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海洋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从2003年1月到2003年12月对浙江省象山港内嘉庚蛸的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量,共获取样品408头,分析了其基础生物学的周年变化规律和主要体型特征.结果表明,嘉庚蛸长度分布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7月份长度分布较其他月份广,6月份分布比较均匀具两个峰值(240和360 mm,所占比例分别为13.3%和16.7%);冬季生长缓慢,3,4月份为快速生长期,体长、体重等指标增长明显,4月底即进入了繁殖季节,在6,7月份可采捕到当年孵化的幼体.嘉庚蛸体长与体重以幂函数拟合最佳,而各体征指标与全长、体重和体积的相关关系也较为显著,但相关方程在雌雄间存在着差异.雌体在体型上明显比雄体粗壮,全长/胴长、全长/胴宽以及全长/体积经统计检验发现雌雄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若全长相等的情况下,雌体的胴长、胴宽和体积明显大干雄体,自然种群的雌体比雄体更强壮、更丰满.  相似文献   
12.
浙江渔山列岛先后被国家海洋局列为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文章详述渔山列岛基本情况、保护与开发现状,针对渔山列岛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参考国内外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成功经验,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中期吴宝华曾对舟山群岛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作过报道,其中提到有数种分布于朱家尖岛潮间带;八十年代初蔡如星等在进行全省海岸带生物调查过程中就该岛潮间带动物做过定点观察。但是对该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尚未见专题报告。随着朱家尖旅游胜地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搞清该岛生物分布及其资源状况,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就显得十分紧迫;在动物区系划分上,该岛正处在北太平洋区的远东亚区和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的过渡带上,了解该岛的生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在区系区划上也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于1986年2月到1987年1月对该岛潮间带的软体动物进行了逐月连续采集,获得了丰富的生态学资料。现就该岛潮间带岩相软体动物的群落组成、垂直分布以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提出报告,以供水产和环保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尤仲杰  王一农 《台湾海峡》1991,10(4):356-363
本文根据1987.12~1989.4对舟山朱家尖岛南沙沙滩逐月采集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iformis的性腺发育可分为5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在舟山海区,等边浅蛤一年中为一个繁殖周期,繁殖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有雄性早熟现象。  相似文献   
15.
几种环境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温度、盐度和pH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ndians concentricus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在pH为7-8时,稚贝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6.
现将1993年6月进行的高锰酸钾对泥螺(Bullac-taexarataPhilippi)胚胎孵化、浮游幼虫及匍匐幼虫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泥螺卵群采自舟山朱家尖泥螺养殖场(1993年5月~6月),在实验室用砂滤海水冲去卵群表面的淤泥、脏杂物等,按1卵群/50ml的密度培养于玻璃缸内。间隙充气,每天全换水一次。1.2 方法设置预备试验确定合理的高锰酸钾浓度样度。正式试验设重复组和对照组[1]。试验用水系自然砂滤海水再经脱脂棉过滤,海水比重1.017~1.018,pH为8.1~8.2,平均水温25.5℃。镜检卵群,至胚胎发育至膜内面盘幼虫时,在镜下将卵群…  相似文献   
17.
几种药物对泥螺卵群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海洋微塑料污染2004年才被英国科学家发现并提出,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最受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课题组认为公众是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最主要源头。因此课题组立足舟山海域微塑料污染情况,包括塑料垃圾(资源)处理等情况,基于对公众认知的调查问卷,尝试描述以公众为核心、联合各行为主体的海洋微塑料污染源头治理机制,同时提出机制建立条件、困境与未来。此外,课题组关注社区、公益组织和市场的相应行为,力求在未来更为关注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情况,于2012年8月(夏季)对象山东部海域30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6种(优势种20种),隶属于7门8纲24科,节肢动物15种(41.7%)最多,脊索动物7种(19.4%)次之。聚类分析和MDS排序结果表明,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可以分为4个生态类群。选取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5.22—21.66,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东方口虾蛄(21.66),最小的为小荚蛏(5.22);Pianka重叠指数大于0.60的优势种占19.5%,多样的生境以及生物本身的适应能力差异,使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偏小,减小了种间的竞争。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夏季生态位结构的形成主要与优势种的活动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象山港13个站位进行了8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运用较大的空间尺度和以食性为基础的功能群研究方法,研究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多样性。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1)、植食者(Ph)、肉食者(C)、杂食者(O)和碎屑食者(D)5个功能群。各功能群所含物种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