身特征(如矿物成分、各向异性等)、实验操作及解译模型的选取,这都无疑增加了磷灰石热史重建的难度;岩石热导率、火山等构造活动、地层孔隙水含量等因素,更是造成了地温变化的多种解释;在目标断裂构造运动解译过程中,更是需要排除气候、周边断层构造活动的影响。最后以实验操纵、自然热冷却、周边断层构造运动因素为例,基于前人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尽量消除上述影响因素关于断裂带研究的干扰,以提高解释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潜在震源区的定量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效典  张维岗 《地震学报》1994,16(4):526-532
本文提出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确定反映潜在震源区特征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因素、定量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方法。对华北地区的实际资料计算表明, 该方法充分反映了潜在震源区与其控制特征之间的规律。原理简明, 便于应用, 计算结果合理, 分区细致, 资料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任意曲线上二维重磁位场转换的B样条函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磁位场转换在重磁资料解释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随着物探仪器的改进和资料解释精度要求的提高,人们对位场转换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提出一种原理简单、计算精度高的新方法--B样条函数法,应用其插值、求导、求积的性质,以解决曲线上二维重磁位场转换的两类问题。一是Zα分量向Hα分量的转换及向上延拓,二是水平和垂向导数的换算及磁位的计算。 样条函数为分段多项式函数。B样条函数是用σ函数逼近的一类样条函数,其节点  相似文献   
14.
曲面位场导数的换算方法大多基于调和函数的积分方程数值解。本文提出了基于B样条函数的曲面上位场导数直接计算法。引入按弧长S作变量的三次样条插值,得出了位场水平导数的计算式。该方法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可以用一元样条来实现曲面上的求导。这些,都决定了该方法的简便性和精确性。利用曲线上和曲面上的两种理论模型进行试算,分别计算了Zα/x和Δg/Z~2计算和理论的结果对比表明,符合很好。误差主要取决于曲面起伏大小,异常变化陡度和取样的间隔。  相似文献   
15.
以侧扫声纳实际调查数据为例,分析XTF格式侧扫声纳数据中的UTM坐标转化成经纬度坐标问题,同时保证数据的调查精度与格式不变,调查信息不丢失,通过二进制XTF格式数据的解析,确定了调查数据的坐标信息和数据结构,使用VC6.0编制程序,实现了批处理UTM坐标转换为地理坐标信息并重新写入原始XTF数据,提出通过前后坐标插值的方法补充个别坐标异常数据.在908专项QC17区块的侧扫声纳数据处理中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宫伟  姜效典 《地球科学》2017,42(2):223-239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范围内样品热史演化的系统构建工作偏少;部分学者往往将样品的冷却年龄简单地归因于断裂带的事件年龄,而没有考虑热扰动因素,致使以往研究结论仍然存在分歧及不合理之处.利用断裂带中高温测年资料,构建了T-t变化曲线,结合压力-温度-深度(P-T-D) 变化趋势及地层恢复,对T-t变化的成因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中高温热史演化表明断裂带SE端(大象山段) 与NW端(哀牢山段) 皆经历2期冷却过程;在地层剥蚀或构造剥露作用诱导下,SE端、NW端于32~30 Ma、32~22 Ma分别经历第1期冷却过程,而其在26~24 Ma、22~20 Ma分别经历的第2期冷却过程中,由于断裂活动减弱这一因素,致使该期冷却速率明显增大(尤其是断裂带NW端).伴随着印支地块的顺时针旋转挤出,断裂带中南部左旋转换拉张构造活动向北迁移.在断裂带T-t演化的第1个阶段内,受断裂带转换拉张强度NW向减弱的影响,断裂带SE端正断活动所致的山体隆升效应明显强于NW端,致使SE端样品冷却过程较早,同时冷却速率明显偏大;而在第2个阶段,伴随着青藏高原进入中新世早期的隆升阶段,作为高原东南缘板块调节边界的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其活动性由SE端开始减弱,使得冷却过程由SE端向NW端传递.   相似文献   
17.
姜效典  李巍然 《海洋学报》1995,17(3):135-139
潜在震源区是指未来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潜在可能的地区,它以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为主要特征,描述了未来地震活动强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它的划分是地震区划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随着地震研究的进展,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8.
用模糊聚类方法,得出每种矿产的聚类中心,由此定义一个新的从属度,对预测单元进行模糊综合评判。该方法基本解决了预测单元多,已知条件少的成矿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按局部样条函数计算重磁导数,在异常曲线变化大的条件下,用以提高导数计算的精度。并能同时得到水平导数和垂向导数。  相似文献   
20.
依据模糊等价关系分类的原理,提出地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变量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