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64年   4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7 毫秒
81.
复种指数是进行粮食估产、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农业生态系统模拟等的关键参数,及时、准确地提取复种指数对于粮食安全、土地管理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研究中,复种指数主要来源于地面统计数据。使用统计数据来计算复种指数虽然过程简单,但是计算结果存在信息滞后、无法体现统计单元内部的空间异质性、精度低等不足。遥感技术因具有大范围、高时效、低成本等优点而被用于耕地复种指数监测,已有学者对耕地复种指数的遥感监测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以复种指数遥感提取的关键环节为主线,对1997—2020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首先,梳理了已有研究中的监测方法、高质量时间序列遥感数据获取方法及提取结果精度验证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其次,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未来研究的侧重点:① 开展已有监测方法的对比和分析;② 加强地形复杂地区、小农尺度的监测力度;③ 提高遥感数据时空分辨率及处理效率;④ 对提取结果进行多尺度验证。  相似文献   
82.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77—2006年吐鲁番气象资料统计得知:近29年气候有变暖趋势,线性变暖速率为每10年0.72℃,29年来吐鲁番地区年平均气温共上升2.06℃。结合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沙拐枣属植物的物候观测积累资料,分析了4个组的芽膨胀、开始展叶、同化枝开始变色、同化枝初落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与温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77年以来,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植物刺果组(Sect.Medusa Sosk.et Alexandr)物候期最晚;同化枝开始变色为泡果组(Sect.Calliphysa(Fisch.et Mey.)Borszcz)晚于翅果组;其他3种物候期中,泡果组物候期最早,基翅组(Sect.Calligonum)和翅果组(Sect.Pterococcus(Pall.)Borszcz)均居中。4个组的芽膨胀和开始展叶时间大部分呈提前趋势,同化枝开始变色和同化枝初落时间呈推后趋势。(2)4个组的芽膨胀与年平均气温、春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泡果组、刺果组、基翅组、翅果组的芽膨胀时间分别提前4.5d、4.3d、4.1d、8.3d;同化枝开始变色和同化枝初落时间变化不明显。芽膨胀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显著大于同化枝开始变色和同化枝初落。  相似文献   
83.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常规观测站24 h的降水资料,对邵阳地区2008-2010年的闪电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邵阳地区闪电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邵阳地区闪电多以负地闪为主,地闪频次的最大值中心位于东北部,呈东北-西南减少的趋势;地闪频次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闪电集中发生在13-19时;有闪电时,降水量不超过1 mm和10 mm的降水个例分别为29.63 %,76.30%;无闪电时,其值分别为69.44 %,96.30 %;超过20 mm的降水大多伴随有闪电,无闪电时发生概率极小;地闪频次与闪电对流降水的拟合系数优于其与所有降水的拟合系数,且随着统计尺度的增大,地闪与闪电对流降水的相关性变强。  相似文献   
84.
一次寒潮过程的多种相态降水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从环流形势、动力机制、温湿特征等方面对2010年2月9-11日江苏一次雨、雪、冻雨、冰雹等不同相态的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雨和雪的大气层结有明显差异,冻雨发生时在对流层中低层有融化层,融化层内温度为1~2℃,近地面气温低于0℃;降雪发生时,整层大气温度都在0℃以下。对流层中低层大量的水汽平流和暖平流是造成冬季对流性天气的主要原因,冬季产生冰雹的"高架雷暴"位于近地面冷池之上,冰雹出现前对流层中上层有干空气侵入。WRF-V3模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和冻雨出现时对流层低层都有雨滴存在,降雪时对流层低层的雨滴消失。  相似文献   
85.
1960年以来东亚季风区云-降水微物理的直接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降水的直接观测结果是云微物理参数化的重要依据。自1960年以来,处于东亚季风影响下的中国实施了大量对云-降水微物理参数的观测和研究,旨在加深对云-降水微物理过程的认识,从而改进数值模式中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和指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云-降水微物理参数包括气溶胶、冰核、云滴、雨滴、冰晶、雪晶、冰雹等粒子浓度和谱分布,以及云滴、雨滴含水量等。中国已有云-降水微物理参数的成果可归纳为:(1)通常云-降水微物理粒子浓度变化较大,但总体变化有一定的范围;(2)采用Γ函数拟合云滴谱更接近实际谱,但不同拟合谱参数差异较大;(3)可用指数函数和Γ函数来拟合层状云降水雨滴谱,Γ函数拟合积云和层积混合云降水雨滴谱精度更高;(4)中国冰核浓度较高,冰核浓度随温度的降低近似成指数变化;(5)冰晶谱、雪晶谱、冰雹谱通常采用指数函数来描述;(6)通常使用荣格(Junge)和Γ函数来分段描述气溶胶粒子谱拟合误差更小。由于云-降水过程及其反馈作用描述不准确是数值模式预报结果不确定性的最大因素,中国正在不断地推进云降水的微物理观测研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东亚季风区云-降水微物理特征的认识,从而为模式中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观测依据和科学指导。基于数值预报模式中云微物理过程参数化发展的需要,总结了中国1960年以来云-降水微物理直接观测的研究成果,可为东亚地区云-降水微物理研究及其模式参数化方案的改进提供观测依据。此外,针对云微物理参化发展的需求,结合过去已有的大量观测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今后云-降水物理综合性观测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87.
通过对山东省海岸带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与研究,归纳总结出山东省海岸带城市建设新近面临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因素,即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城市边缘区生态规划建设、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均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88.
威海市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海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亟待解决。以威海市环翠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规划、交通、水利规划、气象、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地质环境角度出发,选取5个层次共15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网格法进行了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分析研究,划分出垃圾可填埋区、限制填埋区、禁止填埋区。并在限制填埋区和可填埋区,进一步优选出几个垃圾填埋场地的首选场址,可供规划、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厦门花岗岩风化壳进行了系统地分带,共分为新鲜岩石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强风化带、不均匀风化岩土带及残积土带。阐述了各带工程地质特征,并进行了定量分带的探讨。本文用点荷载强度、弹性波速度及回弹锤试验结果进行了单指标和多指标的综合评判。根据大量现场和室内测试的研究资料,作者详细论述了各风化带的组构、物量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建立了风化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_(s(50))与弹性波纵波速度V_p、弹性波纵波速度V_p与极限抗压强度R及点荷载强度指数I_(s(50))与极限抗压强度R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0.
提出解非线性耦合Schrodinger方程的1种差分格式.理论证明此格式关于时间和空间具有二阶精度,保持了连续方程的2个守恒量,并且是收敛、无条件稳定的.大量的数值试验证明了差分格式的精度以及守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