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0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上海市金山区位于杭州湾北岸,发育典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潮滩低平、颗粒极细,下陷0.1~0.2 m,且风暴潮期间海水泥沙含量极高,泥层易滑塌。2005年,在金山潮滩构筑3.3 km封闭式围堰围海成湖1.72 km~2,近岸抛沙15.6万m~3并设防泥网建成长度1.4 km的人造沙滩进行跳相养滩,后经多次补沙和围堰加固,将"黄水黑滩"变为"碧海金沙",成为金山城市沙滩。该人造沙滩是中国首个泥岸养滩成功案例,后有天津东疆浴场、潍坊央子人造沙滩、南通启东碧海银滩等10余个人造沙滩建成。金山城市沙滩封闭式围堰消浪护沙、稳定沙滩,结合"沉泥碧水"技术维持海水清洁且防止新滩泥化;固定式防泥网较为坚固,保证游人安全。其围海成湖、沉泥碧水、抛沙建滩及泥沙界网等工程技术为中国粉砂淤泥质海岸人造沙滩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2.
人工岬角对龙口市月亮湾浴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岬湾海岸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海岸形态,其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岸线的长期冲淤变化趋势。龙口市月亮湾海水浴场于2005年建成之前,本是龙口沙坝——潟湖体系的沙坝沿岸部分,该平直岸线区域一直处于蚀退状态,蚀退速度为3m/a。2个人工岬角在此建立之后,岬间海滩一直以1.5m/a的速度缓慢淤积,目前已趋于平衡状态。笔者运用经验抛物线模型,通过Mepbay软件对海滩形态进行了模拟,初步确定了月亮湾海滩的平衡形态。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的定位剖面测量数据显示,月亮湾海滩单宽体积变化为17m3/m左右。  相似文献   
63.
秦皇岛金梦湾海滩侵蚀和海滩养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梦湾海滩是秦皇岛海港区西部较大的浴场,地理位置优越,但在养滩工程前曾遭受着严重的侵蚀,侵蚀速率在1.26~1.98m/a之间,最大可达3.86m/a,海滩宽度为40~90m,沉积物粗化严重,海滩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海滩的旅游功能。海滩修复工程主要采用近岸补沙和建设生态离岸潜堤的方式,其中近岸补沙方量为172.5×104 m3,离岸潜堤3条。工程后经过1年多的观测,海滩仅在工程后初期侵蚀量较大,之后海滩侵蚀趋势明显减弱,海滩逐渐向平衡状态发展。养滩15个月后,海滩上仍保留了83.4%的沙体,养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4.
西地中海加的斯湾、埃布罗湾、巴塞罗那岸外和利翁湾等外陆架和陆坡上部分布大片的砂质水下沙丘、沙带、沙脊以及沙席等砂质底形。沙丘长为150~760m,最长为3km;高一般为0.1~5.0m,最高为20m。背流坡指向SW,丘长与丘高相关斜率为H=0.934L0.006 3,低于1978年世界标准的F氏斜率线;沙脊长为4~24km,宽为1~2.3km,高出海底10~30m。砂层厚约12~30m,其成因与冰消期古岸线相关。以水深350m的直布罗陀海峡为中心,大西洋低盐水团和地中海高盐水团相交换而形成的地中海环流是导致海底砂质底形发育的主要动力,陆架外侧普遍分布的垂岸沟谷及顺谷流也起一定作用。据14C年代测定,大型沙丘沙脊形成于距今13~11ka的冰消期,当时海面波动式趋稳。现代洋流只能在暴风浪期间、底流速较大时才能带动泥沙运动且进行局部修饰、破坏和蚀低原砂质底形。  相似文献   
65.
海岸带是内、外和陆、海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介绍了岩石质、沙砾质、粉砂淤泥质和生物海岸的各种地貌特征、动力机理、演化趋势和主要辨认标志;在总结数十年实际调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历次调查规程提出了海岸带野外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要领,并解释了地貌成果图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66.
利用风要素计算福建宁德半岛沿岸输沙率.半岛南侧各岸段的净输沙率较小,岸滩基本处于冲淤动态平衡状态.半岛东北侧年净输沙率小于西南侧,半岛东北侧每年约有13万m~3量级的沿岸泥沙输往晴川湾顶,西南侧每年约有26万m~3量级的沿岸泥沙输往文渡湾顶.半岛及其附近海底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粒度以及~(210)Pb沉积速率测定结果可知:海底表层沉积物单一,以细颗粒的粘土质粉砂为主,沉积速率在0.33~2.0cm/a之间,比类似海湾沉积速率较大,说明半岛沿岸和海底沉积速率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67.
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东省砂质海岸遭受愈来愈强烈的侵蚀,平均侵蚀速率为1~2 m/a,局部和短期可达4.7~6.0 m/a.通过分析认为,侵蚀的原因主要包括入海陆源泥沙严重减少、人为大量采取海滩沙及不合理的海岸工程的影响.多年来,山东省为抑制海岸侵蚀采取了多种对策,包括大量修建顺岸坝、丁坝等海岸工程遏止砂质海岸后退;抛沙养滩,对个别海滩重塑;严禁滩面和近滨采砂.综合评价以上3种方案的效果,并对海岸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8.
全新世胶州湾海侵及大沽河古河口湾的形成和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更新世盛冰期低海面时,胶州湾为陆地,大沽河流于其上,河口在黄海陆架边缘。全新世海侵时,海水沿古河道侵入,约在9.6kaB.P.左右,胶州湾地区被海水淹没,并于湾顶西北侧形成196km^2的大沽河溺谷型河口湾,当时大沽河河口退缩至今谈家庄一沽河镇(李哥庄)一带。随后,河流泥沙在该河口湾快速淤积,形成十余米厚的水下冲积扇和1~2m厚的冲积层,将溺谷湾充填。约在4kaB.P.左右大沽河河口外延至现今营海码头村、三角底一带。  相似文献   
69.
利用单波束测深仪和蚌式取样器进行了日照石臼港扩建码头西侧约50km~2海域1:2 000~1:10 000的水深地形测绘和底质分析工作。调查结果表明,日照港西部海域可分4个水深区,其地形和沉积特征如下:1)航道区,浅水航道区等深线平行于码头岸线,水深11m,经过疏浚已形成向南倾斜的四级阶梯地形,疏浚中心处水深24m。航道区底质以分选中等的砾砂为主;2)港池区,水深6 m,等深线与港池岸线平行,水深向南渐增,海底地形平坦,坡降比3‰。底质以分选较好的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近岸有少量分选较差的泥质砂质砾;3)涛雒-付疃河口区,水下三角洲地形明显,5m以浅等深线呈弧形向东南方向凸出,坡降比最大可达14.2‰,底质类型为分选极好的砂和粉砂质砂;4)浅海区,海底地形平坦,平均坡降比1.9‰,6~10m等深线呈NE-SW向平行向外海增大,近南扩码头端向东偏转,底质类型为分选好的砂质粉砂和粉砂,并呈平行于海岸线向深水区呈粗-细-粗的带状分布。底质类型分布与水深条件基本吻合,但深水区出现的底质粗化现象,分析认为可能与南扩码头的挑流作用有关,海底沉积物呈向南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70.
本文提出海滩反递变纹层自下而上粒度由小到大,重矿物富集于纹层底部,它是前滨冲流“剪切分选”的产物。原生反递变纹层常被激浪破坏和再造,遇到后期加积海滩过程时,才能保存于海滩层理中。海滩层理的现场观测是研究海滩层理反递变纹层形成机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