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正> Mercury(Hg)was investigated in bone tissues of skua(Catharacta mac-cormick)and penguin(Pygoscelis adeliae)collected in the maritime Antarctic using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FS)and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fluorescence(SR-XRF)method.The total levels of mercury in bone tissues of penguin and skuaa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organs(e.g.,kidney,liver).The toxic effects ofmercury in bone tissues of seabirds in polar region are not known.We have used SR-XRF method to map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levels of mercury in bones.The levels ofmercury are found to be enriched somewhere near the periosteal surface and/or endos-teal surface.The distribution of mercury shows strongly correlation with that of someessential elements and probably pose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bone metabolism inferring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mercury with the other elements.These studies represent afirst step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toxic effects of mercury on bone of polar animals bysuggesting the possible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62.
本文研究了位于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Svalbard)群岛上的新奥尔松(Ny-lesund)地区的鸟粪土层(YN)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特征。YN沉积物的烷烃呈双峰分布,奇偶优势不明显,烷烃组分包含UCM(不可分辨成分),姥鲛烷、惹烯是烷烃的主峰,表明烷烃组分受到附近三叠纪含煤地层的强烈影响。脂肪醇类组分偶奇优势明显,主要为现代生物来源。甾醇以谷甾醇为主,由于谷甾醇是草食动物粪便的主要甾醇,所以YN沉积物中谷甾醇可能来源于鸟粪。脂肪酸类组分的偶奇优势同样十分明显,不饱和脂肪酸以C18∶1为主,除脂肪酸外,还检测到β-羟基酸和ω-羟基酸。综合YN生物标志物的组成与分布特征,认为YN既受到附近含煤地层的影响,也受到附近的鸟粪和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The accumulative profiles of seabird and sea animal excrement together with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influenced by the excrement have been utilized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ical populations of Antarctic penguins and seals, also to study the eco-geology in the ice-free areas of Antarctica and Arctic. The historical populations of Antarctic penguins show dramatic fluctuations, the period of sharp decrease coincides well with Neoglaciation, and extremely cold or warm climate conditions are unfavorable for the survival of Antarctic penguin.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seal population seems to be related to climatic variations, sea-ice coverage and its forage behavior. The fluctuations of Hg (mercury) in the seal hairs and the sediments influenced by seal excrement were found to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ancient gold and silver mining activities and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over the past several thousand years.  相似文献   
64.
65.
66.
1999年和2000年夏季南极菲尔德斯半岛N_2O浓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与 2 0 0 0年夏季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不同地点大气中 N2 O浓度进行了监测 ,分析了苔藓植被区 N2 O浓度季节变化特征 ;2 0 0 0年夏季该植被区 N2 O浓度均值为 ( 31 0 .7± 4.4)×1 0 - 9(体积百分比 ) ,比 1 999年的 ( 32 1 .9± 3.3)× 1 0 - 9约低 1 1× 1 0 - 9;阿德雷岛企鹅滩及其沙坝处N2 O浓度变化趋势与苔藓植被区相一致 ,浓度均值分别为 ( 31 2 .4± 5 .1 )× 1 0 - 9和 ( 31 2 .7± 5 .3)× 1 0 - 9,比 1 999年约低 9× 1 0 - 9;另外 ,不同地点大气中 N2 O浓度普遍比 1 999年低 ,但整体变化规律相似 :各考察站区 N2 O浓度普遍高于无人区 ;唯一例外的是企鹅聚集区 N2 O浓度却高于各考察站区 ,暗示了企鹅及其排泄物、人为源是南极大气中 N2 O主要的源。本文初步探讨了 N2 O浓度异常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7.
安徽淮南地区土壤污染综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多因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淮南地区不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讨论了分区差异性的原因,分析了土壤污染的机理。  相似文献   
68.
北极黄河站位于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地区,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监测与研究的理想之地。我国自2004年建站以来,开展了系统的王湾海域生态断面和陆地植被样方的长期监测与研究,同时开展了环境污染和鸟类种群变迁等方面的考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冰川退缩迹地上的物种更替明显,而范氏藓等可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同时期的气温变化;从北极黄河站周边区域的海底沉积物、土壤、湖沉积物和冰川冰碛中分离获得了3个北极新属和21个北极新种,并发现了部分活性菌株;王湾海域微型浮游生物存在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表层水存在潜在氮限制;微藻对温度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通过自身调节来适应北极环境变化的能力;苔原植物对重金属具富集能力,大气传输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来源的最主要途径;鸟类方面,在距今9 400年海鸟就已在该地区生活繁衍,种群数量存在明显波动并在距今7 650年左右达到最大。未来应坚持监测断面和样方的长期监测,进一步掌握生物群落的变化趋势;融合我国在该地区的大气、冰川、样方和海洋监测,开展大气-冰雪-陆地-海洋相互作用研究,聚焦科学问题并形成我国在该地区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南极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南极乔治王岛的大型鞘丝藻(Lyngbya major)的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在大型鞘丝藻中有明显的胶质鞘,分层。藻丝的营养细胞是扁平的,具异形胞。  相似文献   
70.
中国东海、南海等近海临近琉球海沟、马尼拉海沟等俯冲带,地震频发。过去的海啸研究主要关注历史文献分析、海啸数值模拟等,据此评估中国近岸海啸灾害的历史和风险。历史时期是否引发了海啸,特别是具有特大致灾风险的大海啸记录,目前还不明确。近年来,本课题组通过对海岛、海洋沉积和海岸带及其岛屿的沉积过程、海啸遗迹和历史记录研究,阐述了确定古海啸的系列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南海西沙群岛东岛湖泊沉积序列、大量砗磲和珊瑚块在海岛分布的特征分析,识别出距今千年的一次海啸事件。以此为标志,根据湖泊沉积结构作为识别海岛海啸沉积的特征。同时提出了确定海岛海啸发生时代的样品采集和定年方法,其中包括根据事件沉积层顶部和底部植物残体14C年龄定年和历史文献记录的印证。首次确定在过去1 300年中,南海发生过一次海啸,其发生时间为公元1076年。为了寻找更古老的海啸记录,结合对东海闽浙沿岸过去两千年海洋泥质沉积的分析,发现南海海啸在沉积序列中留下记录,但除此之外沉积记录中并无更强的扰动,因此东海在过去两千年中受到海啸的影响较小。1076年的海啸同时冲击了南海沿岸,通过对广东南澳岛考察发现,岛屿东南海岸保存着距今约1 000年的海啸沉积层,其中夹杂着宋代陶器瓷器残片。对遗迹数量变化的分析显示,岛上的文化受海啸破坏出现了长达500年的文化中断,直至明代中后期设镇之后才逐渐恢复。根据海啸层植物残体、贝壳14C测年、覆盖海啸层的海砂光释光定年以及瓷器碎片的年代鉴定了海啸的发生时代,并据此提出了海岸带古海啸沉积的定年方法。此外,不同环境下海啸沉积的特征也存在较大区别,需要结合地形、沉积物来源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多种指标进行识别。有迹象表明海南岛东侧海岸带有海啸破坏的明显证据,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