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还诱发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类型包括崩塌、滑坡、滚石、落石、堰塞湖和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阻塞救援道路,延缓了救援进度。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丰富物源,将促进泥石流活跃,在后期暴雨作用下产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初步分析,提出了地震区山地灾害应急减灾对策,包括应急排查、监测预警、临时安置场所危险性评估、省道210线应急防护;并提出了地震区恢复重建中的减灾对策,包括提高山区城镇的防护能力,加强村寨聚落防灾能力,加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道路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以及加强对流域漂木防治。  相似文献   
122.
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危险性应急评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33处堰塞湖,威胁下游居民安全。根据收集数据情况,选择堰塞湖的坝高、最大库容和坝体结构作为分级指标,建立了单个堰塞湖溃决危险性评估方法,对21个重点堰塞湖进行应急危险性评估,初步评估为1个处于极高危险、7个处于高危险、5个处于中危险、8个处于低危险。考虑同一流域堰塞湖群的联动效应,建立了流域堰塞湖危险性评估方法,相应提高部分堰塞湖的危险等级。为了方便排险安排,给出了高危险堰塞湖的危险性次序,从高到低依次有唐家山、老鹰岩、南坝、小岗剑上、肖家桥、唐家湾、罐子铺和岩羊滩。由于评估时间紧迫,最后提出了此次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3.
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黄土滑坡频率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滑坡是西北地区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频率分布对于区域滑坡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粒度分析方法研究黄土滑坡分布情况,提出滑坡规模径概念,并通过Gamma分布函数对滑坡规模频率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 在区域尺度上,可以借鉴粒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区域滑坡规模百分含量;(2) 在双对数坐标下,频率曲线具有“偏转效应”,而Gamma分布函数在描述滑坡规模径频率分布方面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很好地拟合黄土滑坡规模频率;(3) 无论是黄土滑坡的数量还是规模,以墚为主的黄土丘陵区宝塔区都是受滑坡灾害威胁最为严重的区域;但黄土地貌在由塬向峁区的演变过程中,黄土滑坡规模变异或离散程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4.
胡凯衡  崔鹏  葛永刚 《山地学报》2012,30(4):484-490
2010-08-07-08发生的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了1 765人死亡和失踪,33幢面积共11.472 km2的建筑物被直接冲毁,有20幢面积约69 km2建筑被部分损坏.现场的调查表明,泥石流破坏建筑物主要有冲击、淤埋和摩擦三种方式.通过对8座破坏建筑物的具体分析,发现泥石流破坏建筑物有正向以撞击为主、侧向以淤埋和摩擦为主,沿流向呈现波浪式变化以及遮蔽效应等特点.根据泥石流的破坏方式、特点和建筑物类型,初步提出了我国山区居民住宅两种常见结构的泥石流破坏分级标准.最后提出了几条能有效减轻泥石流对建筑物破坏的具体措施,可供坐落于泥石流危险区的山区城镇借鉴.  相似文献   
125.
以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都汶公路沿线地震崩塌滑坡分布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影响地震崩塌滑坡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地震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坡度为30~65°的坡体上,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82.79%;坡向为东、东南和南坡3个坡向, 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51.32%;其分布的坡面粗糙度多为Ⅰ~Ⅳ级,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84.45%;集中在距主断层距离5~20 km范围内,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56.15%;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尤其是灌木林地,三者的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89.93%;地层岩性主要为第1、2、3和20类地层岩性组合,其崩塌滑坡面积占总面积的41.34%.②根据主成分分析,坡度和坡面粗糙度对地震崩塌滑坡的贡献最大,是影响地震崩塌滑坡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距主断层距离和土地利用,坡向和地层岩性对地震崩塌滑坡的贡献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26.
以泥石流起动条件为基础,建立了泥石流的判断预测法和计算预测法。据此对九寨沟泥石流加以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7.
西藏中尼公路沿线的泥石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易平  马东涛  崔鹏  陈瑞 《地理学报》2002,57(3):275-283
中尼公路是西藏西南部经济发展的动脉,沿线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到线路的正常运营,本研究根据航空照片和卫星图象解译结果,结合现场踏勘校对,深入地研究了沿线700km范围内的环境背景条件和泥石流活动规律,确定沿线有泥石流沟842条,其中沟谷型泥石流沟474条,在公路一侧直接危害公路的沟谷型泥石流241条,深入地探讨了这一高原特殊环境下的泥石流活动特性;为公路部门提供了泥石流防治方案,成为线路整治改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8.
中尼公路雪害及防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大量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对中尼公路沿线吹雪、积雪和雪崩成因背景的分析,揭示了中尼公路雪灾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并提出各类雪灾的防治对策。对康山桥特大雪崩灾害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可供实施的整治方案及进一步工作的建议,对中尼公路整治必建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9.
这是一个厚层岩质顺层高速滑坡,主滑体长1300m,宽550m,平均厚度28m,总方量2000万m~3。滑坡物质堆积在沟道中,形成三个临时性堰塞湖,其中最下游方的堰塞堤局部溃决,形成流量约540m~3/s的大规模泥石流。这次滑坡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13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地质灾害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三期工程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年总调水170×108m3,经输水隧洞穿越江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上游,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在对调水区气象气候、水文、地貌、岩性构造等环境背景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西线工程建设中将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如水库诱发地震、库岸再造和岸坡变形、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泥石流和严重水土流失、深埋长隧洞的高地温、高地应力岩爆、涌水及碎屑流等。针对这些灾害问题和西线工程目前现状,提出了五点指导性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