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464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脱贫攻坚战的打赢使贫困治理的目光转向缓解相对贫困,脱贫人口与相对贫困人口的重合性决定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仍将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主战场。以大别山区的新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延长县为例,以贫困发生率为因变量,从“人”、“业”、“地”3个维度选取自变量,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不同地理环境下贫困空间分异模式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别山区贫困空间集聚为点状和团块状相间分布为主,黄土高原地区则以团块状为主。大别山区“地”和“业”2个维度对空间贫困作用显著,黄土高原地区则“人”、“业”、“地”3个维度相对均衡。承载空间“地”的资源丰度带来的生存压力不同两地贫困形成机制的差异所在,黄土高原地区基于足够的生存资源,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形成3个维度的负向循环累积,而大别山区在资源匮乏作用下,个体生存理性抉择下选择外出务工,从而打破贫困累积的循环。  相似文献   
92.
与单元素的概率格纸图解法相似,利用X^2分布可直观地识别多元离群样品和进行多重总体分布。在研究多元地球化学异常时,首先运用X^2分布图确定正常总体,然后确定多元正常总体的平均值向量,斜方差矩阵和马氏距离的背景上限值,最后利用这些正常总体的参数计算全域的马氏距离并圈定多元地球化学异常。  相似文献   
93.
截至7月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2500万吨,比年初增加2149万吨,增长20.77%,比去年同期增加1360万吨,增长12.21%,总体水平基本处于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94.
黔北务川地区发育有大量脉状重晶石矿床,且部分重晶石矿床常伴有萤石产出,其特殊性颇具研究价值。本文以务川地区蕉坝、田坝、金竹堡、清水和温泉等5个典型的脉状重晶石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关键控矿因素等开展综合研究,并与川东南和渝东南的典型热液脉状重晶石矿床进行对比,为区域重晶石找矿提供理论支撑。基础地质调查显示,重晶石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和桐梓组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之中,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矿体产状及空间分布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条带状、斑点状,矿石结构以不等粒板柱状变晶结构、镶嵌结构、溶蚀交代结构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重晶石和萤石,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的寒武系黑色岩系可能是钡的主要供给源,区域性大型隐伏断裂及其相关次级断裂是引起基底地层中的钡不断迁移、活化并进入裂隙或断层破碎带成矿的关键因素,该类矿床成因类型归属低温热液型重晶石矿床。总体而言,务川地区热液型重晶石矿床与川东南、渝东南地区热液型重晶石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机制,它们可能为同一地质事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
龙波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00-1016
四川省同德石墨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板块西缘发现的大型中-大鳞片晶质石墨矿之一。为研究同德石墨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本文采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方法,并开展山地取样工程、岩矿测试研究工作。研究认为:同德石墨矿产于古元古代前震旦系康定岩群冷竹关组变质岩层中,赋矿岩石为云母石英片岩。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近南北向展布。矿石矿物为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及少量铁质矿物等。矿石自然类型为云母石英片岩型,工业类型为中-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其原岩为一套含碳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碳质主要来源为有机物。物探自然电位梯度呈正负相伴,最低电位和梯度值为零的位置往往指示了石墨矿体的顶面中心;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呈带状向深部延伸的低阻异常指示了石墨矿体的深部赋存形态。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区域变质阶段,属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96.
爆破根底会严重影响深孔台阶爆破效果及后续施工工序。结合台阶爆破岩体破坏特征及结构动力学理论,将多自由度体系结构动力法应用于台阶爆破的结构受力分析中,研究了岩体力学性能变化对台阶底部岩体破坏、根底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台阶中部岩体力学性能降低50%时,岩性软弱段会弱化上部荷载对底部岩体的破坏作用,使底部岩体剪力最大削弱7.8%、弯矩减小6.6%,受力减弱使得根底形成机率增加,并且这种弱化作用随着岩体力学性能的降低而显著增大;而当台阶底部岩体力学性能增强时,可小幅度增大底部岩体的内力,但因材料强度大幅提高,岩体破坏难度增大,从而较易形成爆破根底。进一步利用岩体结构破坏准则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台阶根底形成的影响机制,发现岩性分布不均及其引起的结构刚度、底部受力条件变化是导致根底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起爆点高度可以减小中部岩性软弱段对底部岩体的受力影响,采取增加底部岩体受力条件及减小底部岩体结构刚度的工程措施也能增加底部岩体破坏程度,避免爆破根底的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7.
贵州新元古代大塘坡期巨量锰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元古代大塘坡期,贵州松桃等地形成锰矿集聚区,并发育4个世界级锰矿床,累计探明锰资源量达7亿t。但是什么地质条件下,能导致如此巨量的锰质富集成矿,其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本文通过对含锰岩系大塘坡组基底板溪群及海底火山岩中锰含量特征、江南造山带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解体与锰矿成矿关系分析,认为基底板溪群中锰含量高,MnO含量达到0. 16%,板溪群风化壳中锰含量更高,MnO达0. 88%。板溪群中的同期岛弧玄武岩含MnO更高,达到0. 25%,它们可能是锰矿成矿的物源层,是形成巨量锰矿的基础;江南造山带造山挤压变质作用,引起板溪群和岛弧玄武岩中锰质活化、迁移富集;Rodinia超大陆解体,在650 Ma发生拉张裂谷作用,使活化富锰变质流体沿着断裂喷流出海底,形成大量锰矿。  相似文献   
98.
隗彦宏 《测绘通报》2015,(10):133-134
<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建筑拔地而起,人们对于广场、停车场等大面积场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此类场地多数都是使用混凝土现场浇筑地基,然后再覆盖地砖或地坪漆。由于需要在混凝土基础上覆盖地砖或地坪漆,因此对于基础层平整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分析了混凝土地面整平作业的传统施工方法和机械控制施工方法,并研究了激光平地控制系统在其中的应用。一、传统施工方法针对混凝土地面整平,当前普遍的施工方法是  相似文献   
99.
登陆华南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UK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登陆华南的登陆前迅速增强的TC(Rapid Intensifying TC,简称RITC)和迅速减弱的TC(Rapid FillingTC,简称RFTC)登陆前24h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特征。结果表明:从外流、入流强度和范围上看,RITC的低空入流和高空外流均明显强于RFTC,两类TC高空外流强度的差异比低空入流明显,RITC的次级环流径向范围大;从外流垂直伸展高度上看,RITC的平均外流主要集中在500hPa以上,而RFFC的平均外流比较分散,向下伸展到850hPa;从高空流场配置看,RITC上空除西北象限外均有较强外流,而RVrC仅在东北象限有较强外流,相应的RITC和RVrC的高空辐散在范围和强度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RITC的高空辐散明显强于RFTC;强烈的西南季风水汽输送是登陆华南的TC登陆前突然加强的先兆条件,RITC的对流活动明显比RFTc活跃;RITC的纬向风垂直切变比RFTC小,有利于RITC的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00.
宏升  赵雷 《海洋世界》2001,(8):8-11
伴随共和国海军铿锵的步伐,人民时刻在以璀璨夺目的艺术形式讴歌着他们,宛若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之水,宛如不尽的绚丽历史画卷,记载下他们艰难、曲折却又令人陶醉的流金岁月。人们难以忘怀电影,这种反映和浓缩生活的独特艺术形式,几十年来忠实、准确、及时地记录下共和国海军成长的航迹,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和后人留下了永久的回忆、浓浓的深情。今天,我们选辑了几部当年珍贵的“老”电影,这些影片忠实且真实地、艺术地记录了新中国海军的光辉战斗历程,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个抚育我们人民共和国茁壮成长的难忘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