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1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820篇
测绘学   406篇
大气科学   604篇
地球物理   596篇
地质学   2070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252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陆相断陷湖盆边缘构造带是湖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紧邻生油中心,是陆相断陷湖盆的油气主要富集带之一。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可划分为伸展型湖盆边缘和走滑型湖盆边缘两大类,伸展型湖盆边缘又可划分为陡坡断裂型湖盆边缘、缓坡断裂型湖盆边缘、简单缓坡带型湖盆边缘和轴向斜坡型湖盆边缘。伸展型湖盆边缘在全区各大凹陷均可见,走滑型湖盆边缘仅发育在盆地的东部地区,主要受郯庐断裂带的控制。不同类型湖盆边缘的构造活动方式和构造演化过程各不相同,因而其所形成的地貌形态有较大的差别,可容空间和沉积基准面的变化各具特色,从而导致不同构造样式的湖盆边缘具有不同的沉积层序构成模式。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对层序构成的控制作用的分析对储集层预测和岩性圈闭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2.
我是中学地理教师,也是旅游爱好者。每年都利用假期,安排几次或长途或短途的旅游。旅游之前,我都认真做功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因而每次旅游收获颇多。特别是自己有目的地设计的旅游线路,走下来之后的收获更大,有些是读书根本不能代替的。在旅游归来后,自己都高兴地与家人、朋友分享这些收获。但是,作为一个地理教师,与自己的学生分享这些收获,才能真正达到当初旅游的目的,更好地体现旅游的价值,同时也丰富地理课堂的内容。  相似文献   
893.
新疆表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次研究以国家"305"项目新获得积累的新疆地球化学勘查数据为基础,以岩石地层分区为框架,按照岩石地层单元出露情况,利用面积加权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系统下,对新疆及其三个主要地层区--塔里木地层区、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和北疆地层区进行了39种元素的表壳元素丰度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新疆及其三个主要地层区表壳元素丰度总体表现出上陆壳的特点,但又各具差异,反映出新疆地壳的不均一性,塔里木地层区主要表现出成熟上陆壳,北疆地层区表现为年轻上陆壳,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则呈现过渡特点.通过统计、对比,本次研究指出新疆表壳元素丰度受岩石地层单元元素丰度和岩石地层单元地表出露面积控制,其变化是地壳演化历史的产物,总体上并不服从正态分布,前人利用迭代剔除法获得的结果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94.
干旱区工业共生网络优化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资源和环境约束,对干旱区工业共生过程中链条的设计、水资源的优化利用进行了定性探讨,提出两个观点:干旱区需在确定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的基础上再进行纵向主导产业链与横向耦合共生链的设计;通过促进农业节水用于工业、工业共生反哺农业、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来解决工业用水不足的矛盾。继而运用模糊数学建立了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对共生网络的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所建模型以共生网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最优作为目标函数,以非线性的相对优属度作为权重系数,将资源瓶颈、环境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等作为约束条件,来求解多目标问题,既科学表达了共生系统的复杂性,又充分体现了工业共生追求经济-环境双赢的内涵。实例应用则表明以上思路、模型与方法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95.
汶川特大地震汉源烈度异常原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远离震中的汉源县老县城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到了严重震害,是Ⅵ度区内的唯一的Ⅷ度烈度异常区.汉源的地震烈度异常现象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汉源科学考察基础上,介绍了汉源震害情况,收集和整理了汉源县城及附近有关工程场地的强震和土体力学参数资料.通过背后山滑坡体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汉源附近强震台记录的比较,从传递函数角度分析了背后山滑坡复活对烈度异常的影响,研究了汉源特殊土层结构对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背后山滑坡的复活和特殊土层结构的放大作用等场地条件的影响是引起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所得结论对进一步分析汉源烈度异常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6.
2004年初开始在川滇地区布设的4个地电台,使用所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PS-100地电测量系统和技术,捕捉地震短临前兆.至2008汶川8.0级地震前,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前兆.根据潮汐力谐振共振波(简称为HRT波)短临地震预测模型,在汶川8.0级地震前5月11日夜至12日凌晨5时分析得到了大震即将来临的结果.所记前兆同以前各台对其他强震所记的HRT波震例的规律有很强的一致性.所测物理量(地电阻率与地电流)仅在强震前才出现潮汐力的周期,而其振幅在震前数月至几天明显增大.通过研究所记的实例表明,它们通常与几天后所发生的地震有因果关系,这种波的到时与台站的震中距成正比;由这种波动所测的断层固有周期%与断层长度(震级)有关,对6-9级地震,死的范围为1-6h.有证据表明,它们是来自即将发生地震的震源区.这种波动周期较长,在地壳中,可传播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对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大震,地壳固体在其孔、裂隙中通常含有易于流动的(导电的)流体(溶液),这种流体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因受力(孔隙压力)先于断层位移(地震)产生的(微小)扰动(波动),对所观测的HRT波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4个PS-100HRT波台站,试图捕捉强震短临前兆,到2008年发生汶川8.0级地震(距离新增的MN台△=288km;距离记录到HRT波短临异常的HG台△=465km;距离青川640km)前,HG台捕捉到汶川8.0级地震的HRT短临前兆的全过程,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7.
通过古隆起地貌恢复、不整合分布样式及沉积相等研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古生代重要发育期的古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相发育分布的控制作用.中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的中央隆起带是由和田河古隆起、和田河东古隆起、塔中古隆起及巴楚古斜坡等组成的、具有复杂古构造地貌的大型古隆起一古斜坡带,总体由西向东倾没;可划分出高隆带、断隆平台、古隆边缘斜坡或坡折带、陆棚斜坡或低凸起带、陆架坡折带及深海盆地或平原等古地貌单元.它们对沉积古地理的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古隆起边缘斜坡.坡折带往往控制着构成重要储层的台缘礁、滩等高能沉积相带的发育和分布.晚奥陶世晚期盆地东南缘强烈隆起,塔中古隆起东段随之隆升并由东向西掀斜,形成由东向西倾沿的鼻状古隆起带.早志留世和晚泥盆至早石炭世盆地中北部的古构造地貌由原来的东低西高转为北东高、西南低;可划分出强烈剥蚀高隆带、古隆边缘斜坡带、坳陷边缘缓斜坡带及坳陷带等古构造地貌单元.构造隆起末期沿古隆起边缘斜坡至坳陷边缘发育的低位及海侵体系域可形成重要的储集体.古隆起地貌与盆内多个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具有密切关系.从古隆起区向坳陷区可划分出高隆区的不整合复合带、古隆起斜坡边缘的削蚀不整合三角带和超覆不整合三角带、古斜坡与坳陷区过渡的微角度或平行不整合带以及坳陷内的整合带.削蚀不整合和上超不整合三角带可形成重要的地层圈闭,是有利的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发育带.  相似文献   
898.
对取自于南京西南郊某钢铁公司附近水稻田土壤NJ008样芯进行了磁性测量和重金属含量分析,探讨了利用农业耕作土壤的磁参数指示工业区周围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环境磁学测试结果表明:磁化率(χ)、非磁滞剩磁(ARM)及饱和等温剩磁(SIRM)在土壤剖面上部20cm显著增强,磁化率平均值达到112.5×10^-8m^3·kg^-1;20cm以下呈现为较低磁背景特征,磁化率平均值为27.8×10^-8m^3·kg^-1。进一步的磁学实验证明低矫顽力的亚铁磁矿物主导了NJ008样芯的磁性特征,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在20cm以下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Ni,Cu,Fe,Pb,V和Zn等重金属与磁化率呈现相同的变化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亚铁磁性矿物和重金属受同一主成分控制,且磁指标(χ,ARM和SIRM)与重金属(Ni,Cu,Fe,Pb,V和Zn)呈显著相关关系(0.69≤R≤0.98)。对远离钢铁公司的同种耕作土壤剖面NJ013测试表明:其磁化率随深度变化不大,绝对值与NJ008在20cm以下磁背景值基本一致。表明耕作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磁化率影响不大,钢铁公司释放的工业污染是NJ008土壤剖面中磁化率显著增强的主要原因。耕作土壤由于反复翻种,虽然不能用于污染历史及污染物迁移过程研究,但基于磁指标与部分重金属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耕作土壤仍然可以用于重金属污染分布范围的圈定和相对污染程度评价。  相似文献   
899.
十五前兆台网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行后,随着监测司关于运行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辽宁前兆台网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本文阐述了当前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网的总体运行、管理、维护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00.
跨越中缅边境的金腊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包括南腊和金厂两处铅锌银矿床, 大地构造上处于保山-掸泰地块东缘, 勐统-耿马-西盟元古宙-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带南段.通过对容矿围岩、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和矿石元素地球化学以及矿石硫、铅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结论如下: (1) 与同类岩石相比, 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普遍富集Pb、Zn、Cu、Au、Sn、W等成矿元素, 其中钾长花岗斑岩与Pb-Zn-Ag矿化关系最密切. (2) 铅同位素表明, 矽卡岩型致密块状矿石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 皆低于热液充填型角砾状矿石和似层状硅化白云岩型矿石, 意味着形成于岩体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石相对形成于远离岩体的热液充填型角砾状矿石和似层状硅化白云岩型矿石含有更低的放射性成因铅. (3) 铅-锌-银矿化主要经历了两个成矿期: 矽卡岩化成矿期和中低温热液成矿期, 前者主要形成铅-锌-铜(金) 矿化, 后者主要形成铅-锌-银矿化; 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又可划分为两个成矿阶段: 中温成矿阶段(200~290℃) 和低温成矿阶段(140~200℃), 前者主要形成交代充填型硅化角砾岩矿体, 后者主要形成层间破碎带充填型硅化矿体. (4) 金腊铅锌矿床、保山-镇康地块某些铅锌矿床和昌宁-孟连火山岩带的铅锌矿床, 虽然产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但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却具有类似的特征, 而且矿化皆与喜马拉雅期侵位的花岗岩密切相关.这表明: 虽然上述矿床产出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 但成矿皆与喜马拉雅期构造岩浆活动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