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1.
驯化野生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作为亲鱼,自然受精,通过溢水法收集发育同步的受精卵。受精卵孵化条件为水温(21.0±0.5)℃,盐度32~33,pH7.8~8.2,微充气。在奥林巴斯SZ61解剖镜下对黑棘鲷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并使用CCD图像传感器拍照,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  相似文献   
12.
鱼类自残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自残现象是鱼类之间相互残杀(食)的行为,除了遗传因素、鱼体的规格差异可引起自残现象外,大量的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着自残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和强度。本文综述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影响鱼类自残行为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营养状态、光照(强度、周期)和养殖密度等,并简单介绍了遗传背景对鱼类自残行为的影响。结合鱼类自残行为发生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减少鱼类自残行为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步降温法冷冻保存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精液,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精子的超微结构损伤。分析了添加剂(蛋黄)及五种抗冻剂(PG(丙二醇)、DMSO(二甲基亚砜)、EG(乙二醇)、GLY(甘油)、MeOH(甲醇))不同浓度(8%、10%、12%、14%、16%、18%)对太平洋鳕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蛋黄能够显著提高太平洋鳕冷冻保存效果(P0.05);12%PG中添加10%蛋黄保存的冻融精子运动率最高(85.87%±1.6%),显著高于其他冻存组(P0.05)。添加蛋黄的12%浓度的DMSO组解冻后精子运动速率较高,平均直线速度、平均曲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分别达到了(120.39±20.78)μm/s、(120.39±20.78)μm/s、(155.64±12.02)μm/s,与其他各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新鲜和冻融后的鳕鱼精子发现,鲜精中75.5%精子形态结构正常、24.5%精子形态结构异常;运动率最高的冻精中67%精子形态结构正常、33%精子形态结构异常。超低温保存对太平洋鳕精子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肿胀变形,鞭毛脱落、断裂。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一套可行的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人工繁育操作规程、积累七带石斑鱼生物学资料和苗种培育技术经验,作者对七带石斑鱼早期发育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苗种培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水温23.5℃±0.5℃、盐度31、p H7.9~8.2、溶氧量6~8 mg/L的条件下,七带石斑鱼的受精卵历时31 h5 min完成胚胎发育过。胚胎发育可划分5个时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与腹鳍棘、鳞片和体色的变化,七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又可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在水温24~26℃,盐度28的海水中培育,初孵至2日龄(day post hatching,dph)仔鱼是前期仔鱼,3~30dph为后期仔鱼,31~57dph为稚鱼期,58dph进入幼鱼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是七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特征。第二背鳍棘的长度在仔鱼28~30 dph达到最大值,占仔鱼全长的81%。这些特点增加了苗种培育的难度和障碍。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西岸作为黄河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渤海沿岸,滩涂岸线长而广阔、海水有机物质丰富、饵料充足,为底栖动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为探寻黄河三角洲区域泥螺入侵历史,梳理总结扩散现状,探讨对当地传统生物造成的危害,保护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文章对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行汇总整理。结果显示:2001年前莱州湾以及黄河口附近海域均无泥螺分布,现有泥螺种群来源于2001年人工引种。在黄河三角洲区域,泥螺分布范围持续扩大,向北已扩展至滨州沿岸潮间带海域,局部区域最高密度达160 ind/m2,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纳入了国家海洋局的生态监控体系中。泥螺与当地底栖贝类生物争夺营养和空间资源,产生种间竞争,导致种群生态位偏移。泥螺入侵成为优势种,建立了稳定的种群。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在鱼类中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牛磺酸(Taurine),又称为牛胆酸,是一种非蛋白氨基酸,无遗传密码子,不组成蛋白质和酶类,因最早于1827年从牛胆汁中分离而得名[1]。牛磺酸系小分子含硫氨基酸,化学名为2-氨基乙磺酸,结构式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春、夏季对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以驯化的2~4龄野生绿鳍马面鲍作为亲鱼,人工采卵、半干法授精获得发育同步的受精卵.受精卵孵化条件:水温为(21.O士0.5)℃,S为32~33,pH为7.8~8.2,微充气.对绿鳍马面鲀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分析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绿鳍马面鲍受精卵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