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小尺度过程动力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巢纪平 《气象学报》1962,32(2):104-118
本文对层结大气中小尺度过程动力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研究。 首先用频率法对线性化后的小尺度运动方程作了分析。分析指出,线性化后的运动方程中包含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波动,即快速传播的声波和相对声波而言的慢波——重力内波。 对于有气象意义的运动而言,声波是一种“噪音”,必须从运动方程中把它滤掉。文中指出,由于静力偏差(非静力平衡)对小尺度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用静力平衡来消除声波的方法对小尺度运动并不适用。文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消除声波的方法,即1)不可压缩条件的应用;2)将解按参数ε’(=V~2/gL)的冪次展开; 3)平衡方程的应用。同时分析了这三种不同滤波方法所带来的误差程度。 作为初值问题,研究了当在某一时刻在大气有限区域内的扰动破坏了静力平衡后所激发出的声波的频散性质,指出,从静力平衡的破坏到其种平衡状态的建立,场的这一适应过程完成得极其迅速。 最后,利用所提出的滤波方法,建立了滤掉声波后的二维非线性运动方程组。  相似文献   
32.
论层结和风场对小尺度扰动发展的非线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巢纪平 《气象学报》1962,32(2):164-176
本文考虑了小尺度扰动发展时,扰动场和平均场(环境)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后,分析了大气层结和盛行风对扰动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指出,在层结是中性或不稳定分布时,扰动总能够得到发展;在稳定层结的情况下,只要某一临界条件满足,扰动也能发展。一般来说,盛行风将抑制扰动的发展;但对某些类型的风速廓线,盛行风对扰动的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巢纪平 《气象学报》1962,32(3):266-266
在文献[1]第四节中,由于疏忽,p_2=p_(12)~2是算错了,应如秦曾灏指出的,改为p_2==p_(12)~2 p_(34)~2-2p_(23)p_(32),因而(4.6)、(4.7)两式亦应按秦的意见修改成  相似文献   
34.
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和长期天气预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巢纪平 《大气科学》1977,1(3):223-233
在五十年代初,我国气象工作者就注意到西北太平洋特别是黑潮海域,海表温度的冷暖和我国东部地区讯期的旱涝有密切的关系。六十年代开始,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国外普遍受到重视。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广大台站预报员和专业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长期天气预报有较大的进展,但是,预报准确率和和预报时效仍不能满  相似文献   
35.
巢纪平 《大气科学》1980,4(3):230-235
应用WKB近似,分析了大尺度大气层结的水平不均匀和时间变化对缓变重力惯性波中垂直运动发展的影响,用得到的理论结果,对暴雨预报中的某些问题作了初步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36.
台风中螺旋云带的线性理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瑞新  巢纪平 《大气科学》1980,4(2):148-158
在指出台风中螺旋云带本质上反映了一类重力惯性内波后,应用缓变波列理论讨论了这类螺旋波的色散关系和群速度,同时进一步指出曳式波发展的能源主要是背景场转动角速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不均匀性,特别是垂直切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7.
一、长期天气过程的时间尺度大气这部热机,其运动状态在时间上是多频的:从几秒钟到一分钟量级的微尺度湍流,几分钟量级的声重力振荡,几分钟到一小时量级的对流活动以及几天量级的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甚至还有时间尺度长到以月、季、年和世纪性为特征的长周期振动。不同频率运动状态的物理本质是不同的,控制各类运动状态的主要物理因子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讨论长期天气过程的物理性质和控制它们发展的物理因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多长时间尺度的运动  相似文献   
38.
作者用准地转两层模式以图解方法试作了24小时及48小时亚洲部分的500毫巴高度预报。从所作的几个例子来看,有的预报结果较好,但像阻塞高压的一个例子中高压位置南边的负变高没有预报出来,因此预报图上没有阻塞高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在准地转两层模式没有恰切地考虑到500毫巴的辐散场。作者指出500毫巴上天气系统有猛烈发展时500毫巴上的辐散场是比较大的,要考虑到后者的作用就必须应用三层模式或不用准地转假定。作者并指出了 Fj(?)rtoft 的图解方法也有不小的误差。  相似文献   
39.
分析了从1955~1999年45年热带、副热带太平洋地区次表层温度距平资料,在分析沿赤道距平极值曲面的深度分布后,认为它基本接近气候温跃层的深度分布.由此分析了1994~1999年该曲面上温度距平的演变发现:1997/1998年El Nino产生时,在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160 m附近)的温度正距平,是从1994/1995年El Nino在Nino 3区的最大正距平信号传播或演变过来的,整个最大正距平信号的传播轨迹形成一似"8"字的形状.与此同时,当正的温度距平开始从暖池向东传播时,一最大温度负距平信号在Nino 3区出现,并伴随赤道最大正距平信号的东传,在其北部(5~10°N)向西传,然后又向东传最后到达Nino 3区,其传播轨迹形成一扁"0"字形状.分析表明,1997/1998年这次完整的El Nino/La Nina事件主要是在热带流系的温跃层附近形成并传播的.  相似文献   
40.
论大气运动的多时态特征——适应、发展和准定常演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叶笃正  巢纪平 《大气科学》1998,22(4):385-398
对中国气象学家在地转适应和运动多时态特征方面的研究作了概要性总结。其中主要介绍在风、压场的地转适应以及适应过程完成后,尚可区别出以Rossby波频散为特征的发展过程,和以平流过程为特征的准定常演变过程。文中指出,运动的多时态特征是由于动力系统中存在多种物理过程造成,因此在小尺度、中尺度以及热带大尺度运动中都存在适应、发展和准定常演变过程。文中进而指出,这种多时态特征也存在于海气耦合的气候系统中,以及更复杂的气候系统中,也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