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458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文通过对6组(15个)用不同灌浆料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试验,分别研究了未加固、外包钢加固不灌、外包钢加固用复合灌浆料灌浆、外包钢用环氧树脂浆料的P—△曲线,提出了最优加固方案:用高性能复合灌浆料加固试件。采用这一方案可提高构件寿命。研究成果已被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72.
经验模态分解下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y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we analyzed the observed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in more than 700 stations from 1951-2001 over China. Simultaneously, th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f each station is calculated by this method, and classification chart of long term trend and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distributing chart of China are obtained, supported by GIS, 1 kmxl km re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50 years, the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0.4~C/10a in most parts of northern China, while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Valley, the increas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areas with a negative temperature change rate are distributed sporadically in Southwest China. Meanwhile, the temperature data from 1881 to 2001 in nine study regions in China are also analyzed, indicating that in the past 100 years, the temperature has been increasing all the way in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 South China, Northwest China and Xinjiang and declining in Southwest China. An inverse ‘V-shaped’ trend is also found in Central China. But in Tibet the change is les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973.
王素玲  姜民政  刘合 《岩土力学》2011,32(7):2205-2210
水力压裂三维裂缝形态及延伸的预测是评价水力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了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裂缝表面岩体的力学行为,建立了裂缝面上的损伤判据与损伤演化方程。根据岩石力学与渗流力学,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低渗透储层岩体的流固-损伤耦合方程,并采用Newton-Raphson与线性搜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获得了低渗透油层水力压裂三维裂缝的动态扩展过程及最终形态,揭示其力学本质。通过算例验证了理论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裂缝扩展的主要因素,其结果可为水力压裂设计提供较为可靠和准确的预测手段,以提高油层水力压裂措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74.
刘在涛  姜立新 《地震》2005,25(1):117-121
当国内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时, 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大厅将启动。 中央首长和部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和副指挥长, 在指挥大厅内了解地震情况并对救援工作进行指挥, 各部委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在辅厅内待命。 指挥大厅和辅厅之间采用几十部电话通讯, 保证通讯的畅通是成功进行指挥的先决条件。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 由技术人员负责拨通电话, 首长可以通过电话发布救灾命令, 对辅厅的各大部委进行工作部署。 文中对MODEM通讯进行研究, 通过对串口通信的编程, 实现电话号码配置和快速拨号, 免去手工从纸介质电话簿查找号码的烦琐, 减少了大厅和辅厅间通讯的工作环节,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75.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Web信息系统建设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软件工程和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思想, 围绕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Web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介绍了其主要功能, 阐述了其需求和用例分析、 总体设计过程, 并针对该系统中灾情信息发布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 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同时讨论了在开发Web信息系统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76.
中伊朗库姆盆地 Kashan(卡山)地区是中国石化海外重要的勘探区块,并首钻ARN-1井成功。该区是始新世中期—中新世中期形成的一个弧后边缘海盆地,其库姆组以浅海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为主。依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建立了库姆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1和SS2)和5个三级层序即S1—S5。并通过层序地层的划分对比分析了该区各层序的沉积体系的演化及展布特征,主要为三次海侵形成三期沉积体系:即S1层序为初次海侵期(A,B段,C1亚段),S2层序为沉降充填期(C2,C3,C4亚段),S3—S5再次海侵期(D—E段)。最后探讨了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977.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构成生态系统多种环境因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地质环境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保护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与防治地  相似文献   
978.
辽宁王家崴子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家崴子金矿主要的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矿石中富含黄铁矿,作为主要的载金矿物,与金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是金矿化的重要指示矿物.矿石呈不等粒粒状、交代溶蚀结构,块状、致密块状、细脉浸染状构造.金矿物以形态复杂的中、细粒状银金矿、金银矿为主,赋存形式有裂隙金、晶隙金、包裹体金.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石英等.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具有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的特点,多源性的中温-中低温热液为主要成矿因素.  相似文献   
979.
针对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J区块新老二维地震资料存在的问题,应用精细匹配处理方法,即以精细频率匹配和精细振幅匹配和相位校正为主要手段,结合时间偏移处理以及去噪、混波处理等手段,普遍突出了有效反射信息,提高了不同年度地震剖面之间的闭合精度,大大提高了构造解释的准确性,虽然地震资料很少,但仍解释出了J区块的三层构造图,构造解释结果表明,J区块地层总体是一个北倾单斜,其上发育一些北东和近东西向的断层,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断层对油藏主要起复杂化作用,J区块这一构造特征与其所处的构造背景、基底形态和构造应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量水质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预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3种模型进行了比较,提出推荐采用Q=C×I×A×10-3公式为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预测模型;以辽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通过模型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对比,分析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预测及收集处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根据国内外渗滤液水质实测值,分析了水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