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9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用ADCP进行走航式悬沙浓度测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用DR300型宽幅ADCP在胶洲湾口站进行了走航工断面观测。观测期间悬沙浓度小于40mg/L,悬沙粒度分布曲线具有双峰特征,调查船航速为2 ̄3m/s。用水样过滤法率定相应的ADCP声学信号,获得池计算悬沙浓度的半经验公式及悬沙浓度剖面分布数据,分析结果即使在悬沙浓度较低,悬沙分选性较差,船速较高等不利于ADCP观测的现场条件下,测量误差与光透式浊度计的误差相当。因此,在走航状态和低悬沙浓度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2.
石膏ESR测年信号g=2.004峰热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活化技术,对甘肃兰州盆地和临夏盆地石膏样品的测年信号稳定性,以及石膏转化为干石膏的脱水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干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退火实验,应用双二级动力学和双活化能模式,估算出干石膏中陷阱电子g=2.004峰的平均寿命在20 ℃时为1.78×107a.  相似文献   
123.
兰州盆地石膏g=2.004峰平均寿命的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热活化技术 ,对兰州盆地庄浪河剖面野狐城组地层中石膏样品的g=2.004峰ESR信号进行了平均寿命的估算。实验结果表明 ,一级动力学方程可能不适于g=2.004峰ESR信号平均寿命的估算。研究中采用几种方法估算了g=2.004峰ESR信号平均寿命 ,并进行了比较。用双二级动力学双活化能模式估算石膏g=2.004峰ESR信号在20℃时平均寿命为2.22×108a。  相似文献   
124.
暴雨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对于暴雨作用下滑坡变形响应机制的研究仍不充分。该文以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为例,在滑坡详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暴雨作用下白家包滑坡的变形响应特征;采用滑坡互信息量方法揭示了暴雨作用下降雨及库水位变动对白家包滑坡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白家包滑坡变形主要受库水位变动影响,坡表裂缝扩张主要受降雨影响;暴雨是诱发滑坡加速变形及边界处的坡表裂缝快速扩张的主要因素。该文的研究方法可推广到其它多条件联合作用下滑坡响应规律的分析,为类似暴雨作用下水库滑坡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5.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组分的 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C1~C5气体组分的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单点法与多点法校正、外标法与外标归一化法定量,以及顶空法与排水法2种气体收集方式的区别。结果表明:顶空法制备、单点法校正、外标归一化法定量计算为气相色谱法测定天然气水合物气体组分的最佳方法, 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06%,检出限为0.0003%~0.0127%。通过对祁连山冻土区DK-2孔10个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测定,发现C1含量为60.64%~78.76%,C2含量为8.99%~13.60%,C3含量为6.58%~21.24%,C4和C5含量较少,可见C2+气体组分含量丰富,具有较低的C1/C2+比值(1.5~3.7),显示出明显的热解气特征。  相似文献   
126.
设计加工了一套研究水合物稳定务件的实验装置,采用多步加热分解法对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的甲烷水合物稳定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测定了4种不同浓度的NaBr和KBr溶液中甲烷水合物的P-T稳定条件,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Na+对稳定性的影响大于K+;当NaBr和KBr浓度均为0.2 mol/L时,其稳定点相对与纯水分别降低了(...  相似文献   
127.
城市地价水平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会不断变化,而基准地价成果奠定了城市地价的基础,对强化政府进行城市土地管理、地价水平宏观控制,防止国有  相似文献   
128.
我国在海洋和冻土区都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区并成功获取实物样品。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热导率是估算水合物资源量、设计合理开采方案的关键性数据之一。受水合物稳定条件和测量技术的限制,水合物热导率测定尚不完善。本文通过自主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热物理参数测量系统,开展了海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热导率与饱和度测量研究。实验使用取自南海神狐海域的沉积物作为反应介质,在压力7.8 MPa、温度2℃的条件下合成甲烷水合物,并利用热脉冲探针与时域反射技术联合测量的方式获得沉积物中水合物形成过程的热导率和饱和度等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当水合物饱和度从0增加至49%时,体系热导率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体系热导率随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特征与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填充方式有关,在实验选用的南海沉积物中,水合物优先选择在颗粒孔隙间成核生长,并最终与沉积物颗粒胶结共存。  相似文献   
129.
130.
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减压分解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自行研发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装置,进行了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减压分解实验研究,并用时域反射技术(TDR)实时监测水合物分解过程中其饱和度的变化。实验采用粒径为0.18~0.35 mm的干砂,00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溶液和高纯甲烷气体。实验结果表明:水合物减压分解过程中不同层位的温度与水合物饱和度存在差异,体现了一定沉积环境下水合物的分解规律,位于沉积物上层与外侧的水合物先分解;TDR技术测量水合物饱和度时,压力迅速降低不会对TDR波形产生影响,TDR曲线变化仅由水合物分解引起;水合物分解时TDR技术测得其饱和度变化规律与根据分解气体总量计算的结果一致,说明该技术可以准确实时监测水合物饱和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