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9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恽才兴 《上海国土资源》2010,31(3):F0002-F0002,I0001
陈吉余,1921年9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7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九三学社、中共党员。地理学家,中国河口海岸科学的开拓者与倡导者。1996年被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32.
长江三角洲的地貌发育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一、叙言 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长达5,800公里,源远流长,水量宏富。长江出南京而下,逐渐摆脱山体约束。挟持的泥沙经消能作用,形成三角洲的堆积。 三角洲的发育,处在江海相互作用之下,其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然而过去的学者,往往利用单一因素,概括整个三角洲的成长规律,因此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海登斯坦以长江输沙量推断三角洲的伸展速度。丁文江以海塘兴建的历史,也对三角洲的推展速度加以估算。二人结论虽然类似,但却都是错误的。即以海登斯坦的计算方法,平  相似文献   
33.
河口表层悬浮泥沙气象卫星遥感定量模式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李四海  恽才兴 《遥感学报》2001,5(2):154-160
根据多时相NOAA AVHRR卫星遥感数据和准同步实测表层含沙量资料,分别利用经暗像元大气校正的遥感图像灰度值、R1-R2相关关系曲线的斜率,以及泥沙指数等参数,建立泥沙遥感定量模式(灰度法、斜率法和泥沙指数法),并对3种模式的效果和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灰度法由于只用了单个波段的光谱信息,模式的相关性较差;斜率法通过计算R1-R2关系曲线的斜率,达到大气校正的目的。但由于在泥沙浓度交界面存在斜率值跃变现象,会影响最终效果;泥沙指数法综合运用了Ch1,Ch2波段的光谱信息,模式的相关性较好,可获得层次丰富泥沙图像。  相似文献   
34.
本文根据多时相卫星遥感图象,分析了长江口悬浮泥沙的扩散方向和距离,指出长江输出的细颗粒泥沙在河口中沉降的主要区域位于东径122°05′至122°30′之间。讨论了细颗粒悬浮泥沙对污染元素的吸附作用,以及悬沙扩散沉降对长江江口污染元素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和河口底质中的平面分布之间的制约作用。对上海市城市污水排放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35.
长江口南港底沙输移及其对南、北槽分汊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1958年以来浏河口至横沙水文站之间南港系列水下地形图数字化分析资料为基础,以成形活动沙洲和隐形活动沙包作为底沙推移的判别标志,研究底沙输移规律,底沙输移对南港河槽分化和南、北槽分汊演变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底沙活动范围向口门地区推移,底沙绝大部分进入南槽。  相似文献   
36.
两千年来长江河口发育的模式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8  
一个河口发育模式的建立,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阐明了这一河口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为判定河口发育趋势提供理论根据,也为河口治理的方针和具体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作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河口,其演变过程极为复杂,总结长江河口的演变规律,确定其发育模式,对于长江河口的治理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等从事长江河口的历史过程和现代演变规律的研究,认为长江河口近两千年来的发育模式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南岸边滩推展,2.北岸沙岛并岸,3.河口束狭,4.河道成形,5.河槽加深。  相似文献   
37.
洞庭湖近期变迁和淤积问题的遥感图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典型的吞吐型过水湖泊,在调洪、蓄洪方面起重要作用。近百年来由于江水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及人工围湖垦殖,已使天然湖泊面积从5000km~2缩小为2740km~2。本文根据多时相陆地卫星象片所提供的信息,结合地面监测资料和历史图件,重点论述了洞庭湖的成因、近期变迁过程及淤积趋势。作者通过对入湖三角洲淤涨模式及湖流的分析,确定了洞庭湖的淤积部位和淤积量。文中强调了围湖垦殖对洪水调蓄的影响,并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洞庭湖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38.
恽才兴 《海洋科学》1985,9(4):51-54
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以及人口压力和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使海岸带地区的资源出现危机,而且使生态环境容易失去平衡。为此,人们迫切要求及时掌握沿海地区的自然资源及环境现状,以便有计划地规划和管理海岸带问题。  相似文献   
39.
利用卫星象片分析长江入海悬浮泥沙扩散问题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在长江丰沛的水量中悬浮着数量可观的泥沙,不仅沿程影响整个流域的水文特征及河床地形的塑造,而且当其随流输移人海以后,继续改变着我国黄海南部及东海北部海岸带与大陆架海域的自然状况。新中国建立以来,地貌学者曾经围绕长江三角洲地貌发流和长江河口整治任务,探讨过长江人海泥沙的分配与沉积过程。海洋动力学者在研究中国近岸流系过程中,发现长江冲淡水消长变化的范围极广。在东海、黄海底质调查时,分析  相似文献   
40.
伶仃洋大铲湾潮滩冲淤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韩震  恽才兴 《海洋学报》2003,25(5):58-64
由于潮滩范围广、变化频繁、缺乏常规的地形测量资料,给潮滩开发建设带来极大不便.以伶仃洋大铲湾为研究区,使用美国陆地卫星MSS,TM及ETM三类数据源,共计17个时相,时间跨度为1978~2001年,在国内首次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水边线高程反演技术,确定了大铲湾岸线变化,并进行了滩涂分带及面积的估算、滩涂利用状况及淤涨速度的确定、不同部位潮滩坡度及淤积速度的反演,为深圳港大铲湾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