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该文中数值模拟了黄、东海陆架区的四大天文潮及其潮致拉格朗日环流。运用“流速分解法”将线性三维分潮波问题化为一个分潮潮位及深度平均流的二维问题和一个流速垂向剖面问题求解。其二维问题的底摩擦系数由三维模式导出 ,所导得的线性底摩擦力公式更符合物理意义 ,且避免一般二维模式中底摩擦力的经验假定。结果表明 ,三维模式完全可以通过准二维方法求解 ,以避免一般三维问题的繁重计算  相似文献   
22.
风暴潮漫滩数值预报模式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Flather可变边界模式数值模拟黄河三角洲的风暴潮漫滩,比较计算的三种漫滩模式,讨论可变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23.
采用ADI干湿网格模式和一种大小区嵌套式的数值计算格式,考虑了天文潮与风暴潮的非线性耦合效应,对渤海局部海域的风暴潮漫滩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证实ADI干湿网格模式对海湾风暴潮漫滩计算的可行性。指出ADI干湿网格模式对预报淹水受灾范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zeroth-order model of the ultra-shallow water storm surge theory proposed by Chin and Feng (1975),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ohai Sea wind surges is made. As a preliminary numerical experiment the model wind fields are designed for computations. Computation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of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with some conclusions of the classical theories on storm surges presented by P. Groen (1962) and others.  相似文献   
25.
渤海局部海域风暴潮漫滩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Johns变边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嵌套式变边界数值模型,应用于渤海风暴潮的数值计算。分别模拟得到了1964年和1969年两次渤海风暴潮黄河三角洲一带的最大淹水范围和水位过程曲线。模拟过程中考虑了天文潮与风暴潮的非线性耦合效应。模拟结果分别与实测值和固定边界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证实了变边界模型不仅能计算出最大淹水范围,而且得到的风暴潮水位值也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6.
自适应网格应用于黄海潮流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将自适应网格运用在黄海,根据黄海的特点首先设计了象平面的网格分布图,并利用自适应网格能同时兼顾网格的光滑性、正交性以及疏密程度的特点得到了物理平面中的网格分布图,并运用坐标变换下的三维模式模拟研究了黄海的潮汐变化。分别给出K1,O1,S2,M2 四大分潮的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并且也计算得出它们的深度平均的潮流椭圆分布图和它们各自的底层、50m 层、30m 层、20m 层、10m 层、表层的潮流椭圆分布图。可以看出模拟结果基本上与前人结果相一致,表明此模式在黄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7.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Ⅰ.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依据拉格朗日环流理论与黄、东海的环流物理和几何特征建立一个黄、东海环流的动力学统一模型 ,并按其无因次方程的量阶分析获得其零阶和一阶模型方程。最后依此模型方程的数学、物理特征确立了流速分解方案 ,从而形成完整的黄、东海拉格朗日环流数值模型。该课题组已完成较系统地对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该篇论文为系列报道之首篇。  相似文献   
28.
将一个三维湍能封闭模型应用于渤海潮流模拟,通过流速分解的初边值方法,计算了渤海全海区潮波系统、潮流结构,结果与观测符合较好。计算同时给出了湍粘性系数和湍动能的时空分布,比较常湍粘性系数和湍的垂直抛物分布及湍能封闭模拟表明,湍粘性系数的不同选取会对流场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9.
渤海三维潮余流的数值计算(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根据冯士筰的三维弱非线性理论,计算了渤海三维潮致拉格朗日余流,其中包括由冯等人引进的作为二阶量的拉格朗日漂移椭圆。文中不仅给出了三维结果,也给出了深度平均的结果,最后还与实际图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0.
引言 Defant在长渠的潮波方程中引入了分潮波的时间因子exp(-iσt)(其中σ为分潮波的园频率,t为时间变量,i=(-1)~(1/2)),从而建立了不含时间变量的分潮波方程,并首先使用了数值解法。电子计算机问世后,Hansen首先将这一方法推广至二维真实海域——北海,给出了所谓“潮波边值问题”的数值方法。此后,等人又将该方法推广至三维空间的情形。然而,Hansen曾断言,这种分潮波的边值问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