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362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2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三江”北段沱沱河地区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成矿带的北段沱沱河地区是中国首批整装勘查区之一,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亟待了解。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发育3期成矿事件,形成5种主要矿床类型。早期成矿发生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为龙木错-双湖洋向北俯冲下的弧间或弧后盆地环境,形成开心岭火山岩容矿块状Fe(-Cu-Zn)矿床(VMS型);第二期成矿作用发生于新生代40~25 Ma期间,对应印-亚大陆晚碰撞环境,形成那日尼亚与钾质火山岩岩浆活动有关的脉状PbZn矿床、扎日根玢岩型铁矿床及扎拉夏格涌与碱性斑岩有关的热液脉状Pb-Zn矿床;第三期矿化出现在新生代23Ma以来,对应印-亚大陆后碰撞环境,形成以茶曲帕查为代表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Pb-Zn矿床。综合分析表明,区内应优先寻找MVT型矿床,在区域逆冲带的前锋带中,老于新生代的碳酸盐岩内、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界面附近是找矿的主要方向;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及晚三叠世地层中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是寻找VMS矿床的有利部位;新生代闪长玢岩分布区的正磁异常、Cu化探异常、发育绿帘石和绿泥石化的地区有利于寻找玢岩型铁矿床;而热液脉状Pb-Zn矿床的成矿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92.
世界范围内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带内常在区域上出现以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为主要脉石矿物的富碳酸盐型铅锌矿化和以碳酸盐+萤石为主要脉石矿物的富氟型铅锌矿化这两种矿化形式,但不同元素组合的出现在成因上是否有相关性并不明确。青藏高原"三江"成矿带中段玉树地区同一矿集区内近同时发育了东莫扎抓富碳酸盐型和莫海拉亨富氟型铅锌矿床,二者均为碳酸盐岩赋矿,以逆断层为主要控矿构造,具有层控的矿体产状特征,矿石矿物均为方铅矿+闪锌矿,但是,东莫扎抓矿床以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为主要脉石矿物,莫海拉亨则以方解石+萤石为主要脉石矿物。研究表明,两个矿区含钙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存有差异。东莫扎抓矿区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具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明显的特征,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现右倾或轻微右倾的"V"字形曲线。莫海拉亨矿区方解石及萤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有明显的Eu负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现轻微的"M"型曲线。稀土元素总量上,东莫扎抓(0.46×10-6~10.79×10-6)较莫海拉亨矿床(0.25×10-6~5.88×10-6)高。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两个矿床的含钙矿物都沉淀自与岩浆作用无关的热液流体,伴随硫化物沉淀,流体盐度降低,还原性变弱。莫海拉亨矿床除具有一套和东莫扎抓矿床来源一致的流体外,还具有另一套来自深部变质基底的富氟流体,这套流体控制了富氟型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的沉淀位置,使其在区域上更靠近逆冲体系主逆冲带,且多在区域上最底层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这一认识解释了世界上多个碳酸盐岩容矿铅锌成矿带内同一空间、时间范围内两套不同类型铅锌矿床型式共同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93.
尹新雅  刘琪 《矿物学报》2015,(3):379-383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模拟了阳离子对水体中B(OH)3和B(OH)4-的影响,计算海水的硼同位素平衡分馏参数。模拟海水环境时,选择基于分子簇模型的"水滴"法,以最多12个水分子环绕兴趣分子的方式构建"水滴"。对海水环境的计算结果显示,B(OH)3和B(OH)4-的硼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在25?C时为1.031,与纯水环境下的该分馏值并无明显差别。研究表明前人对B(OH)3和B(OH)4-间硼同位素平衡分馏参数的实验测定可能存在问题。研究结果为精进硼同位素古环境重建工作和硼同位素平衡分馏测定提供了理论制约。  相似文献   
94.
为促进子长–延川矿权区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合理勘探和综合开发利用,在分析矿区煤层分布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地质块段法和层次分析结合权重分析法,对区内三叠系延长组五段(长1油层组)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开发潜力进行了预测与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内2个煤组(3煤组和5煤组)的原地煤炭资源量为44.87×108 t,可采资源量33.89×108 t;区内煤炭资源开发潜力优度为78.32分,属于资源富集有利区,加上区内煤层赋存条件良好,构造较简单,且开采条件较好,因此本区煤炭资源开发前景好。  相似文献   
95.
利用1996-2010年逐时红外云顶亮温(TBB)数据,对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和东亚地区暖季(3-9月)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进行了普查,获得MCSs各项特征数据集;结合CMORPH降水资料对MCSs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高原和东亚地区的MCSs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是东亚地区MCSs高频发生区域,高原MCSs的平均发生频次远高于东亚25°N以北地区,是东亚25°N以北地区唯一的MCSs活动高频区.高原腹地是高原地区MCSs发生的高频区,在31°N,88°E附近MCSs的发生频次最高.(2)高原地区 MCSs分布有明显的月际变化,春季主要出现在高原北部,夏季主要出现在高原中东部和南部.高原地区MCSs的月际变化特征与东亚地区基本一致,东亚夏季风是其月际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3)高原地区MCSs存在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但春、夏季日变化特征略有不同,高原MCSs的日变化较东亚地区更为显著.(4)高原地区MCSs的降水频次为5.6%,降水贡献率为10.1%,最大降水频次为12%,最大降水贡献率为27%;与东亚地区相比,高原的MCSs降水偏小.(5)高原地区的MCSs大多为向东移动且移速缓慢以及短生命史的MβCS,平均生命史为4.6h,平均面积约为11.2×10-1km2,平均移速为31.5 km·h-1,东移的MCSs占59.4%;与整个东亚地区的MCSs相比,高原的MCSs面积和尺度都较小,生命史略短且移速慢,云顶平均TBB和平均最低TBB均偏高.  相似文献   
96.
江苏冬季降水相态气候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1981-2010年南京、徐州、射阳逐日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在分析冬季雨日、雪日、雨夹雪日气候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厚度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江苏冬季不同降水相态的预报指标.结果表明:厚度分析能被用来识别降水相态(雨、雪),1 000~850 hPa厚度阈值1 292 gpm可以作为江苏冬季区分雨、雪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同时结合地面温度和850 hPa温度可以较准确的判定降水的相态,即1 000~ 850 hPa厚度≤1 292 gpm,且T850≤-3℃,T≤2℃时,判定为雪;反之,则为雨.另外,地面湿球温度在雨雪区分上也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7.
本文简明地分析了海平面上升的概念,同时提出了需预测防治对策的三个问题,即在空间上要扩大海岸防灾和管理的范围;在时间上要有足够的预见性;同时纳入沿海中长期经济规划中去。  相似文献   
98.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产业业态模式,是文化产业化的必然结果.在闽台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扩大并加深闽台两岸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合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对适合闽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型方式做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99.
一、设计思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初中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的有效载体,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内容。因此,本节课拟用情感教育贯穿,以香港百年屈辱历史、回归后的繁荣昌盛为载体,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相似文献   
100.
江苏夏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中国160气象观测站1951-2005 年和江苏省59气象观测站1961-200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 在分析江苏气温变化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江苏夏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发现:江苏夏季气温1970s到1990s前期基本上处在一个偏凉期,1960s及1990s中后期以后基本上处在一个偏热期;江苏夏季气温异常存在显著的准6 a、准9 a的年际周期和以16 a为中心的年代际周期;江苏夏季气温趋势自西北向东南呈现正负正的位相分布特点,即江苏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夏季气温呈现升高的趋势,其它地区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